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科幻世界电子书 > 小寒资料集 >

第754部分

小寒资料集-第754部分

小说: 小寒资料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嫡撸急匦胪ü邓韭怼S钟形懒睿次朗苛睿鞴盼朗浚妒芳·;秦始皇本纪》云:“二世三年,赵高遣阎乐至望夷宫殿门缚卫令。”
3秦代的中枢官制
太仆,《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太仆,周官,秦因之,掌舆马,有丞,两人。”其属官可考者有中车府令。据《史记·;蒙恬列传》载,秦始皇曾以赵高任此职。
廷尉,《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廷尉秦置,掌刑辟,有正监,秩皆千石。”颜师古注:“廷,平也,治狱贵平,故以为号。”《秦会要补》云:“周寿昌曰:《韩诗外传》,晋文公使李■为理,《吕氏春秋》,齐宏章为大理,《说苑》,楚廷理,《新序》石奢为大理。”由此可见,战国时各国都名为理,大理或廷理,只有秦国称廷尉。
典客,《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通典·;职官七》云:“典客,秦置,掌诸侯及归义蛮夷,有丞。”即掌管诸侯及各部族首领朝觐事并典其仪礼,各地上计诸吏,也由典客接待。其属官有行人,以为临时派遣出使者。宗正,《汉书·;百官公卿表》说:“宗正,秦官,掌亲属,有丞。”《初学记》引《宋百官春秋》说:“周受命,封建宗盟,始选宗中之长而董正之,谓之宗正,成王时,彤伯入为宗正,掌王亲属,是也,秦因之。”关于这个官称的创置时期,两书记载不同。《秦会要》从《初学记》,定为周官,比较可信。下设丞一人,掌君主亲属及登记宗室谱牒、序九族、别嫡庶。如有罪,则除其属籍。
治粟内史,《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治粟内史,秦官,掌榖货,有两丞。”全国的赋税都得上报治粟内史,据《通典·;职官八》记载,属官有太仓令丞,主管谷藏。此外,还有平准令,丞,掌物价,主管染色。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少府,秦官,掌山海池泽之税,以给共养,有六丞。”治粟内史掌军国之用;少府供君主私眷。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载,二世二年,有少府章邯。
少府除掌管皇帝私产外,凡负责供应皇帝生活之需的诸官吏,大都是少府的属官。其事务非常繁杂,机构也非常庞大。其属官有御府令丞,《秦会要》引《始皇本纪》和《通典·;职官八》云:“秦有御府令丞,掌供御服,而属少府。”;尚书令丞,《通典·;职官四》云:“秦置尚书丞一人,属少府。”又云:“秦时少府遣吏四人,在殿中主发书,谓之尚书。”又《通典·;职官八》云:“秦置六尚,谓尚冠,尚衣,尚食,尚沐,尚席,尚书。”太官令丞,主御膳食;宦者令,主管宦官;中书谒者令丞,以宦官充任,掌内廷事务;太医令丞,《通典·;职官七》云:“秦有太医令丞,亦主医药,属少府。”都水长丞,《通典·;职官九》云:“秦汉又有都水长丞,主陂池灌溉,保守河渠,自太常少府及三辅等,皆有其官。”乐府令丞,主音律乐章;永巷令,掌管宫人。此外,中央官还有:
客卿,这个官称战国时六国皆有设置。秦设客卿以招徕策士贤人,位在丞相之下,入秦为客卿者,往往擢升为丞相。如秦惠王以张仪为客卿,后至相位。秦昭王以寿烛为客卿,继为丞相。范雎、蔡泽皆先为客卿后任丞相。秦始皇时,李斯也曾任过客卿。中尉,秦官,掌京师治安、防备水火盗贼之事。其属官据《秦会要》云:“有两丞、侯、司马、千人。”又有武库令丞,掌军器;有静室令,为乘舆前驱,以清道路。《秦会要补》引王先谦云:“《华阳国志》有秦中尉田真黄,又赵烈候官荀欣为中尉。则是官不独秦有也。”
将作少府,《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将作少府,秦官掌治宫室,有两丞,左右中侯。”其属官有石室,东园主章以及左右、前后中校七令丞。东园主章,掌大材,以供东园大匠。中校署掌舟车杂兵仗厩牧。此外又有主章长丞,掌大木。典属国,《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典属国,秦官,掌蛮夷降者。”其属官有九泽令,典客丞。
主爵中尉,原于周时宰爵,郑玄注《周官》云:“宰,主也。”掌诸侯封赠及宾客祭祀飨食牺牲之牢数。其属官有掌畜令丞。
中常侍,秦置,银珰左貂,给事殿省。《后汉书·;宦者列传序》云:“汉兴,仍袭秦制,置中常侍官。然亦引用士人,以参其选,皆银珰左貂,给事殿省。”《通典·;职官三》云:“秦置散骑,又置中常侍散骑,并乘舆,后中常侍得入禁中,皆无员。”散骑跟随皇帝车后,献可否、备顾问。中常侍可出入宫禁,常侍皇帝左右。至魏文帝时,始合为一官,称散骑常侍。给事中,《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给事中亦加官,所加或大夫,博士,仪郎,掌顾问应对,位次中常侍。黄门有给事黄门,位从将大夫。皆秦制。”给事中每日上朝,平议尚书奏事,因为在殿内供职,故称给事中。
4秦代的中枢官制
宫官有如下几种:
詹事,《汉书·;百官公卿表》云:“秦置,掌皇后太子家,有丞,秩二千石。”其属官有:太子家令;太子率更令,掌知漏刻;卫率,中庶子,《通典·;职官十二》云:“古者天子有庶子之官,秦因之,置中庶子,庶子员。”据《战国策·;燕策三》载:“荆轲使秦,因中庶子蒙嘉而见始皇。”可见当时确实有这种官。《战国策·;韩策二》载:“韩公叔与几瑟争国,中庶子谓太子……”《新序·;辨物篇》载:“赵太子暴疾而死,扁鹊造宫门,中庶子之好方者应之。”又《史记·;商君列传》载:“卫鞅事魏相公叔痤为中庶子。”可见这种官不是秦国仅有。太子舍人,《通典·;职官十二》云:“秦官”;太子门大夫,《通典·;职官十二》云:“秦置”;洗马,本作先马,勾践曾为夫差先马。太子洗马,太子出行则先驱;少庶子,秦官。六国也有设置,《韩非子·;内储说》云:“晋平公觞客,少庶子进炙而发绕之。”同书还记载了宋太宰使少庶子之市,魏济阳君有少庶子,卜皮使少庶子佯爱其妾等事。太子仆,秦置,掌车马。将行,秦置,皇后之卿。又有皇后卫尉、皇后少府、皇后少仆等。
以上为中央官僚机构的文职官。下面再介绍武职官:
护军都尉,执掌军政,统领诸将。《汉书·;百官公卿表》云:“护军都尉,秦官”。属官有中护军,领军史,皆掌禁兵,典选武将,胡亥以李斯等人为护军,监视蒙恬军队。
将军,《汉书·;百官公卿表》云:“前后左右将军,皆周末官,秦因之,位上卿,金印紫绶。”秦昭王时,才设将军以为统兵将帅。如以魏冉为将军,保卫咸阳。以戎为将军,领兵攻楚。但又往往以其他官职统兵出征,如《史记·;蒙恬列传》云:“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可见蒙恬以内史身分统兵出征,将军之上有上将军,如秦昭王四十七年(前260年)以武安君白起为上将军。始皇时,任过秦将军的有王翦、王贲、蒙骜、王贲、麃公、冯劫等人。将军之下有裨将军。如秦昭王四十七年,以王龁为尉裨将。始皇二十三年(前224年),以蒙武为裨将军。又以王离为蒙恬裨将。裨将就是偏将,为将军之副职。
周时的所谓前后左右将军,秦皆因袭其号,都是镇抚边境的将领,地位很高。他们都是常设的将军,其下均置长史,如《项羽本纪》载:“章邯使长史欣”;还设中下级武职官,如骑长,《史记·;傅靳蒯成列传》载靳歙“又战蓝田北,斩车司马二人,骑长一人。”集解引张晏注:“骑之长。”又有校,如《白起列传》载:“王陵攻赵邯郸,亡五校。”《陈陟世家》载:“黥布击秦左右校。”尉,《国策·;秦策二》云:“秦之右将有尉。”又《白起列传》载,长平之战,王龁为尉。司马,《曹相国世家》云:“虏秦司马及御史各一人”。“车司马,主管官车,《傅靳蒯成列传》载靳歙定陇西六县,所将卒斩车司马,侯各四人。”
秦朝书法——秦小篆
概论:秦始皇统一天下之后,实行了一连串的改革;其中,统一文字就是一项十分重要的政策。此种书体上承东周时秦国器铭与刻石文字,会融各地书风而成,为中国第一次统一之字体,居书史转变之关键。
秦代刻石保存小篆书迹稍多,但仍算少,以秦始皇所立诸石最为重要,琅邪台、泰山原石及拓本残存,石权始皇廿六年诏则最能见其真相。
发展:周朝自平王于公元前77O年东迁洛邑(今河南洛阳)后,五百余年,经历了诸侯兼并的春秋时期和七国争霸的战国时期;在语言文字方面,出现了“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现象。据史料记载,当时“宝”的写法,就有194种形态。
“眉”字的写法有104种,“寿”字的写法,也有百种以上。有的字体柔婉流动、疏密夸张,有的体势纵长,有的结构狂怪。
这虽对书法艺术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内容,但对思想交流带来了不便。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天下,为了有利于统治,在文字上进行了改革,实行“书同文字”的政策,“罢其不与秦文合者”。秦文是沿袭西周的文化传统,在“金文”、“籀文”(大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书体,故秦文又称“秦篆”,后人又用“小篆”称之,以与“大篆”区别。《峄山刻石》,是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东巡峰山(山东峄县境)时刻立的第一块石刻。《泰山刻石》,是在此年秦始皇东巡泰山时刻立。《琅琊刻石》(山东胶南)、《芝罘刻石》,是秦始皇二十九年(前218)于芝罘山(山东烟台市西北)刻立。
《碣石颂》,是始皇三十二年(前215年)东巡至碣石(今河北昌黎县西北)所立。《会稽刻石》,是始皇三十六年(前210年)第五次巡行登会稽山(今浙江绍兴东南)所刻。这些刻石都是标准的小篆书体,相传为丞相李斯所写。
《峄山刻石》是秦篆(即小篆)的代表之作。字的点划均为线条,粗细一致,圆起圆收。字体端庄严谨,有实有虚,疏密得当,从容平和且劲健有力。有人评之为“画如铁石,千钧强弩”。字的结构上紧下松,垂脚拉长,有居高临下的俨然之态,似乎读者须仰视而观。在章法上行列整齐,规矩和谐。这种整齐化一的风格与秦朝政治理想是一致的。秦刻石在总体上从容、俨然、强健有力的艺术风范与当时秦王朝的时代精神是相统一的。
殷商人的甲骨文刻辞,企图用以沟通人与神的信息,获得神秘世界的心理感应。商周人在青铜器上铸刻铭文在于祭祀神灵,记录事件或显示富有或权威。秦始皇刻石,将其立于名山之巅,则是用以炫耀他统一六国的功业,作为帝王的威严、自信与长治天下的意愿。然而在秦刻石这一精神目的实现的过程中,同时也创立了一种可以使书法更长久留存的形式,开拓了一个新的艺术天地。中国书法艺术的两大系统,一为碑系,一为帖系。秦刻石则是在此前石鼓文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碑系开山之作。
《峄山刻石》原石已被后来曹操登山时毁掉,但留下了碑文。今天所见到的是根据五代南唐徐铉的摹本由宋代人所刻,现藏在西安碑林里。在李斯之后,五代徐铉、唐代李阳冰、清代邓石如,近人吴昌硕等都以篆书为长。
秦王朝征战史
公元前457年,秦厉共公率军和绵诸交战。
公元前451年,秦国左庶长在南郑筑城。
公元前444年,秦讨伐义渠,俘虏了它的王。
公元前441年,南郑反叛。
公元前430年,义渠侵入秦国,一直达到渭南。
公元前416年,秦军进攻西戎的一支大荔,夺取了大荔的王城。
公元前393年,秦讨伐繇诸。
公元前387年,蜀攻取了南郑。同年秦南下攻蜀,夺回南郑。
公元前366年,魏国在武都筑城,为秦军击败。接着又在洛阴大败魏韩联军。
公元前364年,秦军攻入河东,在石门大败魏军,斩首6万。挂名天子周显王为此祝贺秦国。
公元前363年,秦军又进攻魏国少梁,魏国依靠赵国的援兵,才使秦军撤退。
公元前362年,秦国派庶长进攻魏国少梁,大败魏军,俘虏了魏相公叔痤,攻取了庞城。
公元前359年,旧贵族甘龙等人起来反对变法,认为‘法古无过,循礼无邪‘。卫鞅则提出‘治世不一道,遍国不法古‘,反驳了旧势力。公元前356年,经过了三年的准备,秦孝公任命卫鞅为左庶长,实行第一次变法,主要是:
一,颁布法律,制定连坐法,轻罪用重刑。
二,奖励军功,禁止私斗,颁布爵位。
三,重农抑商,奖励耕织,特别奖励垦荒。
四,焚烧儒家经典,禁止游宦之民。
公元前358年,秦军在西山大败韩军。
公元前354年,又在元里大败魏国,攻取了河西的少梁。
公元前352年,有攻入了魏国河东,并且一度攻下安邑。
公元前350年,卫鞅第二次变法:
一,废除井田制,开阡陌封疆。
二,普通推行县制,设置县一级官僚机构。
三,迁都咸阳,修建宫殿。
四,统一度量衡制,颁布度量衡的标准器。
五,开始按户按人口征收军赋。
六,革除残留的戎狄风俗,禁止父子兄弟同室居住。
两次变法后,大大的削弱了秦国旧势力的权利,壮大了秦国。
公元前351年,秦军包围了魏国固阳,迫使其投降。
公元前340年,秦国卫鞅率军设计生擒魏公子昂,大破魏军,夺回河西一带。
公元前338年,秦又进攻魏国的岸门,俘虏了魏将魏错。
公元前332年,秦将大造良公孙衍大举攻魏,整个战争历时两年,攻取了魏国上郡的雕阴,俘虏了魏将龙贾,斩首8万。龙贾是魏国西边边界主将,建造了魏国中原长城。苏代说:‘龙贾之战,岸门之战,封陵之战,高商之战,赵庄之战,秦之所杀三晋之民数百万,其生者皆死者孤也。‘这一战,使得魏国上郡,河西郡主力被一举歼灭。
公元前3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