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熊燃烧的岛 作者:[苏联] 阿·卡赞采夫-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译者:聂刚正 王志隶
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3年09月第1版
页数:576
印数:10700册
TXT制作:Xinty665
内容简介:
一九○八年六月二十日格林威治时间零点十四分,一颗流星飞向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中的一个偏僻村庄附近,引起一次爆炸。爆炸气浪绕地球两周。这颗迸发出炽烈的火焰,比太阳还亮的流星后来被称为通古斯陨石。它真是一颗流星陨石,还是外星飞船坠毁?
被流放的沙俄科学家巴科夫目睹了通古斯爆炸,并到爆炸中心去作实地考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其学生克列诺夫在美国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利用巴科夫留下的天外来客——“黑女巫”——所赠与的铀后元素镭-德耳塔,发明了在极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电能的“超级电池”。他天真地认为:只要他一人手中掌握这种工具,就能向全世界帝国主义分子和战争贩子发出最后通牒,迫使他们放下武器。然而,他的研究成果却被军火商利用来制造毁灭性武器……
阿列尼达岛的气体被点燃,烧起了难以扑灭的漫天大火,黑暗笼罩着全世界,氧气即将被耗尽,世界的末日到了……
苏联科学家们奋不顾身地参加了拯救全人类的战斗……
目录:
译序:激励人们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楔子
第一章 爆炸
第二章 黑女巫
第三章 沉甸甸的礼物
第四章 逃跑
第一部 默默的誓言
第一章 被熔化了的雪
第二章 神秘的雨鞋
第三章 原形毕露
第四章 电椅
第六章 一张百万美元的支票
第七章 魔堡
第八章 不期而遇
第九章 消灭战争公司
第十章 唯一的乘客
第二部 行星纵火犯
第一章 毁灭性武器的检阅
第二章 蒸汽飞机
第三章 朋友千千万
第四章 古怪的患者之谜
第五章 烟雾考察队
第六章 往事莫提
第七章 铁的机器人的运动
第八章 被打开的保险柜
第九章 和平狩猎
第十章 日德兰城堡的意外的礼物
第三部 阿列尼达
第一章 岛
第二章 气状啤酒
第三章 学术委员会的决定
第四章 伯恩施坦教授蒙难
第五章 通古斯陨石之谜
第六章 断头台
第七章 空中大火
第八章 知道未来的人
第九章 我为人人还是我害人人
第十章 救生公司
第四部 两个世界
第一章 未来的首都
第二章 斗争的战略
第三章 法羊绒小钱包
第四章 特殊使命
第五章 神圣的法律
第六章 钢铁般的步伐
第七章 金币的响声和鱼香味
第八章 城堡的统治者
第九章 刮风的日子
第十章 猝然停止了呼吸
第五部 漫天大雾
第一章 世界的末日
第二章 舍尔茨博士的一本著作
第三章 神秘的电波
第四章 黑暗中的国家
第五章 袭击
第六章 氧气酒杯
第七章 两发炮弹
第八章 如愿以偿
第九章 死后的战斗
第十章 齐射
尾声
★ ★ ★ ★ ★ ★
译序:激励人们努力攀登科学高峰
一九○八年六月二十日格林成治时间零点十四分,一颗流星飞向西伯利亚原始森林中的一个偏僻村庄附近,引起一次爆炸。这颗流星后来被称为通古斯陨石。它真是一颗流星陨石吗?几十年来,围绕这个“宇宙来客”产生了种种猜测,众说纷坛,争论不休。迄今为止,通古斯大爆炸的秘密尚未揭晓。无数科学家为解开本世纪的这一科学之“谜”,绞尽了脑汁。四十年代初,苏联著名科幻作家卡赞采夫以这一复杂而有趣的科学问题为题材,以本世纪初帝俄时期的反动统治和社会主义的苏联与帝国主义之间的尖锐矛盾为背景,叙述了一个非常生动感人而又言之成理的科学幻想故事——《熊熊燃烧的岛》。这部作品,无论从美学或者从科学角度来看,都是一部杰作,在科学文艺领域里,堪与凡尔纳、威尔斯等著名作家的科幻小说媲美。
一
科学幻想小说中的人物描写,有的往往容易流于形式:他们没有思想感情,没有形象,没有性格,脱离生活实际和社会实际,成为作者阐述科学道理的传声筒,因而干枯无味,苍白无力。而卡赞采夫笔下的人物却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形象丰满,栩栩如生。作者在《熊熊燃烧的岛》(以下简称《岛》)中着重刻画了以巴科夫、克列诺夫和玛丽娜为代表的,处于不同历史时期的三代科学家及其对立面——以魏尔特父子为代表的美国垄断资本家的形象。
巴科夫生活于帝俄时代。他学识渊博,造诣高深,全身心埋头于科学研究,不仅精通物理、化学、天文、地理、人种学,而且对恩格斯的哲学亦颇有见地。可是,这样的人才,生不逢时,在沙皇专制政权的桎梏下,郁郁而不得其志。这位可敬的老科学家因被流放而失去了一切工作条件,而且身患严重的心脏病,但对生活仍充满了乐观精神,孜孜不倦于科学事业。他是通古斯爆炸的目睹者,出事后不久就不顾生命危险到爆炸中心去作实地考察,取得了第一手资料。尽管他身为流放犯,仍认真地向沙俄皇家科学院报告了通古斯奇观,要求派官方考察团来原始森林考察,并表示自己愿意参加,哪怕当向导或工人也行。可是在沙皇统治的黑暗岁月里,科学事业得不到发展,对如此重大的科学课题亦置之不理。巴科夫的夙愿未酬就死于赴美途中,但他在科学上的真知灼见为他的学生继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克列诺夫是身跨两个时代的第二代科学家,他为人忠厚、正直,和他的老师巴科夫一佯,毕生致力于科学。在美国,他脚踏实地地研究了三十年,终于利用巴科夫留下的天外来客——“黑女巫”——所赠与的铀后元素镭-德耳塔,发明了在极小的体积内积聚大量电能的“超级电池”。克列诺夫有强烈的正义感,他憎恨帝国主义战争,但他毕竟是在沙俄环境里培养起来并置身于革命之外的知识分子,不相信人民的力量,天真地认为:只要他一人手中掌握这种工具,就能向全世界帝国主义分子和战争贩子发出最后通牒,迫使他们放下武器。然而,善良的愿望并不能代替严酷的社会现实,直至他发觉自己的研究成果将被各资本主义国家的军火商所利用时,才恍然大悟。正直的克列诺夫在帝国主义分子面前表现了富贵不能淫,威武不能屈的可贵品质,几次面临利诱和死亡都断然拒绝出卖事业己的知识。海上遇难以后,他佯装失去记忆,隐姓埋名,继续进行放射物质的研究。后来,他随身携带着“看不见的”行李回到了社会主义祖国。虽然他可悲地认为严守研究成果的机密是为了“免使全人类遭到毁灭”,但一旦明白自己的错误之后,就毫无保留地献出了自己的一切,奋不顾身地参加了拯救全人类的战斗,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
玛丽娜是十月革命胜利后社会主义社会培养下成长起来,的新一代科学家。我们从她身上可以看到共产主义思想在一代新人身上所发出的精神力量。这位姑娘胸怀美好的共产主义理想,事业上有远大抱负。她勇敢、顽强、勇于牺牲,为社会主义事业、为追求人民的共同幸福生活而废寝忘食。在副博士论文答辩会上,她那对人类未来绚丽多彩的生活的描绘,不仅打动了全场听众,而且表达了她那祟高、美好的思想境界;在铀后元素的试验中,她身受严重辐射仍不屈不挠,毅然将死亡的危险留给自己;她那在困难面前不畏缩、不屈服的倔强性格,给一切从事科学研究和其他工作的人以鼓舞。
与以上三代科学家相对立的人物是英国垄断资本家魏尔特父子。老魏尔特拥有亿万财富,是美国的一个军事工业垄断企业主,为人阴险,绰号为“狼”。出于资严阶级的剥削本性,他把科学包括在内的一切都视为赚钱的手段;为了利用克列诺夫的研究成果攫取超额利润,他花一百万美元帮助后者继续研究。他的儿子弗·魏尔特继承了他老子的衣钵,为资本主义的高额利润而使尽一切手段,其贪婪的程度比老魏尔特有道之而无不及。当阿列尼达岛的气体被点燃,烧起了难以扑灭的漫天大火之后,丧心病狂的魏尔特买下了格陵兰的山洞,异想天开地妄图建立所谓“救生公司”的未来地下王国,建造一个由他统治的、没有共产主义的世界。但在觉醒了的人民的支援下,经过克列诺夫、玛丽娜、马特罗索夫等人的努力,终于夺回了通古斯爆炸中遗留下的那块镭-德耳塔,成功地扑灭了大火。魏尔特的幻梦破灭了,最后受到了应有的惩罚。
除此之外,小说中还出现了工作认真、合己救人的医生什瓦尔茨曼,镇定自教、骁勇过人的宁航员马将罗索夫,奸诈狡猾、心狠手辣的帝国主义分子片岛和先甘心为主子卖命,觉悟后反戈一击的汉斯……作品中的人物个个有血有肉,有思想,有感情,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习惯甚至癖好,形象丰满,有很强的感染力。
卡赞采夫在人物塑造上确有其独到之处。
首先,作者将人物置于一定的社会环境之中,紧扣社会主题来塑造形象。
这三代科学家并不是一些与社会毫无瓜葛、为科学而科学的人。他们不仅热爱科学,而且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理地活;他们都具有崇高的科学理想,并在不同的社会条件下,将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与祖国和人民的命运,与社会主义事业和人类的美好未来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岛》中的人物,在剧烈的社会矛盾冲突中展开性格,丰富思想,显露个性。在扑灭大火的战斗中,正因为克列诺夫、玛丽娜、马特罗索夫、什瓦尔茨曼等人明确地意识到他们的成败关系到整个世界上亿万善良的劳动人民的存亡,关系到子孙万代的幸福未来,他们才不屈不挠,勇于牺牲。他们在科学研究中的坚韧不拔和勇敢冒险精神是有坚实的思想基础的。此一共性在三代科学家的科学研究中发出了异样的光彩,而且也使他们本身深深扎根于群众之个,受到人民的爱戴和支持。
其次,在形象描写中,卡赞采夫很善于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性格。三代科学家研究的是同一课题,但处于不同时代,各自生活的环境不一,都具有极其鲜明的个性特征。巴科夫豁达、豪放、乐观、开朗;克列诺夫正直、诚挚、拘谨而又有点儿怪癖;玛丽娜勇敢、热情,在事业上有一股男孩子般的倔强,而对待友谊和爱情又是那样的细腻、深沉。这些人物在外貌、语言、动作、生活习惯上刻画得绘声绘色、生动丰满、跃然纸上、呼之欲出。虽然这是科幻小说,描写的是超出现代科学水平的事物,但作者巧妙地将人物放在特定的环境和细节中作逼真的描写,不仅使读者产生一种身临其境、确有其人的感觉,而且极大地丰满了人物的典型性格。例如,巴科夫和克列诺夫一起到“黑女巫”处去时路上的一段对话,既明确地表明了巴科夫对通古斯爆炸实质的理解,又显示了他的爽朗爱动和博学多才;“古怪的患者之谜”一章中,作者细致地描绘了寂静之夜的克列诺夫的房间:
“书占了里屋的些个空间。高大的书柜矗立于四壁,犹如书的城堡。勉强挤在四壁之间的桌子上也堆满了书,连围椅和一块小象棋台上也被书占据了。所有的书,都一叠一叠捆得整整齐齐,放在四周。书甚至控制了房间的空气,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学术著作、纸张和陈旧硬皮书面特有的气味。书布满了整个房间,使得屋里憋闷不堪。……”
这段景色有力地衬托了博学的房间主人的孤寂处境以及忧虑魏尔特的报复和担心“全人类毁灭”的沉重而复杂的心情。再如,克列诺夫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仍坚持守候马特罗索夫用“回披”发来的信号的细节,也写得逼真动人:当玛丽娜与瓦西里·克里缅季耶维奇通话时,明明后者已告诉她,收到了信号,玛丽娜仍装着没有听到,坚持严肃、认真地一字一句将电文重复了一遍,以此让弥留的病人心灵上得到安慰。
《岛》是一邻科幻小说,但作着在塑造人物时坚持以现实生活为基础,透过科学幻想这面神奇的折光镜反映人生,所以很多人和事写得虽然是幻想境界,却没有使人有虚无缥缈、毫不可信的感觉,相反,读者常常会忘记这是科学幻想故事而为主人公的命运担心。可以这么说,卡赞采夫笔下的人物的艺术魅力,不仅毫不逊色于—般优秀文学作品中的人物,而且正因为它是科幻作品,作者有条件给人物增添上一般文学作品中所达不到的活力和浪漫主义色彩。
二
从科学角度来看,《岛》也是一部既有现实科学基础,又充满了大胆科学幻想的好作品,
诚然,科幻小说不是科学著作,更不是科研论文,但阅读了《岛》以后,可以增加不少科学知识,可以培养一种正确推理的思想方法和正确辩证的思维能力。前文已经说过,通古斯陨石之谜,至今尚在争论之中,值得注意的是卡赞采夫本人就是对这问题持有一定见解的科学家,他曾经在报刊上发表过意见,引起并参加过这一问题的辩论。作者在“通古斯陨石之谜”一章中,通过主人公之口对这一奇观作了各种分析和估计,有时干脆用第一人称的插语来阐明自己的观点。虽然这一分析篇幅颇长,几乎占了整整一章,但读起来丝毫不令人感到乏味。卡赞采夫并未将科学知识硬塞进小说的框架,而且把自己的丰富的科学知识和高度的科学想象力溶化在引人入胜的情节和动人心魄的艺术形象之中。人们读了这部作品以后,可以大体了解通古斯爆炸之谜的所在和这一问题何以引起广大科学工作者兴趣的原因,而且是自然而然地、饶有兴味地接受下来。鲁迅在他最早翻译的一本凡尔纳的作品《月界旅行》的“弁言”中写道:“盖胪陈科学,人常厌之,阅不终篇,辄欲睡去,强人所难,势必然矣。惟假小说之能力,被优孟之衣冠,则虽析理谭玄,亦能浸淫脑筋,不生厌倦……故掇取学理,夫庄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