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之神箭无敌-第1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宋国大军从来都是在人数占优的情况下屡战屡败,这次在实力相差如此悬殊的情况下,还能打了个大胜仗,有哪个大宋子民不感到高兴,不感到自豪啊!想到这里王老爹不禁又笑出声来。
平时在这个时侯,茶馆中总会有些卖唱的,可今天却一个也没有,因为她们知道今天是没有人会给她们赏钱的,往常对着她们大声叫好的客人们,今天只会嫌她们烦。说书先生也沉默着,因为他们还没来得及想出客人想听的段子。
王老爹带着伙计四处忙活着,开馆不到片刻时间便已是满座了,有好多人甚至端着杯茶站在门口就聊开了。众人兴奋地谈论着昨天的那场胜仗,其中有些人,家中有个哥哥或是弟弟正在崇捷崇锐军中服役的,这些人便自豪地享受着众人羡慕的眼光,高声地谈论着宋军是如何偷营打援,然后又假扮金兵放火烧营的。说道宋军奋勇杀敌之处,便引来了众人齐声叫好。当然,其中藏军洞一事却是没人知道的。
“嗨,我余将军向来都是打硬战的,此次怎么会用上如此高明的计谋了,你是不是吹牛啊?”终于有一位旁听者提出了疑问。
这一问倒也把那几个人问住了,他们的亲戚可没告诉他们这个啊。
“嗨……这个我知道。”王老爹喊了一声,为那些正尴尬的人解了围。
众人也都知道王老爹因为有这个茶馆,平时倒茶送水时少不了听上几句客人正聊的话,所以消息极为灵通。现在一听老爹这样茶馆中一下就安静了下来,每个人都竖起了耳朵。原本站在茶馆外的,也呼啦一下围了上来,顿时茶馆内就拥挤了不少。
老爹不慌不忙地放下了手中的茶壶,清了清嗓子说道:“你们都知道,前些日子到楚州来的史开山史大人吧!”
“噫……”众人一听到史开山的名字都失望地发出了嘘声。其中有几个说道:“他不是和沈大人一起逃跑了吗?又光他什么事了?”
“呵呵,不忙。”王老爹喝了一口茶继续说道:“前几时和史大人一起来的,有一位叫做郑言的书生,这位郑言郑公子在听到金军来攻楚州后,便自愿留下来与余将军一同抗敌。”
王老爹的话音刚落,四周便响起一片叫好之声。
“好,是条好汉。”
“嗯,不愧是我们大宋的好儿男,他可比沈大人、史大人强多了。”
其中有几个机灵的,听出了王老爹话中的意思,便带着猜测的语气说道:“莫非,这一战便是那位郑公子策划的?”
“嘿嘿。”王老爹笑了笑,慢条施礼地说道:“这位客官想得不错,自从这位郑公子进入崇捷崇锐军后,余将军就对他言听计从,俨然已把他当作崇捷崇锐军的智囊了。这一战,若不是郑公子策划的,还会有谁?”
“哦,原来如此。”
随即四周便响起了一片赞叹之声。
“还不止如此呢……”王老爹邪邪地笑了笑道:“你们知道淮河之战吧!”
“怎么不知道呢,早就传开了。在楚州想找一个不知道的人还难呢。”
“就是,就是,据说那一战,崇捷崇锐军利用车船冲断了金兵的浮桥,然后击溃了金军一万精骑,并成功地将金军阻在淮北。”
“对对,不过后来被双旗军抄了后路,崇捷崇锐军才不得已退回了楚州,骑军统领王将军便是因此殉职的。”
看着众人七嘴八舌的议论,王老爹不动声色地说道:“呵呵,那你们又知道这一战是谁策划的吗?”
“不会又是郑公子吧!”
“不是他还有谁?”王老爹斜了一眼那个说话的人道:“据当郑公子提出这个计划时,崇捷崇锐军上下没有一个人同意的,他们都以为放弃楚州这种坚城,而出城迎战是一件十分愚蠢的事。嘿,要不是余将军立排众议不定淮河一战就不会发生了。”
这次,听完王老爹的述众人连赞叹声都没了,他们个个目瞪口呆地面面相觑,人人心里都暗呼历害。
“哈……”良久,才有一人起身大笑道:“各位乡亲,想我们楚州文有郑言,武有余玠,又何愁金人来犯。咱们楚州百姓今后有福了。来,咱们以茶代酒,为大宋有这样的好儿男,干了这杯。”
“好,干!”
“干……”
顿时茶馆内群情激涌,碰杯之声不断……
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一个戴着斗笠的人走出茶馆,他出来后就匆匆往城门赶去,北风带起了他的衣袖,隐约地露出了一把短刀,却是金人惯用的弯刀。
最新大宋之神箭无敌文字章节阅读 尽在!
三十七章 阵法
崇捷崇锐军军营,伤兵聚集地。
余玠和我走在几千名伤兵之四周弥漫着草药味和痛苦的****声,时不时还可以闻到几丝烤肉的香味。几个随军大夫正忙着为伤兵们更换绷带。
昨日一战,崇捷崇锐军已死伤大半。能够活着回来的只有一万三千余人,重伤的有一千多人,其余的人都带着些轻重不等的伤。昨天回到军营后,余玠就对我叹道,也许还会有千余人要死于发烧。闻言我大吃一惊,经过余玠解释后我才知道,原来古人虽然有抗菌消炎的草药,比如说火炭母、山苍子、草蔻仁等,但效果都不理想,特别是伤口面积稍大些的,这些草药就基本上没用了。
随着伤口发炎,接下来的就是发高烧,发烧中的伤兵是极为痛苦,他们通常都神志不清,满口糊话,而且往往都是烧了退,退了又烧,反复不已,但以当时的医疗水平对此却又毫无办法,只能眼看着伤兵们一个个死去。受伤面积稍大的,十个里面也只有两三个体质特别好的才能熬过来,所以伤兵的死亡率极高。
实际上,并不是古代是这样,抗菌消炎的特效药是直到近代时才发明的。最早的特效药就是青霉素。青霉素是英国科学家弗莱明发明的,它在1935年才得以成功的对青霉素提纯和强化,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才使用在伤员身上,但当时青霉素的价格比黄金还要贵,所以大多数的伤员还是用土方法:消过毒的绷带,和烧红的烙铁。
如今我也只能用这种土方法了,用这种方法首先是要将伤口内的杂物取出,去掉腐肉,清洗伤口,然后用烧红的烙铁烙,最后再缠上消过毒的绷带。消毒绷带我就只能用普通的白布,投入沸水中煮两刻钟,然后晒干代替。
于是乎,伤兵营内不多时便传来一阵阵让人心惊肉跳的惨叫,还有“咝咝”的烤肉声和让人作呕的香味。还好那些伤兵个个都是硬汉,也都坚持了下来。
余玠显然是一位爱兵如子的好将军,这才一天的时间,他已经是第四次前来看望伤兵了,这使得伤兵们十分感动。只是这次,余玠却一定要拉上我,按他的说法,是想让我这个大夫看看伤兵的伤情,我晕,我又成了大夫了。
刚进伤兵营,余玠就急切地拉过一位随军大夫问道:“杨大夫,弟兄们的情况怎么样了?”
“回将军。”杨大夫看了一眼余玠身后的我道:“郑公子的方法果然有效,弟兄们的情况都还好,发烧的弟兄只有一百余人,比往常少了八、九成。”
余玠闻言回过头来,难以置信地看着我,一时竟说不出话来。
喂喂……,用不着这样看着我吧,看得人家怪不好意思的。
余玠书房一个两眼都是黑眼圈的人正在埋头苦读。不用想了,这个苦命的人就是我。自从上次作战后,我就明白了我对冷兵器的作战方式可以说是一窍不通,现代的战争理论跟冷兵器时代的作战理论完全是两回事。就算不为别的,为了自己的小命着想,我也应该多读点书了。所以我就向余玠求助,余玠知道后便欣然地答应了,他直接就把我带到了他的书房。
嚯嚯……当我看到满屋子的竹简时,我都傻了眼了。这时我才明白,在古代,书这玩意并不是人人都用得起的,就像余玠这样身为将军,也只是拥有少量的几本书而已。无奈之下,我只能端起余玠递给我的竹简,看了一眼又是一愣,字是繁体的,有很多字的样子我从未见过,而且都是我们语文课本上的文言文。想想也应该是文言毕竟这些字都是一刀一刀地刻上去的,如果用的是白话文的话,累也累死了。
所幸这其中的大多数字我都认得,再加上我也有些文言文的基础,谁让咱们初、高中的语文课本上就有文言文呢。所以有些看不懂的字,我也可以从行句的意思摸索出来。只是初时看得十分吃力。过了一两天也就越看越顺了。
孙子兵法之类的兵书我都懒得再去看了,在军校时我都不知道读过多少遍了。我看的主要是行军布阵的知识,因为冷兵器的行军布阵与现代的差别就很大。行军还好些,也是分为常行军,急行军和强行军。当然,在行军速度上,这时代的步骑兵说什么也赶不上现代的机械化部队。宿营的差别就大了,而冷兵器时代的宿营必须要考虑到水源,要考虑到防火攻和防水攻,交通要便利,一旦有敌人来能快速地出营布阵,还要布置哨兵等等。
至于布阵,这一块对我来说可以说是完全空白,我研究了几天,发现这些阵法虽有几十种之多,但都是大同小异的,使用阵法的目的就是充分地利用并发挥每个士兵的实力,我看了几天便将这些阵法归纳为进攻型、防御型、行军型和高难度型。
进攻型的阵法,比如说鱼鳞阵和锋矢阵,它们的战术思想其实就是“中央突破”。余玠在淮河之战用的鹤翼阵也是一种进攻型阵法,它的战术思想便是“左右包抄”。
防御型的阵法,比如说方圆阵,这种阵法是大将位于阵形中央,外围兵力层层布防,长枪、弓箭在外,机动兵力在内,与优势敌军交战时使用。他的战术思想就是“密集防御”。但因队形密集而限制了机动,缺少变化,敌军败退也难以追击,攻击性较差。
行军型的阵法有一字长蛇阵和衡轭阵,衡轭阵就是在宽敞的地方行军时,多几条长蛇而已。这两种阵法都强调机动性,攻、防都很差。
高难度的阵法,比如说车悬阵,这种阵是机动兵力在外,结成若干游阵,临战时向同一方向旋转,轮流攻击敌阵,形如一个转动的车轮。其意义在于:向敌军的一部不断地施加压力,使其因疲惫而崩溃,己方则因为轮流出击而得到补充和休整,恢复战力。但此阵受地形的制约大,要便于机动;要求大将有高超的战术指挥能力,应善于寻找战机和在军队的轮换中避免疏漏;战力持久却不利速决。
经过十余日的苦读后,我终于对阵法有了理论上的了解,但我知道要想真正领会阵法的精意,还要在实际上应用才行。而且阵法这玩意,并不是主将想摆出什么阵就能摆出什么阵的,这更多的还要靠平时对士兵们的操练,这也就是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的道理。所以,在这时,我心中突然有了一种想带兵的****。
最新大宋之神箭无敌文字章节阅读 尽在!
第三十八章 圣旨
绍定三年,五月。
稻田一片金黄,燕子与晚霞一起倒映在淮水轻风拂过,惊起稻浪涟涟万顷。
五月是楚州百姓最繁忙的一月,这个月,他们要忙着收割稻谷,收割完后没过几日又要耕种。
楚州的百姓普遍种的都是双季稻,这种双季稻的第一季是二月播种,五月收成,这季称之为早稻。第二季是五月播种,至八、九月收成,这季称之为晚稻。因为这种稻差不多是在百日内收成,所以又称作百日稻。这种双季稻的口感自然是比不上单季稻,而百姓们普遍种这种稻的原因,大部分是因为这种稻的产量高和收成的时间短,这两个优点正是战争中的宋国所需要的。就比如说这次,虽然我们打败了金人,缴获了大批的粮草,可是到了十几天后的今天,粮草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如果不是因为稻谷已经可以收割了,楚州的百姓将会再次尝到挨饿的滋味。
好久没有出来透透气了,看着城外正在帮百姓收割稻谷的崇捷崇锐军士兵,我不禁暗暗点了点头,这个余玠倒也确实不差,知道人民群众就是军队的基础,知道和百姓搞好关系。只有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力量,军队打战才能事半功倍嘛。
这十余日来都躲在余玠的书房内看兵书,虽然很累,但是感觉很充实,心里也多了些底气,我甚至可以把这几日我看的兵法和现代的战争理论结合起来。现在的我,再也不是当初那个对冷兵器作战知识一无所知的郑言了。但越是这样,我心中带兵的****就越强烈,毕竟,如果手上没兵的话,有这些知识也是毫无用武之地。
我漫步在城墙上,郭朝进等人一直跟在我的身后。他们倒是蛮尽职的,我在书房里苦读的时侯他们也日夜不停地轮番守卫。我对他们的存在也渐渐地习惯了,同时在他们的眼里,我也看出了点以前没有的东西,那就是尊敬和崇拜,呵呵,现在我还真有点做领导的感觉了。
这时,一位军士匆匆跑上前来作揖道:“郑公子,临安来了圣旨,请郑公子速去接旨。”
听到要去接旨,我的脑袋轰的一下就乱了。圣旨吔……皇帝老儿说的话,还有玉玺在上面盖印印。这这这……这玩意如果到了现代,那能值多少钱啊……
我匆匆随着军士跑到会客厅,厅中已摆上了香案,余玠也已换好了朝服,此时正与一位皮肤白皙得可怕的黄门分座两旁,边上站满了威风凛凛的殿前卫。
见到我冒冒失失地跑了进来,那黄门扯开他那令人毛骨悚然的嗓门说道:“这位便是郑言吗?”
“回杨公公,正是郑言。”余玠忙陪笑着说道。
“嗯,”那黄门用他那双小眼睛打量了我一会儿道:“果然是英雄出少年,想不到郑公子年纪轻轻便立下了如此盖世功勋,咱家真是佩服。”
“哪里,哪里,公公过奖了。”我强忍着想吐的感觉,陪笑作揖道。
“嗯,余玠、郑言接旨。”
余玠和我忙并排跪地叫道:“皇上万岁,万岁,万万岁。”
靠,第一次跪地,心里怪别扭的,特别还是跪这个阴阳怪气的公公。跪在地上的我,只觉得心上好像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