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697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697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5、手腕手腔的屈伸动作以腕关节为枢纽。腕关节由八块小骨组成,便于上、下、左、右和旋转运动。在演奏中,手腔的松驰、灵活与否,直接影响手指弹奏,因而是个非常关键的问题。如果手腕不灵活,必然导致前臂过多参加运动,使力臂加长,演奏动作加大,造成动作迟缓,发音生硬,呆板。
一般手腕常见毛病有以下几种:
(1)手腕过于屈曲。由于前臂屈肌群的紧张(即收缩)使手腕屈曲,屈肌群紧张度越大,手腕屈曲程度则越大。前臂屈肌群的过分紧张,造成手腕过于屈曲,从而使手指缺乏力度和弹性,手指运动发生困难,影响弹奏。
(2)手腕过于后伸。这种错误姿势使上臂过分抬高,前臂和手部肌肉一直处于紧张状态,从而造成抬指和弹弦的困难,在臂力下达指尖过程中,由于腕部塌陷使臂力失去一部分。
(3)手腕过于平板。由于手腕姿势过于平板,手指必然散开,因而在弹奏手中指动作加大。同时导致各指弹弦点和弹弦方向不一致,影响音色和力度。
(4)手腕向右歪扭。手腕的歪扭必然造成掌与前臂肌肉过分紧张,如果长时间采用这种不正确姿势,不但影响手指的弹弦方向和运指的灵活性,而且腕部肌肉亦易劳损。
(5)手腕僵死。控制手腕运动的屈肌群和伸肌群完全处于紧张、僵持状态,使手腕屈伸发生困难。
上面列举的五种常见毛病,是指在一般演奏情况下和在中音区演奏位置上不应有的手形,由于受筝面板弧度的限制,手腕的屈曲程度应随着弹奏音区的变化而调整。在低音区,手腕屈曲程度大一些,而在高音区的演奏,尤其是在右手弹奏旋律和“摇”奏法时;由于面板弧宽的变化和距上体过近,手腕不但不能屈曲,有时还要向下塌陷一些才能演奏好。
演奏颤音技术,左臂和腕部紧张是常见的毛病,为了克服它,要象初学者那样,先学会左臂放松,然且再学颤音技术。
在演奏颤音技术时,左臂始终要具有肌肉的“恒常性紧张”和“支撑性紧张”,使左臂保持颤弦姿势。在手指下压琴弦时,手臂又具有“功能性紧张”。手腕桡侧屈腕肌和尺侧屈腕肌同时收缩,使手腕坚强有力。臂、手成一整体,指关节立住,不要塌陷。利用整个手臂的重量下压筝弦,使弦音升高。然后控制前臂提起的肌肉群及时把前臂手提起,同时腕和手部肌肉放松,使弦音复原。在手臂放松后,上臂和前臂仍保持“支撑性紧张”和“恒常性紧张”,从而实现一次颤弦动作。按照这一方面,在一定的速度中连续动作若干次,即形成颤弦技法。
6、手指控制手指运动的肌肉在弹弦的瞬间,屈肌要迅速收缩,伸肌要迅速放松、完成弹奏动作后,屈和伸肌同时放松,但仍保持一定紧张度(恒常性紧张),以备下一个演奏动作的进行。手部肌内在整个演奏中,一直处于这种张与弛的无限反复状态。
弹弦时,应以掌指关节带动手指关节运动为主的运指方法。指尖动作要灵活主动。各指的弹弦点应基本保持在与前梁相平行的一条线上。手型始终成漫圆型。各指指关节和掌指关节不要塌陷,否则手臂力量不能直接下达指尖,没有进行弹奏的各指要自然下垂,不要翘起来,有人不自觉的把小指翅起,这是小指肌肉紧张所致,即不美观,又影响其它各指的放松和用力。弹奏时要训练指尖弹奏瞬间的爆发力,如果爆发力大,出音才能坚实响亮。在弹奏抒情慢速乐曲时,虽然手指动作相对减慢,也要注意手指触弦瞬间的爆发力。后者与前者对比,只是爆发力大小不同而已。即使用扶弦演奏方法也不能用指尖轻飘飘的去抹弦,否则会使声音轻弱无力,不能给人以清心透明之感。弹筝运指技巧的关键,在于手指动作的准确与速度。筝的发音是靠手指弹弦而发出,手指的弹弦动作极度准确是靠日积月累、艰苦的训练而获得。如果能把乐曲中最困难的技巧用正确演奏方法反复训练几十次乃至几百次,使有关肌肉得到充分训练,那么,将必然精通这一技巧,达到极度准确的程度。
二、关于古筝独奏曲的欣赏:民族器乐曲,是浩瀚如烟海,灿烂若繁星,琳琅满目,美不胜收。
古曲《古江花月夜》是一首优美动听的民族器乐曲,是我国音乐宝库中的瑰宝。它籍以山水之巍峨洋溢,花木之幽芳荣华。水光云影奇诡变幻。这一情状皆可宣之于乐,以传其神,而合其志精湛音乐诗画,深刻形象地反映了我国各族人民,广阔胸襟和刚直不阿的高尚情操。'1'本文以《春江花月夜》为例,对欣赏方法作如下解说:
(一)乐曲源流:春江花月夜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原名叫《夕阳筲鼓》,见于已故琵琶演奏家吴婉卿1875年的手抄本。至1895年平湖派琵琶演奏家李芳国收入所编《南北派十三套大曲琵琶新谱》(工尺谱本)中,更名为《浔阳琵琶》,这时乐曲已发展为十段,由李芳国分段标以夕阳筲鼓、花蕊布迥风,关山临却月、临山斜阳、枫荻秋声、巫峡干寻、筲声红树里、临江晚眺、渔舟唱晚、夕阳影里一归舟等十个词藻华丽的小标题。以后又有人将曲名改为《浔阳月夜》、《浔阳曲》。
乐曲以唐朝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琵琶行》的诗意:“寻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芦花秋瑟瑟”相联系而成曲的。虽然标题与《琵琶行》中诗句:“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洒还独倾”相似。但乐曲情趣已超脱“枫叶芦花秋瑟瑟”的秋意晚江别,而强调了“春江花月夜”的春意江夜美。'2'
(二)意诗意趣:《春江花月夜》的旋律大多较为典雅、轻快、细腻、流畅,并具有绵延起伏和级进等特点。
全曲由引子,主题乐段,主题的八次变奏及尾声构成,是一道独具特色的变奏曲。这种曲式由一个音乐主题乐段作基础,其它各乐段运用各种变奏的手法加以变化,丰富了音乐表现力,推进了音乐发展。这种手法善于细腻,深刻地从不同的意境和角度,去揭示乐曲主题内容,塑造音乐形象。乐曲通过优美质朴的抒情旋律,流畅而富于变化的节奏,丰富多彩的各种演奏技法,有如一幅动人的长卷山水画,贴切地表现了乐曲的诗情画意。下面就曲中的几段音乐做简要的介绍:
引子部分,乐曲第一段江楼钟鼓,是引子及主题显示部分,由清脆嘹亮的古筝滚指连重奏法起奏开始,形象的模拟鼓声由慢渐快。接着引出具有江南风格的音乐主题,抒情、优美、婉转如歌。句尾的大鼓滚奏音形,描绘出夕阳西下,泛舟江上,游船筲鼓齐鸣的动人情景。紧接着音乐进入主题做“接头合尾”式的变奏,即变奏部分集中在每个乐段的前半部,而后半部则基本相同,也就是前变后同,故有变化对比,又有重复统一,不断推进音乐几前发展。
(三)筝曲移植:古筝独奏曲《春江花月夜》的移植,是以琵琶独奏曲《夕阳筲鼓》为依据,先从曲调入手,在取其精化的原则下集中发展。在继承发扬古筝传统技法的基础上,着意在音质、音色、力度,速度的对比变化等方面下功夫,同时又较好地刻划调度了古筝的托、擘、抹、挑、连重托、大小勾搭、套指、滚、拂、拨、摇、撮、及压、按、滑、吟、点、空、走、弱、音、制音、“流水”等不可取代的艺术特色,使诸种手法之间,能相互巧妙地的配合,承接自如,为演奏者提供发挥艺术才华的可塑性,使乐曲增加了色彩,丰富了表现力。在曲调的进行中,各种技巧的施展,往往在节奏上形成对比,大有“你简我繁”,我简你繁”和向更高一层,深一层的“由简入繁,繁又简,简中尽是精华点”的艺术情趣发展,听起来“慢得情联而不绝,紧得意蓄而断。”做到取意干净利落“,绝无客声”(浊清),对比流畅而多变(滑、奇);节奏“急而不乱,缓而不断”(疾、徐);音质“响如金石”“,轻而不浮”(脆、轻),力求圆、润、甜、脆的美声,弦必匹配、指必抓尖,因曲求音,优选弹点。运用刚柔虚实,脆中之力,明确轻、松、脆、滑、高、洁、清、虚、幽、奇、古、淡、中、和、疾、徐的要求,着意高洁雄美。在练习过程中百练知其妙趣(觉得好听),千练习得其趣妙,(理解它的用意)万练则忘其为古筝之声,(化为自己情感的再现)。
古曲《春江花月夜》气韵优雅,刻画入微,既有继承,又有出新,于悠扬秀美中见气势,于优美抒情中见豪放,音乐丰满,起伏有致,富于形象,耐人寻味。不愧为万世流芳之本。
弹奏古筝时气息的运用
气息的运用跟基本功技法还有人的体力有关,所以在弹快节奏的曲子或是曲子中的快板部分可以先慢弹,或是单练一个手,随着弹的时间而逐渐加速度,不要急于几天或者几个星期就能达到跟VcD一样的速度,弹古筝包括学音乐弹的好坏与否并不是跟速度弹的快有关,而是跟音的穿透力有关,所以把每个音弹清楚,弹出颗粒感最为关键,然后再追求速度。
另外有些人觉得呼吸气息很乱是因为节奏还有对句子中的呼吸掌握的比较差,所以建议去体会唱歌的时候人的嘴巴鼻子等呼吸系统是怎样换气的,然后再把此方法拿到弹琴的手上来,在手弹一个新的乐句时可以抬手进行呼吸,而一个乐句未了,手一直在底下不要随便拿起或者左右乱晃弹奏,此所谓呼气。凡事讲究循序渐进,不要着急慢慢来,少则1年,多则数十载,终会有所成。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演奏提示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是由赵玉斋创作的一首欢快热烈火爆喜庆气氛浓厚的古筝独奏曲目,生动地描绘了丰收之年人们的喜悦心情和对幸福美好生活的追求。乐曲运用很多全新的技巧,形象地展现出鞭炮声声,锣鼓喧天,万众同心,喜庆丰年的极为热烈的场景,使人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庆丰年》自一九五五年问世以来,引起了一定的关注,深受国内外筝家和广大群众的喜爱。此曲已被认定为中国古筝名曲,被选人《中国古筝名曲荟萃》和《中国古筝考级教程》,(古筝独奏曲庆丰年视频教学,请进入网站学习欣赏)古筝独奏曲《庆丰年》并作为优秀古筝教学曲目,被选人《古筝教学法》。
《庆丰年》取材于山东传统的“老八板”音调,以山东套曲《小溪流水》的旋律为基础.吸收了民间锣鼓的节奏,在原曲调的基础上拓宽了创作思路,极大地丰富了乐曲内容。在古筝的弹奏技巧上,赵玉斋大胆创新,使用了很多以前所没有使用过的全新弹奏技巧,使左手同右手一样在筝码右侧进行复杂的弹奏,极大地强化了古筝的和声功能。在当时,这应该说是一种了不起的创举。由于加入了大量左手的弹奏技巧,使古筝的表现手法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发掘了乐器本身所具有的潜力,使古筝艺术得到了极大发展。此曲创造性地运用了左手大抓、左手套抓、双手交替套抓、左手刮奏、和声刮等技巧,增强了乐曲的表现力,也为以后的筝曲创作奠定了基础。
如同所有新生事物的发展历史一样,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出现在当时也是颇具争议的。我国的艺术在历史上一向以追求达到某种意境为主要目的,即所谓的“诗情画意”。例如在我国绘画的历史上,很多作品都是追求一种意境,而相对忽视事物本来的客观面貌。在文学上,我们讲究“炼字”和“惜墨如金”,务必简洁,以一字传神,而相对忽视细节的描写和铺陈。在音乐上,我们也有类似的传统。相对于西方音乐,我们的传统音乐大多忽视和声的运用,追求以简洁的手法来表达意境。古筝艺术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遵循了这种艺术思想,这是必要的。但是,由于受到传统观念的影响.一种认为在演奏古筝时左右手的分工应该明确的意见曾在一段时间里占有相当的地位。这种观点认为,古筝演奏左手居左额按推揉,右手居右勾抹劈托,二者泾渭分明,不能有任何改变,否则就是离经叛道。有的人甚至大声疾呼:“左手要是能弹筝,那脚也就能弹筝了!”所以,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古筝一直得不到充分的发展.其强大的和声功能一直没有得到应用。而在音乐中和声的作用极其重要,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和声就没有现代丰富多彩的音乐。于是古筝艺术常常被人误解,有的人因此得出“古筝最简单”和“不值得为其耗费一生”的结论。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出现,使古筝向着和声乐器的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虽然现在看起来,它运用到的和声技巧比较简单,弹奏起来也没有太大的难度,但在当时却是一次重大的改革。从无到有,这是一个质变的过程,具有重大的意义。乐曲问世后,也曾经遭到过一些否定和批判,但通过实践的检验,这首乐曲逐渐被人们所接受,成为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代表性作品。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意义,并不仅仅体现在使用左手参与弹奏上。在《弦索十三套》中的《军令》一曲中,即有左手演奏的记载。在古筝独奏曲《庆丰年》之前的一些筝曲创作中,也出现过左手技巧的使用,但这些使用相对来说都比较简单。最重要的是,这些技巧并没有真正以体现古筝的和声功能为主。而古筝独奏曲《庆丰年》一曲开始真正把左手弹奏部分当作整体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来考虑,尽可能地充分展现古筝所具有的和声功能。在编配上,可以看出作者花费了一定的功夫,力求创作出古筝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作品。这首乐曲打破了原来古筝左右手界限分明的戒律,开创了古筝双手系统弹奏的先河,也给后来的古筝曲目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所以。将这首乐曲赋予划时代的意义,并不算溢美之词。古筝独奏曲《庆丰年》一改古筝形象,一展古筝风采,为古筝艺术园地增添了一枝馨香的花朵。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古筝独奏曲《庆丰年》的影响和推动下,一首首优秀古筝曲目相继推出。
古筝独奏曲《庆丰年》属D调曲目,应用D调来弹奏,二十一弦古筝定弦为倍低音1至倍高音l。但是使用G调来弹奏也具有可行性,有些版本的音像资料就是利用G调演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