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意三国-第420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问众人:你们认为我眼下实力确实到了可以称王的地步吗?
主公为什么这么没有自信呢?就我们和曹操相比而论,除了在领土和人口上我们比他还差一些外,单就经济实力和军队的总体作战水平,我们比他已是有过之而无不及。益州有关山之险固、荆州有长江之天险、交州有十万大山之苍茫、凉州有万里路途之遥远,以我们现在的实力如果不直接出兵攻打曹操,而选择全力固守的话,那以我们实力即使曹操出动百万大军来也是不成的。因此即使主公跟随在曹操后面称王,而引起这欲独尊于天下的曹操不满,曹操拿我们也没有任何办法。他们不可能就在现在这个时候就出兵来攻打我们的。唯一需要顾及的便是我们在他们领地里所开办的店铺,若是主公称王,他们很有可能在气急败坏之下对我们店铺进行突袭,这倒是很有可能对我们情报网络造成一定的损失。对于这些我想我们要尽早做好准备才行。诸葛亮侃侃而谈道。他似乎早就有劝说李晟称王的打算,故却是将一切的种种都考虑得十分周道。
是这样吗?李晟想了想,却是答应了下来:既然这样,那这件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办吧。让我们的人都紧急的隐藏下来,如果没有非常重要的情报,就不要采取传递行动了。另外让所有店铺里的人都给我做好撤退的准备,并从现在开始就给我转移资金。我想这些事情应该是能够在我称王之前解决好的。从现在开始,我们的外贸,尤其是在吴、魏两地的外贸该是要停止了,我们应该将原本要卖往两地东西转为内部销售,所有的奢侈品产量必须减少,而生活物品和生活工具以及其他的一些实用的东西的产量应该提高。称王只是一个名义上的东西,如果自己的实力不发展,我们就算称神都没用。
这也是。我会按照主公的命令去办的。不过主公可把称王所带来的好处给看低了哦。诸葛亮摇头笑着说道。
怎么看低了?一个名义上的东西,穿不能穿,吃不能吃的,还有什么好处?李晟一脸不在乎的模样。
哎主公话可不能这么说。王虽然只是一个称号,但对天下的人来说,却是一个号召。曹操现在还是最强的,但我们的实力也不弱,称王之后我们将完全占到曹操的另一面去。到时我们可以利用王这个名号来吸引大量的人。而且在称王以后,主公的领地便完全可以按照王国的标准来进行设置了。所有官员的官职将和他们的职责联系在一起,在也不会出现眼下这种官与职区分,让人听来一头雾水的情况。而且我们这些作为臣子的,也是很希望主公能更进一步呢。毕竟,这样能够更大限度的凝聚众人之心。看到李晟的不在乎,诸葛亮不免细细的向李晟解释了一番称王的好处。
我知道了,知道了看着孔明大有还要继续诉说下去的想法,李晟连忙打断孔明的解释:这些事情就交给你们去做吧。说实话,我也挺想把自己的位子再升高一阶呢。嘿嘿,王这个名号也挺威风的。李晟笑了起来,他倒和这个世界的别得人不一样,对于这样的事情,他并没有做作的谦虚,反而很有种自得。
明白。众人点头答应袭来,俱是面带笑容的去准备了。他们都显得十分高兴,仿佛称王的不是李晟而是他们自己一般。
消息很快就被穿了出去,而随着消息的传出,一些稀奇古怪的事情也渐渐的出现在众人的耳中。天降献瑞啊!君不见,江上游龙显现,地里发现玉印,石中出现神兵,龟肚藏有黄绸吗?从三月开始种种令人惊喜的消息便一个接着一个传出。尽管都是那些离奇得让人不敢相信真的有存在这么一回事,但大家似乎都确定了一点那就是李晟称王乃天命所归。
既然上天都做出了如此种种的昭示,那地上的这些早已是心有主意的人们哪里还不挥动自己的笔杆子一封又是一封的劝李晟进位呢。有些似乎是早已得到孔明他们关照的,便直接劝李晟进王位。有些似乎是更按耐不住了,却是直接劝李晟进帝位。成都蜀候府的书吏们这些天可是异常的忙碌了起来。李晟可以不关注这些没什么新意的公文,可他们这些人却不能不将之逐一归档啊。虽然这不是什么消耗脑筋的事情,但也确实是已经累人的差事这些公文的数量实在是太多了。
哎真想不通这些大人们的话怎么会这么多呢。就这么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可以说明白的事情,他们居然能洒洒洋洋的写了这么许多出来,真的是很佩服他们呢。面对一天就有近五十斤的劝进文书,书吏们就算干劲在大也不禁小声的抱怨起来,偶尔他们抱怨也会牵扯到自家的主公:不过,更令人佩服的是我们的主公。外面的事情闹得这么大了,他却还有时间悠闲和军师他们在那儿谈天论地。
什么谈天论敌,我说你这家伙是不学无术你还不承认。主公和军师他们哪里是在做什么谈天论地的事情哦。他们是在商讨国号明白不?书吏中的大多数人都是只懂得卖弄笔墨的文人,对于李晟他们所做的事情所蕴含的政治含义还有些不懂,但不免有那么一两个猜到了李晟眼下的关键。不过,他们猜到这个关键,却对这个关键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议论很是好奇:李晟和孔明他们谈论这件事情已经好几天,可依旧没有闹出一个结果来,难道国号的事情就这么难以决定么?
真是有些古怪的。他们不约而同的摇了摇头。
第一章 立国
书吏们有书吏们的烦恼,而李晟则有李晟烦恼。正如下面的书吏们暗中流传的那样,他们的主子李晟正在为自家的王国到底要确立一个怎样的国号而头痛着。他看着孔明、许靖、孔衡、孔参、法正他们交到自己面前的几个参考答案,都是无奈的摇了摇头,“这些都是什么国号啊?”李晟对此头痛着。摆在他面前共他选择的国号有:“巴”,“蜀”、“荆”、“越”等数个。这量是挺多的,可其中没有一个令李晟觉得满意。
“就这些了吗?”李晟微微皱起了眉头,略有些失望的看着孔明他们。
“主公对这些都不满意吗?”孔明开口问道。这其实是一句废话,因为李晟此刻的想法如何,可都明明白白的写在他的脸上呢。
“若我只想偏安一隅而称王,那用这些国号,也未尝不可。但我终究是志在天下的,如果用‘巴’、‘蜀’、‘荆’、‘越’之类的来称呼,总觉得有些不合适。我不知道这一点你们到底考虑了没有。这几天我一直让你们返工,其实也就是为了这一点。”李晟点点头说出了自己考虑。
“是这样啊。”孔明等人了解的点了点头,却是转头朝向自己身后的两位年轻人:“既然主公的想法是如此。那么子平、子进把你们两个计议出来的国号和主公说说吧。”
“是,军师!”孔衡和孔参恭谨的朝孔明行了一礼随后慢步走到李晟的跟前,从容不迫俨然有大家分度的向李晟说道:“主公,我们兄弟仔细了研究了一下,荆、益、交三周的地理历史,发现若要摆脱给人偏安一隅之国的印象,唯有三个国号可以选择。”
“哦?还有三个之多吗?”李晟的眼睛微微一亮,对此顿时兴趣起来:“你们切所说究竟是哪三个国号?”
“唐、汉、楚!”孔衡孔子平掷地有声的说道。
“咦?”李晟惊讶了一身,确实有诧异,他紧紧的盯着孔衡,注视着看了好一会,却是笑了起来:“你且所说为什么只能从这三个国号之中选择?唔,就先从楚开始吧!”李晟说着,整个人的身体重重的往后靠去,却是把自己全然按在了椅子上。他的椅子是披着厚厚的一层虎皮的,这按奈下去倒是极为柔软。
“楚乃是周时留下来的古国,向来为我南方之大国,有强秦富楚之称。后秦统一天下,又有‘楚虽三户,亡秦必楚’的说法,后西楚霸王项羽,以楚霸王之令,而号令天下,虽其存时尚短,却也称得上是一朝之代。武帝时,太史公为项羽立传,便是以本纪言之。故‘楚’可以为天下之霸。”孔衡侃侃而谈道。
“那么汉呢?本朝已然称汉,我们还能继续用这个号令吗?”李晟对于楚这个国号不置可否,复又继续问道。
“汉源自于高祖,源自于汉中。高祖以汉王之令,而有天下。今虽多有残破,但昔日武帝之威,强汉之光依旧令人怀念,天下之民多以汉人自诩。如今主公已有汉中之地,亦可以称汉中王。尽管这与本朝之国号有所冲突,但主公尽可以心怀朝廷之意言之。待日后曹氏废汉之时,主公便可以汉皇女婿之命,继承汉统,以承应天下遗民之望。”孔衡微笑的解释着,作为孔融的儿子,又被李晟和诸葛亮联手调教了一番,他对于这些纸上谈兵论政的东西倒是熟悉的很。
“唔,继承老丈人的遗产?呵呵,这也是不错的。不过我还是需要考虑。”李晟洒然一笑,却是看了孔衡一眼,好奇的问道:“你说日后曹氏废汉?你怎么就如此敢肯定曹氏必然会将汉室给取代了呢?”
“曹操有言,若天命在我,我当为周文王。周文王来周朝奠基之君,其时国力虽强,却没有代商之举,及文王没,武王即位,便有牧野之战,周朝得以而成为天子。曹操此语,表面上看来是他没有取代汉朝的心意,但从实际上看来,他却是在为他的儿子做好取代的准备,这从曹操一步一步由公而王便可以看出。”孔衡说出了自己的分析。
“那也有可能只是一句戏言呢?”李晟反驳着说道,“嘴巴上的东西,总是算不得真的。尤其是曹操还没到出口成宪的时候。”
“也许吧。不过,即使曹操说得那话算不得绝对的真实,但曹操接下来所进行的这一系列举动,尤其是他将曹丕立为自己世子的事实,却给他的话做了注脚。曹丕乃是狠辣之人,其野心大于他的能力。曹操在时,他还可以谨慎,一旦曹操故去无人压制的他,必然将汉皇废去,取而代之。”孔衡依旧坚持自己的观点,他对于李晟的反驳并不在意。
“这是你自己的看法?”李晟的眼睛一亮,脸上隐隐有几分欣赏之意。
“确实!”孔衡重重的点了点头。
“很好。”李晟赞赏了一句,脸上的笑容更深了,他继续问孔衡:“那唐又如何?我记得唐之国乃是并州之地,于我们眼下这儿没有什么关系啊。”
“古唐之国确实在并州,然其数度被灭,确有一支迁徙到了襄阳西北的枣阳附近,后复以唐为号。其实,唐之国号,源于上古五帝之尧唐,乃是堂堂正正的中原之主。主公若想以王者之道而令天下,又复以开国新朝之气象,一洗往日之陈腐的话,那以唐之为号乃正其时也。”孔衡对于唐国的历史解说的并不多,不过李晟看得出来,他似乎更倾向于唐这个国号。为什么呢?因为唐,乃是上古五帝之过,就意境而言似乎比汉、楚之类的更加深远,也更加符合王道。
“真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愿望啊。”李晟暗自想到,心下也不晓得孔衡这样的想法到底算不算是一个私心。其实就他自己而言似乎也觉得唐这个国号更加的适合于自己,不为别得,只为那日后大唐的强盛之名而已。“强汉盛唐”,李晟并不清楚从后世来得自己和这个唐朝皇室到底有没有关系,但既然自己姓李了,而这个大唐的威名又如此之强,那么自己为什么不“继承”这个唐的名号呢?虽然由于自己的出现,三百年之后的大唐很有可能再也出现不了了。
“在继承历史的同时开创历史,这才是我所需要做的。强汉之后有盛唐,做出这样的选择也是很不错的呢。”李晟仔细的想了想,随即做出了最后的决定:“既然唐乃是上古五帝之一的国号,且又和我们荆州有比较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便以唐作为我所立之国的国号吧。”
“诺……!”众人听李晟最后确定下来,不再闹别扭了,脸上顿时都绽开了花。
问题解决了,称王的准备工作自然也就继续下去。建国的日期被李晟选在了五月,这离眼下还有一个月的时间,从表面上看似乎是充裕的了,但实际上却紧张的很。因为李晟决定以唐为国号,所以建国进位之地点要放在荆州。荆州襄阳城西北的枣阳,那里居所是古唐旧都之址。李晟将在那儿建立王台。
“据说那可是一座高六丈,分三层周围三里的巨大台阁哦。虽然台上没有什么建筑,可要在这一个月的时间里完成这个台,想必也是够呛的。可能主公要让大部分的百姓都去参加劳役吧。不过现在这时间可真不好,正是要春耕的时候啊。”对于李晟称王的事情,荆州的大多数百姓都持一种欣喜的态度,只是欣喜归欣喜,他们对于在这农忙时节征发劳役的事情,总是抱有一种抵触,“与帮主公修建王台相比,我们田里的庄稼似乎更重要一些。”他们不曾将这话说出口,可在心里都是如此认为的。
百姓有这样的想法,但大多数的官员们却未必有和他们的想法一样。尽管他们也都明白自己治下百姓的春耕是很重要的,但比起帮主公修建王台来说这又是远远的不如了。他们听说这王台要在三月二十动土,却是早在三月十五把各地的役民给召集了起来,让他们迅速的赶往枣阳。他们本想是在二十之前就将人手都准备好,只等自家上司的一声令下便迅速的开工。哪想他们这边背了自己治下百姓的咒骂将人手集中起来,那边却得到了来自成都的一纸责令:“修建王台乃是顺应天命之事,天命亦是民命。民贵君轻,君等何以为建王台而扰民?请速速将百姓散去,散些钱财,令其回家专心务农。至于修建王台之事,主公自有人手安排。”
“唉……”一纸命令到来,官员们皆尽头痛不已。他们没有想到自己的一颗好心居然拍到了马脚上。不过主公的命令既然如此,他们也没有别得办法,当下将召集起来的役民散去,每人俱发了一贯钱作为补偿。这可是高额补偿了,就一般而言一贯钱足够令一户五口之家两个月衣食无忧了,如果不是自家主公在那个海外的什么旅汉之地开了据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铜矿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