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真三国乱起 >

第26部分

真三国乱起-第26部分

小说: 真三国乱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绍,是一把刀,一把杀气逼人、寒光闪闪的锋刀,他的智谋、才略、气质方面都是超才卓绝的,气质就不用说了,出自世家大族,四世三公,一代又一代大人物的培养熏陶下,自是气质非凡;能力方面在关东联盟解散后,袁绍计谋冀州,后又得到并州,还打败了威震一方的白马将军公孙瓒,可谓是智谋过人,这多少也是他能力的体现;在汝南给母亲办丧礼的时候,场面极其宏大,要知道东汉对孝道可是很看重的,袁绍这么做虽然有作秀的嫌疑,可是这也是必须的。如果他给母亲办的丧礼简单了,肯定也会有人说他不孝,有这么大的家世,给母亲办的丧礼却如此寒碜之类的,这是谋略之一;在袁绍隐居洛阳期间,他和党人和侠义之士的交往是很密切的。在“党锢之祸”期间,经常和党人商量对策,帮助党人避难,其中何颙就是一个比较有名的。他还和许攸,曹操等人组成了一个反对宦官专政的集团,从而招致十常侍的警告。在董卓要废立皇帝的时候,也只有袁绍一个人和其正面对抗,面对董卓的强势还敢斗胆吼出“汝剑利,吾剑不利乎”的豪言,事后,大模大样的离开洛阳前往河北,这些所为都说明袁绍不畏强势,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而且还颇具正义感(你就扯吧!书友愤愤道),并不是一个草包!

但是他的优点和强处都是外表形式存在的,是一把锋芒毕露的刀,令人见者生畏,闻者而逃的锋刀,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缺陷要害及不足之处都暴露得一览无遗,因此他才会在官渡之战中败亡,一代霸主就此殒落。

而观曹操,自少年时期的放荡不羁,为恶乡里,一怒杀人等都看得出他的凶狠霸道,而误杀父友吕伯奢一家,发现是自己铸成大错之后还是毅然地杀之灭口,还有借粮官王垕之头以平军心、梦中杀侍从、横槊赋诗借醉行凶等更是应验了他的那一句名言:宁教天下人负我,勿教我负天下人;但这只是他的一方面,他是个大英雄,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古人曾评价他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他真正的雄才大略展示给众人是在战场上的征伐,参军抵黄巾、攻吕布、征袁绍、伐乌丸、平辽东,一生戎马,赫赫战功,这都是他运筹帷幄、谋冠天下的证明;而他不畏权贵、棒打宦官中常侍蹇硕之叔蹇促,只身单刀刺董卓,大举义旗、兴兵结盟讨伐奸逆,这体现了他具有忠君爱国、为民造福之心;而他的文学造诣、诗词作品又是为后人所赞颂,观沧海、短歌行、龟虽寿这些古诗词至今令后人百颂不厌,可谓是千古流传。

他的光芒足以掩盖所有星辰,他的传奇一生灿灿如日,但是这样的一个王佐之才(并非说曹操不是帝王之相,而是他最终没有选择篡汉自立)少年时期行为举行却又是让人摇头无语,难道他真的如此不堪,非也,非也。

他所做的一切只是在隐韬纳晦,让人对其产生轻视忽略,然后侍机而伺,以谋大业。

如果跟袁绍的锋芒毕露相比,他则是老谋深算,藏锋隐芒,将袁绍比成一把宝刀的话,他则是一柄古剑,其貌不扬,平平无奇的古剑,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利害之处,藏之可以出其不意,杀人于无形。

也正因为如此,他的才会甘心隐藏在袁绍的光芒之下,故敖无虚从相识至今,都没有发现身旁还有这么一颗璀璨的辰星,不愧为曹操,藏得太深了,深得以至于让人忽略了他。

敖无虚顿时热血沸腾,心潮澎湃,激动之情难以掩饰,乖乖,两大三国风云人物就在自己面前,而且还颇为赏识自己,要与自己结交,这一切来得太突然了。

猛的掐了自己一把,让自己冷静了下来,拱手道:

“袁公子四世三公,才华卓绝,曹议郎家世显赫,当世人杰,敖某虽一介草民,亦久闻大名,只是未曾得见,今见尊容,果名不虚传,惶恐之极,不知二位大人身份,多有冒犯,还请见谅。”

任你是当世人杰,有人拍拍马屁当然是很舒服的,袁绍是笑开了花,而曹操则是过谦不敢相比,两者一较,高下立分。

别人都自报家门了,自己这点小家底还用得着藏嘛,自然是全部公开告之众人,如此一来反而会引得其好感。

“无虚,你我三人一见如故,不如就以字号相称,不必太过拘谨。”

袁绍现正是隐居于洛阳,结党招纳侠义正直人士,以抗阉宦外戚一众,对于敖无虚这等有魄力有主见且颇具实力的还未发展起来的潜力人物正是他所想要结识的,说起话来也尽是拉拢之意。

人家都说到这份上来了,还一口一个袁公子、曹议郎;就显得见外了,敖无虚也就就势亲热地叫起了本初兄,孟德兄,亲热得不得了,叫得袁绍是心花怒放,而曹操则是不多言语,默默地看着敖无虚,似乎在观察什么。

几个人说着说着便又说到正处上来了,关于敖无虚举荐孝廉的大事,几人也是很看重,毕竟这是为官的第一大事,走好了这第一步,有了好名声,以后将官路平坦,顺风顺水,扶摇直上。

“本来今日便可拜见陛下,上议此事的,但由于家父等正与陛下商议大事,因此实在不宜接见,只能待得明日早朝再去晋见吧!”

“无妨,某正愁无所准备便匆匆面圣,如此一来正好,我欲拜访中常侍吕强大人,不知本初兄等可否引见一番。”

第六十一章 宦者之分

 Ps:今天不定会有两更,可能提前将星期日的也更了,因为周末没时间上传,看赶不赶得出了,抱歉!

—————————————————————————————————————————————————

袁绍听了微微有点动容,但一想到敖无虚那见多识广的经历,便释然了,况且中常侍吕大人威望甚高,敖无虚知道有这号人物也不足为奇。

于是便主动提出自己与吕大人还颇有点交情,可以代为引见,敖无虚听了不禁大喜,幸好结识了这位四世三公,家景渊源的袁公子,自己这躺洛阳之行将会顺畅不少。

诸多不便之事也可畅通无阻的进行了,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敖无虚不自觉地想起了N年前流行的一首歌曲,其中有两句是这么唱的:千里难寻是朋友,朋友多了路好走。。。(众人无语!!!)

自己这躺前来洛阳,除了举荐孝廉之外,还肩负着一个重大的家族任务,那就是结交各种大人物,寻求靠山庇护,或者找到自己家族的最终归属,但是,上古荆氏泱泱大族就只拥有这种想法吗,难道不想自立门户而靠附庸别人而存活吗?

说到吕强;一向自视甚高的袁绍也不禁恭敬了起来,这位吕强吕公公,名头很大,据说吕强字汉盛,河南成皋人也。少以宦者为小黄门,再迁中常侍,为人清忠奉公,一位不多见的好宦官,堪为宦者一类人中的模范。

曾上疏陈事曰:臣闻诸侯上象四七,下裂王土,高祖重约非功臣不侯,所以重天爵明劝戒也。伏闻中常侍曹节、王甫、张让等,及侍中许相,并为列侯。节等宦官佑薄,品卑人贱,谗谄媚主,佞邪徼宠,放毒人物,疾妒忠良,有赵高之祸,未被轘裂之诛,掩朝廷之明,成私树之党。而陛下不悟,妄授茅土,开国承家,小人是用。又并及家人,重金兼紫,相继为蕃辅。受国重恩,不念尔祖,述修厥德,而交结邪党,下比群佞。陛下或其琐才,特蒙恩泽。又授位乖越,贤才不升,素餐私幸,必加荣擢。阴阳乖刺,稼穑荒蔬,人用不康,罔不由兹。臣诚知封事已行,言之无逮,所以冒死干触陈愚忠者,实愿陛下损改既谬,从此一止。

袁绍等人诵读了一段关于吕强的奏书,口中道来是铿锵掷地,大有一种呼之欲出,为之迎合地冲动,众人听完俱是热血沸腾,满腔的不愤,宦党弄权,败坏朝政,毁我朝纲,乱我法纪,其行可诏天,其罪可诛。

而宦党中常侍等所制造的党锢之祸更是罪大恶极,因此像袁绍类的党人,对于这种该死的阉宦之士不是更应该深恶痛及嘛,为何会如此恭敬地推崇这位公公,而且还十分的恭敬,甚至两人的关系也不是一般的简单(不要乱想)。

但是从袁绍刚才所诵读出来的奏文来看,还真的是一位非同一般宦官的好公公,从词句间,可以看得出他对曹节、王甫、张让之流是深深的鄙视憎恶的,同时很有忠君爱国为民之心,如果真如袁绍等所说,表面上来看他的确是位好公公,而且荆越也对其大为赞赏,难道这个吕强真如他们所说的清忠奉公?

跟众人打着个哈哈,停顿了一会,抽空上了互联网百搜看了看,哇,关于这位吕公公的光荣事迹还挺多:

灵帝时,例封宦者,以强为都乡侯。强辞让恳恻,固不敢当,帝乃听之。

多次上书肃清宫廷之敝,以正朝纪,打击张让、赵忠逆党一流,不畏强势,曾甘冒灭顶之灾为段颍、蔡邕等忠臣之士推托说词,有奏章为证:今群臣皆以邕为戒,上畏不测之难,下惧剑客之害,臣知朝廷不复得闻忠言矣。故太尉段,武勇冠世,习于边事,垂发服戎,功成皓首,历事二主,勋烈独昭。

中平元年,黄巾贼起,帝问强所宜施行。强欲先诛左右贪浊者,大赦党人,料简刺史、二千石能否。帝纳之,乃先赦党人。于是诸常侍人人求退,又各自征还宗亲子弟在州郡者。中常侍赵忠、夏恽等遂共构强,云“与党人共议朝廷,数读《霍光传》。强兄弟所在并皆贪秽”。帝不悦,使中黄门持兵召强。强闻帝召,怒曰:“吾死,乱起矣。丈夫欲尽忠国家,岂能对狱吏乎!”遂自杀。忠、恽复谮曰:“强见召未知所问,而就处草自屏,有奸明审。”遂收捕宗亲,没入财产焉。

如此看来,这位吕公公还真是一位不可多得的宦官,就算死也要与奸佞之士抗争到底。

要是能人人如此,那何来党锢之祸和十常侍之流,这是人的欲望所至,一切都是贪婪惹的祸。

除了吕强,还有几位也是不可不说的几位宦者中的异类。

时,宦者济阴丁肃、下邳徐衍、南阳郭耽、汝阳李巡、北海赵祐等五人称为清忠,皆在里巷,不争威权。巡以为诸博士试甲乙科,争弟高下,更相告言,至有行赂定兰台漆书经字,以合其私文者,乃白帝,与诸儒共刻《五经》文于石,于是诏蔡邕等正其文字。自后《五经》一定,争者用息。赵祐博学多览,著作校书,诸儒称之。又小黄门甘陵吴伉,善为风角,博达有奉公称。知不得用,常托病还寺舍,从容养志云。

不查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原来东汉时期为人正直的宦者还真不是一般的多,且一个个都颇有才气,不说别的,光是那是上陈的奏章都能看得出,一个个文笔颇深,有当作家的气质(又胡扯),不像那些宦臣逆党,一个个献媚之士,只会阿谀奉承,趋炎附势、巴结拍马,极尽逢迎恭维之为,没一个真正本事,都是靠一张嘴,一副笑得满是肉的脸爬上来的。

尽管如此,也不至于让袁绍、曹操这等大人物为之极力推崇,敖无虚估计最主要的原因便是因为其德高望重,且曾经救过一代文学大家——蔡邕蔡中郎和威震朝野的东汉显爵——段颍段太尉,蔡邕可是曹操十分敬重的一位文学家、书法家,而段颍则是战功显赫,威震四方,连一代鬼才的贾诩贾文和都曾假借其名,冒充其外甥而逃过一劫。

而且袁绍现在是尽招侠义忠正之士,像这等不可多得的宦官中的清忠之辈更是极力结识,扩大势力,增加影响力。

如此好公公不可不结交一番,不仅仅是为了完成荆越的托付,也是为自己留一条后路,说不定明天上朝,就能帮上一把呢!

看得敖无虚如此坚定的要去拜访中常侍吕强吕公公,心中更是认定敖无虚是忠诚之士,大喜,于是又立马引敖无虚前去吕公公府上,教众人先暂时在袁府歇息着。

第六十二章 认可

 这本书你们认可吗?

蒜头也想得到你们的认可!谢谢

今天有两更,补上昨天漏的,抱歉了!!!

——————————————————————

袁绍等一行人来到了吕公公府上,几人恭恭敬敬地候在门前让侍从前去通报,很快便告之吕公公有请几位进府一叙。

于是几人顺利进了吕府,见到了吕强,这位人称绝世好公公的一大清忠,果然如敖无虚心中所想,一脸的慈祥,布满皱纹的老脸上时常挂着令人感到亲切的微笑,和蔼可亲的样子,和顺叔有得一拼,只是较之多了一点悲态,看来也是一忧国忧民的老人家,好人啊!

非常随合的请众人入座,然后像话家常一样的侃侃而谈。

袁绍非常恭敬地问候道:“小侄袁绍见过吕公公,公公向来身体可好,家父时常惦记着,前几天还代小可向公公问安。”

看来两家交情还不是一般的深,连袁绍都自称小侄。

“本初侄儿切勿多礼,现不在朝上,用不着那一套俗礼,直接像往常一般叫我吕伯父你就行了,怎么今日有空来看望我这个老头子啊,呵呵。带来的这几位朋友怎么也不介绍一下,好让我认识认识这等少年英杰?

袁绍于是又将曹操、敖无虚等几人介绍了一番,吕公公只是微微地笑了笑:

“本初啊,时隔不久,看来你的义士大军又强上了几分啊!可喜可贺,如此一来,我汉室兴盛将更指日可待,只是不知这几位忠义之士到底如何?”

验明正身的时候来了,曹操是不用说了,那家族背景在那摆着,不用查也知道,而且他和袁绍等相交甚久,早已知其人,只是敖无虚几个。

该是敖无虚出场表现一番了,这么久已来在袁绍和曹操两人的光芒之下,他几乎已经被忽略了,终于轮上自己说话了。

“小可不才,见过吕公公,小可乃荆氏族人,闻公公清忠奉公的大名已久,此行为举荐孝廉而来,同时也受二公子所托前来拜访吕公公,此二人皆是随从家属,有此为证。”

不慌不忙地说完,然后从怀中掏出那枚荆越送给他为证的荆氏族人令牌双手递给了旁边一下人,吕强接过下手传上来的令牌一看,心中的疑惑顿时也随之而解,原来如此。

荆越当初在京任职东曹掾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