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游戏竞技电子书 > 真三国乱起 >

第35部分

真三国乱起-第35部分

小说: 真三国乱起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杉母呒渡踔潦谴笫陡呤郑淙徊⒎鞘抢啡宋铮瞧浞⒄骨绷Ψ矫娌蝗跤谌魏我晃籒PC,所欠缺的只是后天的发展和培养,而就是如此杰出的人才学子们却被生生的埋没了,艺术文化到了大汉朝民众百姓口中便成了所谓的奇淫巧技一类了,敖无虚对此深表痛恨。

鸿都门学里虽然是教育性质的建筑,但是也是汉灵帝敛财的途径之一,袁绍这样一说,敖无虚初还不怎么相信,但是被他领去一看,豁然开朗了,鸿都门学张榜贴告示处竟然赫然公开有卖官公告,还清晰的标明着各种官职的价格,三公之位竟然还有价可言,昏君!敖无心里骂道!

看着一众文人学子手捧竹简,埋头苦读,朗朗的书声,如嘤嘤鸟鸣一般,这种场景多久没见到过了,记得还在上初中的时期吧,那时的自己非常老实巴交,最听家长老师的话,是个模范学子,一直到了高中时期才开始接触虚拟网络,也就结下了这不结之缘。

也是当初年少懵懂,只知道一心只读圣贤书,两耳不闻窗外事,对啊,像2046年那个年代的年轻人像敖无虚这么听话勤奋的学子不多了,现在再见往昔场景,回忆起那些陈年旧事,心中又不禁感慨了起来,敖无虚就是这么一个多愁善感的人。

往年的努力也是为了自己心中的一个梦想,如今的奋斗也是为了另个宏大的理想,虽目标不同,但意义却可以说是如出一辙,自己的当初那么有冲劲,满怀斗志,自信满满,现在更胜当年的自己自然是不能弱,想到这里敖无虚竟然一阵的热血沸腾起来,多年没找回这种感觉了,年方二十的自己竟然如垂暮老人一般为往事唏嘘,真的,自己的心老了,看来还是得多出动逛逛,看看新鲜事物,保持年轻的心态,年轻的头脑和思维,才有充沛的精力是迎接每一次的挑战,不然哪一天说不定自己就如伍子胥般一夜白发了,呵呵,一系列的联想,敖无虚不禁开怀大笑了起来,爽朗的笑声,那是发自内心的笑,放开心胸的笑,这一刻,敖无虚感觉自己的大脑是多么的空明开阔,似乎这就是奇幻小说中常出现的顿悟吧,可惜这是游戏,不可能出现什么领悟、爆发之类的,不过自己的心性倒是更加的强大、坚韧了。

一声豪笑,将随行几人引动了,连袁绍曹操二人似乎也被他的豪情给感染了,过往的路人纷纷驻足观看着他们,似乎像发现了什么宝物似的,被敖无虚的豪迈之情所打动,这笑声的威力还真不是一般的大。

正豪笑间,一人出现在其众身后,疑惑地叫道:

“恩公,是你们吗?”

—————

章节相关资料:

东汉灵帝光和元年(公元178年)设在洛阳鸿都门的学校。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学成后多授予高级官职。《后汉书·::灵帝纪》:“始置鸿都门学生。”李贤注:“鸿都,门名也,於内置学。时其中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召能为尺牘辞赋及工书鸟篆者相课试,至千人焉。”《后汉书·::蔡邕传》:“光和元年,遂置鸿都门学,画孔子及七十二弟子像。其诸生皆勑州、郡、三公举用辟召,或出为刺史、太守,入为尚书、侍中,乃有封侯赐爵者,士君子皆耻与为列焉。”清厉鹗《<石经考异>序》:“自洛入鄴,自汴入燕,之分其地,驳鸿都门学非太学,魏石经非邯郸淳书。”范文澜蔡美彪等《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二节:“一七八年,汉灵帝立鸿都门学。这个皇帝亲自创办的太学里,讲究辞赋、小说、绘画、书法,意在用文学艺术来对抗太学的腐朽经学。”亦省称“鸿都学”。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叙画之兴废》:“又创立鸿都学,以集奇艺。”清陈培脉《陈留吊蔡中郎二十四韵》:“淹贯鸿都学,辉皇清庙珍。”

汉灵帝刘宏是个昏庸的皇帝,但有才艺,爱好文学,书法。他引召太学生中能为文、赋者待制京城洛阳鸿都门下,以后又将许多善尺牍和工书鸟篆者都加以引召,于是有数十人。光和元年(178)设立了鸿都门学,专习辞赋书画,学生由州、郡、三公举送,并进行考试,人数多至千人,学成后多授予高官。鸿都门学虽然设立时间不长,却出了一些著名的书法家,他们主要擅长鸟虫篆和八分书,代表人物有师宜官、梁鹄、毛弘等。鸿都门学冲破了太学自建立以来将经学作为唯一教育内容的藩篱,是一所最早的文学艺术大学。

第八十一章 新朋旧识

 等了好久终于要出来了,周一期待蒜头的大爆吧,不要嫌蒜头罗嗦,蒜头水平有限。

不知道兄弟们熟悉了蒜头的更新方式没有,正常每天两更,周末休息一天,两章分开更,既得到了休息又不至于断更影响大家看书的气氛,习惯就好,抱歉哈!

————————————————

敖无虚等人闻声回头一看,一个儒生模样的中年人出现在自己一群人的身后面,一袭干净清洁的青色长袍,手里还捧着一大摞厚厚的竹简古书,只是所应有的书生气息并没有出现在他的身上,反而是像一个已经达到大成之境的老学者一般,古波不惊。

恩公?

自己不认识这位儒生,看他从鸿都学院附近跑出来的样子,就暂且称之为儒生吧,自己所认识的人中似乎没有儒生,敖家村的那一大堆儒生是不可能出现在这里的了,而洛阳城中的人自己还没有结识过什么学子儒生,咦?奇怪了,是谁呢,儒生,还张口称自己为恩人,这种人好像没有的样子。

记忆中,似乎自己在刚进洛阳城之时,见一落魄书生被守城兵士欺负,无力缴纳过路费,顺叔便好心的为他解了困,难道就是眼前的儒生,可是当初之人可是满脸颓废,不理仪表,且一身破破烂烂的长衫,现在可是一代文人风范的模样,两者相比之下判若两人,怎么可能?

难道是他最近得到了什么奇遇,碰到了什么贵人,所以一崛而起,才有了如今面貌。

正思索间,那儒生又说话了。

“恩公,可曾记得对小人的一钱之恩,小人可是一直铭记在心头,时刻不敢忘却。”

一钱之恩,应该没错了,突然见顺叔激动了起来,跑过去大拍其肩说道:

“原来是你啊,不用客气,区区小事,只是你为什么会如此的发达,现在还做到了儒生,过得不错的样子。”

“不瞒恩公所说,小人前些日子进京是投故人而来,今得故人相助,暂得一教书先生之职,以求温饱之需。”

“那么客气干什么,你比我还虚长上几岁,而且只是小小事情,不用老挂在心上,你口口声声地叫恩公,我不好意思啊!”

“学无前辈,尊无年龄,一钱之恩也是恩,小人当永记于心,以思还报之时,重恩自是难以言喻,近日里闻恩公等封官得赏,声势极旺,未得相见,今得见恩公,大感欣慰。”

两个顿时将在场众人当作了空气一般,视若无睹,有一句没一句的聊了起来,似乎还有更进一层探讨的意愿,敖无虚却是气死了,晕!感情弄了半天,不是把自己当恩公啊,而是认了顺叔这个人,白白浪费了自己的一堆脑细胞。

心里暗叹着浪费表情的同时也过去打了声招呼,这人似乎有点才华,文质彬彬的;但却为何当初那般的落魄且带有病态。

也好,如此一来有人带路了,自己也不用瞎逛乱蹿了,可以大肆地游览一番了。

一路上,顺叔和那位儒生聊得兴高彩烈的,浑然没有把周围这一群璀灿夺目的电灯泡当一回事,可怜几个大灯泡还是最大电量最为闪亮的那种,闪耀自己,照亮别人。

当然敖无虚肯定是不会在意的,虽然是下属也得有自己的交友圈子,何况是自己的顺叔,自己和袁曹二位正好观察一下洛阳城中其他人的一些看法和动向,了解一下现在的局势,顺便发掘一下这鸿都门学里有什么潜力型的人才,一旦有了目标立马挖走,为自己的领地壮大实力,更是时不时的卖弄一下自己的才华,将自己后世所流传的古诗美文大声地吟诵出来,引得袁两人刮目相看的同时还暗叹遇人不淑,过于张扬。

顺叔跟那位中年儒生聊了那么久了,还不知道那位儒生叫什么名字呢,不过听顺叔言语间似乎称他为文和,文和,文和,不愧为儒生,人如其名,两人是打得热火朝天,现在之间已经开始用字号来互称了,一个文和,一个长德,叫得好不亲热。

文和,敖无虚疑惑的想这不是三国第一谋士贾诩的字号,贾诩贾文和极其的出名,难道这中年儒士就是那传说中的贾诩,貌似贾大先生目前并不在洛阳,而且以他的才华和斗志也不会甘心仅仅只做个教书先生那么简单,倒是自己想多了。

片刻之后,顺叔非常热情趁势邀请这位新朋友去自己的府上一叙,增进感情。

刚才还满脸笑容的儒生一听顺叔相邀自己前去敖府,便停下步子,抱歉的对顺叔说:

“长德,请恕我不能接受你这个邀请。”

顺叔本来以为这位文和兄会非常随合的应允,也很乐意前去自己的敖府,毕竟自己等人现在洛阳城中是极有名气的,结交上自己是一种福份,能进得了敖府自然也很有面子。

看顺叔非常的疑惑,儒生也知是不好意思还是另有他因,不好意思的站在那里,看着气氛有点尴尬,敖无虚很是适时的插了进来,提议可以悄悄地绕道走后门进府,正如当初袁曹二人结识自己一般,掩人耳目。

顺叔一看有相邀有望便又满脸希冀地看向儒生,儒生被顺叔的热情感染,强力邀请之下也不好再次拒绝,略加思索之后欣然地同意前往,引得顺叔一狂喜,只是不知道是什么使他如此的情绪高涨。

一行人悄无声息的回到了敖府,顺叔俨然一副家主的模样,在敖无虚高度权力授予下,他暂时地成了敖府当家作主之人,他的长者风范非常的合适。

顺叔高高兴兴地让家丁仆人们招呼着客人,现在自己的身份也是上流社会人物了,该有自己的交友圈子,这是自己在洛阳所结交的第一个朋友,虽谈不上志同道合,但也是趣味相投,如何不令他欣喜若狂。

顺叔热情的牵引使得众人的心情也欢快起来,聊得很尽兴,而此时的客人儒生文和却显得相当的另类,非常的沉默寡语,只有顺叔说话时才开口聊上几句,好象在担心着什么。

敖无虚几人都察觉到了,隐隐间也感到这个文和的儒生有点异样。

于是便不禁出言试探,但是都被儒生以非常巧妙的言词给挡了回来,而且还好几次被他的话引得忘了自己的目的,晕死,这人是搞谈判的吧,嘴巴这么厉害,跟铁齿铜牙的纪晓岗相比犹胜一筹,要是把他放到国家外交部长的位置上,国际上的名嘴估计就是他了,那个说得过他。

烦燥之下,敖无虚便准备打开天窗说亮话,索性放开了话匣子,有什么想法你就说吧,老子虽不是野蛮人,但也是讨厌说话不爽快的人,罗嗦了半天没谈到正点上,浪费表情。

不仅敖无虚如此,儒生也是同样的感受,聊了一会便感觉到眼前这个异人绝非寻常人,好几次差点把自己的身份给套了出来,还好自己掩饰得好,但是这样一来却引起了众人的不耐烦,别人敞开心胸一意同自己结交,对自己推心置腹,自己却处处回避隐藏,如此显得自己是小人之心,索性就放开了,如此人物有何不可公开言之。

“既然如此,小人也就不再藏掖着了,实不相瞒,我现是十常侍之人。”

第八十二章 儒生贾诩

 原来此儒士为原为一落魄书生,才华出众可无家世背景,也曾举孝廉为官,但因身体抱恙而辞官回归故里,生活过得拮据贫淡,一文钱逼死英雄汉,无奈之下只好再次上京投友人,可怜大好才华居然连个过路费都无力缴纳,幸得敖无虚等人相助才得以进京,说起来那个寒碜!

本以为进入洛阳后,凭着自己的文才和曾经举存孝廉的好名声可以谋得一官半职,可惜京中无人赏识,亦无人推荐,便靠着自己的一点文采在洛阳鸿都门学里做一儒生教学,前几天洛阳风云突变,被十常侍等看中暂做府上一席谋士,为其出谋划策,虽心知十常奸佞之流,不想助纣为虐,但生活所迫只能如此,直至今日。

敖无虚等人一听恍然大悟,不过你一小小的书生便能在十常侍面前说得上话,肯定是才智过人,便决定打破砂锅问到底,弄清楚儒生的身分。

追问之下,儒生的全名终于知晓了,居然还真的是贾诩贾文和,那个被后世称为三国第一聪明人的谋士。

贾诩(147—224年),字文和,武威姑臧(今甘肃武威)人。三国时期魏国著名军事家、谋士。三国时期被称为毒士,鬼才,善用计谋,被称为三国最聪明的人之一。

震惊,再次震惊!

此次洛阳之行,令敖无震惊之事过多,他已经对此产生抗体,几近免疫,结袁、曹,识吕强,进皇宫,举孝廉,封官赏赐,封谞相邀,众人推捧,名声大涨,现在居然还撞上了贾诩,如何不惊。

贾诩,身怀奇谋,胆识过人,阅历繁复,志节深沉。他的品质里也许有着种种别人难以企及之处,他先后为之献策的,多属造孽江湖的恶棍型军阀。虽然贾诩常以汉室忠臣自诩,也确曾有功于皇上,但他显然更热衷于放纵自己天赋的谋士才华,而较少计较千秋功名。在各路军阀此起彼伏的混战中,在汉献帝由长安到洛阳的奔命过程中,在新旧都城的喋血杀伐中,我们都能看到贾诩的智慧,像一只不祥的猫头鹰,在累累尸骨上盘旋。

他是一个为了生存而四处奔波的谋士,他是三国乱起的牵引者,可以说东汉末年的天下大乱,他难辞其咎。

难怪如此,他会视名声气节为顾而投奔十常侍之流,为之效命,可以说他是一位可悲的人物。

敖无虚现在终于明白了一点,那就是玄幻小说中常出现的王者之气,霸者之道都是假的,狗屁,他心里暗叹!

要是真能释放王霸之气的话,就用不上征伐天下,战乱四起了,以曹操、袁绍的能耐,随便派几个手下大将于天下各处放气就行了,霸气一冲,尽皆臣服,实在牛B的便亲自出马,放个屁,搞定,然后天下归一统。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