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历史军事电子书 > 血魂魔影-盖世太保揭秘 >

第6部分

血魂魔影-盖世太保揭秘-第6部分

小说: 血魂魔影-盖世太保揭秘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适当的人选,他可以把德国国家之舟引上一条新航线,并且把它驶到与西方国家媾和的避风港。兰格本同希姆莱及沃尔夫进行了一次谈话,在谈话中用词慎重,可是意图十分明确。兰格本在谈话后离去时,他一定有这样一个印象:希姆莱同意他的意见,并且准备扮演分配给他的角色。不然的话,作为警察的头子,他当然应把兰格本当场逮捕了。希姆莱不但没有逮捕兰格本,反而和他连续磋商了几个月,并且还为他在1943 年和西方国家建立联系而到一个中立国去提供方便。在同年夏天,兰格本又和希姆莱及沃尔夫在东普鲁士的一个庄园内秘密会晤了一次。几个星期以后,兰格本被盖世太保逮捕,后来在1944年10 月被处死。当时希姆莱没有帮助过他。对于伯比茨博士,希姆莱除了把他从监狱里提出来进行一次非常机密的面谈以外,也没有力他做过任何事情。
  希姆莱极愿和兰格本商谈,也许认为是可借以追踪整个阴谋的一种警察的妙计,但是即使如此,这仍然是一种卑鄙的手法。况且这也不是希姆莱两面三刀手段的唯一例证。人们常提出一个问题就是在别的方面向来那样干练的盖世太保,为什么没有及时发现7 月阴谋呢?其实事情根本不是这样的。盖世太保早已深悉这个阴谋的底细。并且,虽然他们对于参加者及其意图没有得到确切的线索,他们还是完全知道它的领袖们是哪些人。到1944 年6月底,他们已经搜到那么多的证据,所以根据一切正常的警察和刑事程序的规定,盖世太保应该立刻逮捕贝克将军和戈台勒博士。但是因为盖世太保的首领卡尔顿布吕纳和缪勒都没有思想准备对两个这样显要的人物发出逮捕证,就只好向希姆莱本人提出申请。尽管向他紧急提醒过不止两次,希姆莱还是没有采取任何行动。直到8 月上旬,当盖世太保已经处于7 月20 日事件所引起的骚乱当中时,那份申请书才被驳回,而上面批示的是:“申请逮捕证不准”——上面标的日期却是7 月17 日!
  虽然盖世太保十分了解阴谋的底细以及阴谋分子准备采取的大致路线,然而他们在出事那天,却毫无准备。举例说,盖世太保总部里的武器仅仅有十一二支连发手枪。在当天下午两点左右一接到头一批报告,卡尔顿布吕纳就立刻飞往希特勒的总部,告诉缪勒发生了什么事情,并且命令他采取一切必要的预防措施。四点半时,一个盖世太保的高级官员请求缪勒准许他离开柏林,因为他希望去拿一下丢在别处的换洗衣服。一向对于自己的下属毫不体贴的缪勒这次却立即同意。而请假者不是别人,正是负责管理阴谋分子个人档案的官员,对这样一个专门掌管情报将在以后几小时内有极重大作用的人,缪勒给了假,看来真是令人难以相信。况且缪勒也是到7 月20 日很晚的时候才要求一队党卫军武装部队来加强盖世太保总部的警卫工作。
  希姆莱和缪勒对于这件事的阴谋到底知道多少,他们真正的意图是什么,要对这些问题作权威性的回答,现在还为时尚早。可是有一件事情是相当肯定的,就是希姆莱莱曾得到兰格本的许诺,说在推翻希特勒以后他将成为国家元首,希姆莱决定等一下看看会发生什么事情,而缪勒则是归跟他的上司的领导。一直到好几个小时以后,刺死希特勒的计划显然已告失败,整个阴谋破产了。希姆莱和缪勒才决定动用他们组织的全部力量投入反对阴谋分子的斗争。
  如果有什么比这更虚伪、更可鄙的行为,那就是希姆莱在战争最后阶段的行为。如前所述,舒伦堡曾竭力规劝希姆莱,说他有责任和西方盟国媾和,为此他必须首先夺取德国内部的全部大权。根据舒伦堡的意见,为达此目的可不择手段。他从汉堡找到一个占星术士,命令他拿出一张星象图,给希姆莱打气,使他相信命中要成为元首和德国人民的大救星。不仅如此,舒伦堡还把希姆莱的个人按摩师菲力克斯·克斯坦拉到自己一边来。克斯坦是个默默无闻的人,他是靠一个芬兰的医药学位的招牌进行工作的。他在句句言谈中都极其巧妙地把幻想和事实结合在一起。使他肯定是第一流的按摩师。希姆莱患过非常厉害的神经病,克斯坦为他解除了痛苦,结果是克斯坦对希姆莱的影响,胜过党卫军和警察首领影响的总和。希姆莱对他绝对信任,真是言听计从。
  舒伦堡、沃尔夫和克斯坦同心协作不遗余力,逐渐使希姆莱相信自己真是命中注定要当希特勒的继承人,并且应该立即采取步骤取而代之。但是他在关键时刻一次又一次地停步不前。有几次,他坚定地声称他已经准备好采取决定性行动抢班夺权;然而他对希特勒的年深日久的盲目信仰忽然又占了上风,就又犹豫不决、畏畏缩缩,最终激烈地摈弃舒伦堡的一切建议和恳求。有一次他说为了德国人民的缘故他要行动起来,可是紧接着又声称他决不能下手谋害他的老领导。舒伦堡反驳说,他们所要求的不是把希特勒处死,而只是让他交出政权退出历史舞台。但是这一切都无济于事,希姆莱仍然满心狐疑,坚持不肯。
  在1945 年4 月间,希姆莱的动摇更变本加厉了。舒伦堡认为星相术士和按摩师还不够用,又争取几位医学专家来帮助他唆使希姆莱采取行动。舒伦堡说服了他的好朋友、著名的心理分析家德·克里尼斯教授告诉希姆菜说,希特勒正患帕金森氏病(即震颤麻痹症)。舒伦堡还设法使希特勒的一位前私人医师勃兰德教授同意这个诊断。与此同时,接替勃兰德工作的施腾普菲格大夫声明他也怀疑希特勒有精神病。施腾普菲格要求德·克里尼斯准备一些给希特勒服用的药,德·克里尼斯同意,并在自己的诊疗所里按照处方配好药。但是这些药从来没有下令服用。
  希特勒和希姆莱最后一次会面是在1945 年4 月20 日,那天希姆莱去拜访希特勒,祝贺他的生日。同时,希姆莱同他学生时代的老朋友施腾普菲格有一次长谈。当时没有别人在场,他们俩谈些什么谁也不知道。但是舒伦堡宣称希姆莱试图说服其老朋友使用一种注射药来干掉希特勒,这个假设与后来的事件并不矛盾。4 月23 日那天,希姆莱又到柏林检阅他自己卫队的炮兵连。大家期待他到总理府去,但是他没有去,这件事情本身就极其意味深长。当时交通通信已经十分混乱,因此访问柏林确实是良机不可失,可以和希特勒会晤。的确,这已成为唯一令人满意的联系途径,并且这两个人之间的裂痕还没有发生。希姆莱对伯纳多特伯爵说的当时很多人都知道的一句话:认为希特勒至多还可活两三天时间。这话是在4 月24 日的夜间讲的。希姆菜根据什么说出这话的呢?希特勒的健康状态不能成为他这样说的理由,当时军事局势还没有那样危急,以致可以在如此短暂的时间里预料末日的来临。
  舒伦堡认为希姆莱与施腾普菲格之间的谈话同希姆莱对伯纳多特的论断有某种联系,并且认为希姆莱得到了施腾普菲格的许诺在前面所说的那段时间内对希特勒进行那致命的注射。希姆莱会见了伯纳多特以后,立刻打了一次电话给柏林的施腾普菲格,谈话很久。当然这一切都只是根据环境情况的推断,并不是证据,但是它确实使认为希姆莱正在考虑用毒药来干掉希特勒的说法可信。为什么这种设想没有实现,现在永远不会弄清了,因为希特勒是自杀的,这已无可争议,而这场凄惨可卑的戏剧中的全体演员——希姆莱德·克里尼斯、施腾普菲格——后来也全自杀了。
  第二章邪恶天使
  ●海德里希的上帝:权力
  ●冲锋队头子说:我不是善良的人
  ●海德里希的杀人演出
  ●制定杀人名单成了角逐死人的游戏
  ●希特勒大叫:我要杀一儆百
  ●“就地磨快你的长刀”
  第一节希特勒的“皇太子”——海德里希
  1931 年6 月14 日,希姆莱在他离慕尼黑不远的瓦尔特鲁德林农场接见了由他在党卫军的朋友、合作者冯·埃贝施泰因男爵向他引荐的青年海德里希。海德里希当时刚27 岁,细高个儿,蓝眼睛,目光锐利,在那冷酷的厚嘴唇的大嘴上面长着一个又长又高的鹰钩鼻子。
  希姆莱患有轻度的胃痉挛。此次见面以前,他以身体不适为由推迟了埃贝施泰因的这位朋友到瓦尔特鲁德林农场来的日期。事实上,这是因为他有某种自卑感,不愿与这位职业军官见面。他以为海德里希是海军情报部门的军官,其实海德里希只是通讯处里的人员。但是,希姆莱最后还是接受了男爵的坚决要求,同意会见海德里希。来客的身材使他感到难堪。希姆莱说话结结巴巴,决定测试一下这个青年。他对海德里希说:“我想在党卫军内建立一个保安情报处,需要一位专家。如果你觉得你有能力胜任这一领导工作,请你在这张纸上写出你的打算。限你20 分钟交卷。”
  海德里希一怔。他虽然曾接触过这类问题,但在这方面的知识很有限。尽管如此,他在这方面的知识却远远超过希姆莱。海德里希在20 分钟内勾划出了一幅归党卫军领导的国社党情报处蓝图。希姆莱大为震惊,海德里希正是他所需要的人。尤其在体格方面,他正是希姆莱所珍视的北欧人种的理想模特儿,而他自己在此方面则相形见绌了。”
  帝国党卫军头子当下作出决定,责成海德里希负责建立这一新机构。可怕的党卫军安全和情报处就这样诞生了。海德里希从此便飞黄腾达起来。到1941 年,在许多人看来他似乎成了希特勒的“皇太子”。
  这第一次会面表面看来似乎无关宏旨,然而事实上却导致了以后欧洲历史上长达十一年的可怕时期。仅一小时的功夫,希姆莱便被眼前的这个邪恶的天使吸引住了。党卫军的这两个恶魔从此开始了他们的合作,于起专事破坏杀戮的罪恶勾当。
  海德里希指挥盖世太保屠杀了成千上万的犹太人,然而他自己却有犹太人血统。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1904 年3 月7 日生于萨勒河畔哈雷市古特琴大街12 号。他的父亲布鲁诺是哈雷市音乐学院的院长和剧作家,母亲伊丽莎白·玛丽亚·安娜·爱玛丽·克朗茨是德累斯德一个教授的女儿。同阿道夫·希特勒一样,莱因哈德·海德里希的种族出身令人困惑,似乎可以肯定,出生在克朗茨之家的母亲伊丽莎白·海因里希是一个犹太人,原名叫莎拉赫。。
  莱因哈德·海德里希学业优良。他具有超群的智力,小提琴拉得极好,似乎是一个音乐奇才。他在体育方面也很有天赋:网球、游泳、舢舨驶帆都很出色。从11 岁开始,他又显露出击剑才能,几年以后便成为德国最可怕的击剑手之一。
  海德里希从小受到他的双亲及老师们强烈的民族主义熏陶。1918 年战争失败后,继之而起的内战使他的家乡遭到蹂躏,这使他深为痛心。从16 岁起,莱因哈德·海德里希便参加了梅克尔将军的突击队并成为一名“传令兵”。后来他又加入哈雷突击队。然而,他的文娱和体育活动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
  17 岁那年,他通过中学毕业考试。鉴于当时德国的习惯,1922 年春天,他离开哈雷去基尔,考入海军军官学校。
  1924 年,海德里希已是20 岁了。他被正式授予海军少尉军衔。他以出色的成绩通过了英文,法文和俄文这三门新课程的考试。和他的大多数同学一样,海德里希也嗜好女色。由于具有几乎是完美的北欧人种的相貌,所以他在这方面可说是艳福不浅。1928 年7 月,24 岁的海德里希晋升为海军上尉,作为通讯军官登上舰艇。1930 年,他成为基尔海军司令部的参谋,情报处的通讯官,而不是有些人常在文章中提到的所谓情报官员(希姆莱就是这样认为的)。
  1931 年4 月,海德里希突然被解除了在海军里的职务并被逐出海军部队,原因是他在一件桃色事件中“行为卑劣”。原来,基尔法本工业公司造船厂厂长(此人与后来的海军元帅雷德尔交往甚厚)的女儿声称因与海德里希私通而怀孕,但海德里希拒不承认。当时,他已和漂亮的金发女郎19 岁的莉娜·玛蒂尔德·冯·奥斯滕准备结婚。海德里希遂受到荣誉法庭的传讯,后来被解职。
  1931 年7 月,海德里希正式加入党卫军。他明白对自己来说这是一个为自己平步青云的阶梯。此后不久,他指挥一个实力不太强的基尔中队。现在希姆莱对他注意起来了,他看出海德里希的非凡才能,因而于1931 年8 月1日任命他为冲锋队队长,同年秋天提升为突击队大队长(少校)并把他接到慕尼黑的参谋部。
  1932 年7 月,希姆莱决定重新组织党卫队保安处,并把这项任务委托给他认为是内行的海德里希。同时任命他为突击团队长(上校)。自从党卫队建立以来,每个单位都有二人或三人从事于“保安”工作,即情报工作。
  1933 年1 月以来,他一直着手弥补原保安处的一些缺陷。希姆莱对他的工作非常满意,随即提拔他为巴伐利亚邦的警察局副局长,并于1934 年把他放在盖世太保的最高职位上。虽然海德里希不是“老战士”,但是他很早就在党内,那时他坐镇在柏林,既领导盖世太保,又领导保安处。
  海德里希有他自己处事的准则,他不但没有任何基督教徒的道德准则,连最基本的道德感都没有。他心目中的上帝不是国家,而是权力——个人的权力。他是一个来自罗马的凯撒时代的人物典型,在那个时代对权力的目标从来没有人表示疑问,而权力被看成本身就是目标。海里德希对于意识形态毫不关心,对其是否真实或有无价值连想都不去想,只是单纯地看成一种工具,可以用来左右群众。在他心目中,这一切都次于掌握和拥有权力。真与善对于他来说是没有内在意义的。只是用来获得越来越多的权力的工具,只要能促进这一目标的实现,一切都是真实的,一切都是善良的。政治对于他来说也只是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