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汉逐鹿人物正解-第3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韩信在城下水中钓鱼,有几位老妇人在旁漂洗衣物,其中一位大娘见韩信饥饿,送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韩信高兴地对她说: “我一定会重重地报答大娘。”这位妇人怨怒说: “大丈夫不能养活自己,我怜悯公子你才给饭,难道希望报答?”
淮阴一个做屠夫的年轻人欺侮韩信说: “你虽个头高大,喜带刀剑,但内心胆怯。你真的不怕死,就刺我;如果怕死,就从我胯下爬过去。”韩信仔细地打量了对方,当着众人的面伏地爬出胯下,引来满街市的嘲笑,大家都以为他胆怯怕事。
人们至今不能知道为什么韩信在年轻时常常沦落到无饭可吃的地步,是他不屑于做工口呢,还是他连做买卖以外的日常生存能力也不具备?人们也无法知道,当受到年轻屠夫当众侮辱时,是什么原因决定了韩信不能采取回避的方式,而必须在屠夫设定的“两不可”中作出选择?但从这些信息中,能看到他在家乡生活的艰难和舆论评价的低下。然而,人们从中也不难发现如下较奇特的地方:
其一,他身材高大,相貌惹人。喜好挑战为胜的屠夫把他作为征服的对象以作炫耀。不能没有他外表强壮的原因。后来项羽让他执戟守卫,汉将夏侯婴对他行刑时“壮其貌,释而不斩”亦是其相貌威武的明证。
其二,他喜欢佩带刀剑,对用兵作战有着比对商贾谋生更为浓厚的兴趣。虽然生活艰难,衣食无着,但刀剑却是他必带之物。年轻屠夫就是这样看他的;他投军项梁时也正是“仗剑从之”;在楚军常向项羽献策,一生熟知兵法,都佐证了他少年时的兴趣与爱好。
其三,韩信虽在贫贱之中,但对自己有着高度的期许和自信。这种自信在对洗衣大娘的报答之诺中已经显露,为人所知。另据史家司马迁讲,他到了淮阴,当地人对他说,韩信在家乡为平民时,其志就与众不同。他母亲死后,家贫无法安葬,然而他寻找到高大宽敞的坟地,使坟旁能安置万户人家。司马迁亲自去看了韩信母亲的坟墓,果然是这样。在韩信的心目中,自己的贫贱是暂时的,只要自身才能得到发挥,必然会干出震惊天下,猎取侯王,光宗耀祖,世代受祭的大事业。他把母亲安葬于宽敞之地,实际是为后世的大规模祭祀准备了场所,他对自己一生获取功名看来有所准备,毫不怀疑。这也恐怕是他对年轻屠夫能屈辱忍让的原因。
其四,高度自信的青年韩信有着强烈的图报心理,这些都是他内心的秘密,他高兴之下对漂洗大娘吐露了心迹,可惜这位妇人当时未能理解和接受。他在南昌亭长家里吃饭,正是同样心存“必有以重报”的想法,才会心安理得地寄食数月,可惜这一依附被不能理解其心迹的亭长之妻所中断。韩信从军后离楚归汉,到了南郑后又以治粟都尉的身份私自逃亡,是因为无所重用的环境虽然衣食无忧,但却使他难取功名,从而阻塞了他的图报路径。当刘邦拜他为大将时,他的人生才闪亮出了光辉的前景。
韩信于前209年底离乡从军,前206年为汉军大将,前202年以齐王身份在垓下击破楚军,刘邦改封他为楚王,定都下邳。不到七年的时间,韩信从一位受人欺侮的流浪公子一变而成为威震家乡的诸侯,功名到手,祖宗光耀,达到了人生辉煌的极点。
韩信就国后,召来那位漂洗的大娘,赐以千金。又找到南昌亭长,送以百钱,告诉他: “你是位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韩信还召来淮阴街市上的那位屠夫,任命为楚国中尉,让负责巡城、捕盗等治安工作。他告诉楚国将相们说: “这是位壮士。当年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死他吗?但杀他没有意义,所以忍了下来,才争取到今天的成就。”
韩信做了楚王,首先想到和所做的是对贫中恩怨的回报,这曾是他长期追求功名的动力,也是他所认定的人生成功的展现。他的回报明显有以德报怨的成分,但这正是大人物心境的展现和特殊的回报方式。韩信功成名就,了却恩怨,人生追求和个人心理至此得到了充分满足。
饱经艰难坎坷的韩信始终没有忘记,是刘邦为自己提供了成就功名的机会,按照他知恩图报的一贯心性和对刘邦心意的理解,他回报刘邦的惟一方式只能是战场胜敌,建功立业。武涉和蒯彻纵然有一百条理由劝说韩信脱汉自立,但改变不了韩信的固有心性和对刘邦刻骨铭心的感激,一切说服都没有用处。这位举世无双的军事奇才不用字号,以“信”为名,含有自信,信用之意,正是他对自己人格设定的特殊标记。
汉军集团的核心人物们对韩信的心性是有所了解的。如萧何在汉中追回韩信,向刘邦极力推荐时,刘邦起先对萧何说: “看在你的面上,封他为将军。” 萧何坚持说: “封为将军,韩信一定不会留下来。”直到刘邦决定封其为大将,且准备仪式以礼相拜,萧何方才认可,因为萧何明白将军之位不足以打动韩信,他知道韩信的才能和自我期许的程度。刘邦追袭项羽于固陵,约会齐王韩信而未至,张良建议将陈县以东至沿海之地封给韩信,吸引其来会战。他对刘邦说: “韩信的家在楚国,他的心意是要得到家乡的封地。”张良掌握了韩信衣锦还乡、光耀故里,威报恩怨的心理需要,果然方剂对症,齐军骤至。刘邦曾对韩信拜将、犒赏和连续升爵,也正是对其于“兴奋点”投资的方式。刘邦看准了韩信的功名之“穴”而不断刺激,使韩信在心理满足中为自己建树奇功,韩信也在为刘邦横扫群敌中实现了自己人生的追求,他们在对楚战争中达到了合作双赢的极值。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