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朱生豪小言集 >

第42部分

朱生豪小言集-第42部分

小说: 朱生豪小言集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交绥”的示弱论调,而坚决宣布在必要时准备予日海军以打击,能如此,则事实必将证明畏惧交绥的,究竟是美国还是日本。 
 

所谓柏林压力
(1941年11月5日) 
 
  在美国有一种见解,认为“日本之威胁系由于柏林之压力”,此语颇可斟酌。日本推行其扩展政策,根本无须任何方面的压力,柏林的压力倘果能生效,日本也早就行动起来了。“决定东京行动者,乃军事局势而非轴心条约”,如果德军攻陷莫斯科或侵入高加索,则吾人可以断言日本不待压力之来,就会义不容辞地“援助”它的盟国的。 
 

美日“妥协程序”
(1941年11月6日) 
 
  日本《广知时报》这次又有了新玩意儿,它替美国设计了七点“妥协程序”,建议应由美国向日本提出。如果《广知时报》认为美国不是自己有主张有立场的国家,而必须由它借箸代谋的话,那么我们以为不妨更彻底一点,索性由该报代表美国政府将该项程序献呈于日本军人之前,也免得再在华盛顿作纠缠不清的谈话了。 
  该七点程序中,特别着重“中国事变”的解决,它主张美国及其他列强停止援华(第一点),而且不仅不应阻碍中日和平(第二点),且应竭力促成中日和平(第三点),在中日“和平”以后,日本在中国境内所造成的局面,美国必须默认,而且“无人能加以改变”(第五点承认满洲国)。这是一个设想得非常美满的好梦,可惜它不曾考虑到美国如能同意此种“建议”,那就不成其为美国了;而且单凭美日两国的同意,也决不能迫令中国停战,然则“中国事变”的解决还是一场空。 
  解决“中国事变”是日本目前最亟切的目标,然而解决“中国事变”的终极目标则为建设“东亚共荣圈”,因此该报复在第四点中主张美国须承认“共荣圈”及日本在西太平洋之领袖地位,在该范围中美国不得妄加干涉;换言之,解决“中国事变”还只是要求美国以中国为牺牲,而这里则更进一步要求美国退出远东了。 
  而且,美国为了帮助日本建设其“共荣圈”起见,应该“无条件”溶解对日资金冻结(第六点)与恢复日美商约,并解除一切“经济及军事方面之错误行为”(第七点)。至是,日本解除了中国战事与美国经济压力的双重镣铐,确立了东亚霸主的地位,便可更进一步而与纳粹瓜分全世界了。 
  美日尚未开战,而上述程序则即使是战败国的城下之盟,亦无如此苛刻。《广知时报》为代表日本外省的报纸,而其论调如此,则美国对日尚有何谈判之可能! 
 

来栖赴美
(1941年11月7日) 
 
  野村谈不成功,再来了一个若杉;若杉谈不成功,索性再来了一个德日结盟的功臣来栖。如果有人以为日本如此“迁就”,可以表示它确有与美修好的诚意,那实在是大谬不然,因为尽管使者络绎于途,而其霸力扩展的政策依然坚持不变,则一切谈话依然是时间的浪费。 
  美国严正确定的立场,绝不容我们稍有怀疑,可是美日间所谈的,既都是与太平洋上每一国家有关的问题,则我们以为美国应该告诉日本,此项问题由美日两国单独谈判,无济于事,必须由太平洋上全体有关国家举行圆桌会议解决之;而在举行该项会议之前,日本必须先归还一切用武力攫取所得的他国领土,撤退在中国境内(当然包括东北四省)及越南的全部驻军,并立即脱离轴心集团。必如此,谈判前途方有希望。否则日本既无须再“忍耐”,美国也用不着继续敷衍。集太平洋上一切爱好自由的国家的力量,对付一个精疲力尽的日本,当然是绰绰有余的。 
 

希特勒主义无分东西
(1941年11月8日) 
 
  罗斯福总统在前晚国际劳工局大会中所发表的演说,正象他过去所作多次演说一样,并未显明提及日本,然而也可以说处处提及日本。他在述及英国苏联及欧洲各国人民反抗纳粹暴力所作的牺牲时,同样提出了“吾人亦未能想及中国人民在其反抗侵略争取自由的奋斗中所作牺牲的程度”;他又说,“诸君来自欧洲沦陷国与中国者,已向大会详言诸君奋斗及惨淡经营而致的社会进步,如何为‘野蛮人’所摧残之事实矣”。然则罗总统所大声疾呼认为必须打倒的“希特勒主义”,亦即是一切破坏人类文明进步的“野蛮人”的象征,已属彰彰明甚。 
  罗总统一则曰“俾吾人可造飞机援助英苏中三国”,再则曰“俾船只得运飞机与坦克车分往利物浦阿堪遮与仰光”,三则曰“中英苏之悲壮的立场,将受美洲自由人民之完全援助”,四则曰“吾人必须以军械供应英苏中三国,尤必须于今日为之”。然则罗总统认为中国之抵抗日本,亦即抵抗远东之希特勒主义,而为美国所必须以全力援助其完全获得胜利者,更属彰彰明甚。 
  因为罗总统演说中所表示的美国立场是如此坚定,我们更不能不要求美国目前继续对日本开放谈判门户的矛盾状态不应再令其存在。 
 

美国的“反日行动”
(1941年11月10日) 
 
  当日本正在“尽最后一分钟努力”,以期对美“达到谅解”时,美国却毫不假以颜色,这无怪东京各报在政府授意改取缓和语调后,昨天又再度向美发动激烈的总攻击了。综合各报所认为美国反日的行动,计有(一)以军火接济泰国,(二)“唆使”巴拿马驱逐日侨,(三)下令撤退在华陆战队三事,此外如对华援助及包围日本等,则系弹之已久的老调,姑置不论。 
  关于以军火接济泰国,据说美国业已以各式军用飞机“不下数十架”交与泰国,此事是否确实非吾人所知,但即使有之,也并不比“日越联防”更为严重。 
  关于巴拿马驱逐日侨,《国民新闻》斥为“种族之歧视行为”,《朝日新闻》称为“违反人道,国际历史上绝对空前之暴行”,大概希特勒的排犹运动,亦将自愧勿如吧?然而这是一个“种族的歧视”吗?巴拿马运河是美国也是整个美洲防务的生命线,当然不能容忍轴心的伙伴在那儿暗中进行破坏的阴谋。美国并不以“有色人种劣等民族”视日本,而是把它和“人类中最优秀的种族”亚里安人一视同仁,日本正该以此引为自荣。 
  关于下令撤退在华驻军,我们不须多置批评,华盛顿日方人士曾经指出日方最近曾提出召回美国驻华海军陆战队的要求,“作为改善关系之一种姿态”,现在他们的目的已经达到,却反而胆怯心虚起来,这又怪得了谁呢? 
 

美国的备战决心
(1941年11月11日) 
 
  若干时间以前,美国孤立派领袖惠勒曾表示罗斯福总统下令冻结日本资金及禁运油类至日,是他对罗总统政策完全赞成的第一次。美国民意测验的结果,主张严厉制裁日本者,常占压倒的多数。最近有一位议员表示,国会在保持美国远东地位一点上,其坚决甚于制裁希特勒。美国对日的一般观感如此,则史蒂林将军前日所谓“美国各派人士均已主张对日开战”,无宁是一个必然的结论。 
  美日是否开战这一个问题,目前不在美国而在日本。美国已经明示她的立场一寸一分不能更动,日本尚在希望讨价还价,但这种努力显然是白费的。不过来栖既已动身,为了不虚此行起见,与其空费唇舌于无益的折冲里,不如多多接触一下美国朝野的意见,看看人家对于战争的确具决心,究竟和自己国内色厉内荏的情形有何不同,那倒也许可以回去对本国政府贡献一点有意的意见。 
 

罗斯福总统的“六项程序”
(1941年11月12日) 
 
  国际社传来伦敦的消息,说是罗斯福总统已准备向来栖提出六项程序,就所传内容而观,颇足代表美国的一贯坚强的立场,也许不致毫无根据。 
  把这六项程序和日本《广知时报》的七项程序对照看起来,便可以对来栖此行的成就作一个确切的判断。针对着日方所要求的停止援华及促成中日“和平”,美国的答复是“不愿为美日和平而牺牲中国”,是“不准备减少对中苏之军事上援助”;针对着日方所要求的承认“共荣圈”及日在西太平洋之领导地位,美国的答复是“荷印马来亚新加坡应由原主人所有”,若日本进攻上述各地,“美舰队准备有所行动”;至于美国对日作经济上之让步,可以办到,但必须日本“保证终止在太平洋上之一切军事侵略”,并须“放弃在远东作军事自由行动之要求”。 
  由上所述,美国已经明白告诉日本,为了贯彻援助中苏抵抗侵略,及确保荷印马来亚的主权完整起见,美国准备随时放弃美日间的“和平”;换句话说,ABCDR(注)是一个个体,日本所攻击的目标,无论是中国也好,苏联也好,或英国与荷兰的南洋属地也好,美国都将视同攻击她自身一样。同时,日本倘不根本放弃侵略政策,美国是不愿略为松弛对它的经济制裁的。 
  注:ABCDR系指美英中荷及苏联(Russia)五国编者。 
 

彻底解决太平洋问题
(1941年11月13日) 
 
  日本及其轴心伙伴诋斥丘吉尔所作“英国准备助美对日作战”的演说,认为意图挑拨美日战争,这显然是毫无常识之谈。正如《大公报》所指出,当八月廿五日丘吉尔以严正的言词,谴责日军在华的行为时,首次透露了美日进行谈话的消息,而现在在美国明示坚不可摇的立场后,丘吉尔又作了这一个重要的表示,可见英美的远东政策,完全步骤一致,根本无所用其挑拨。 
  太平洋局势恶化到今日的地步,英美过去政策的参商应负很大的责任。可是目前的情形已大不相同,太平洋民治阵线团结的巩固与力量的坚强,实为有史以来所未有。如此优越的形势,倘不能适当地利用,为整个太平洋问题谋一彻底的解决,则今后恐怕再难找到这样好的机会。 
  诺克斯说:“决定的时间已经到了”。美国还是决心高举民治的大纛,根除太平洋上的乱源呢?还是继续抱着可与日本成立协定的幻想(如参议员汤姆斯及参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康那莱二氏所表示的),而自乱阵线,授人以可乘之隙呢?我们相信忍耐已达极度的美国,是不会再姑息自误,使垂灭的侵略火焰有复燃的机会的。 
 

给美国政府更大的权力
(1941年11月14日) 
 
  当美国政府借全国大多数民意的支持,正在以最大的努力协助东西反侵略国家遏制黩武者凶焰时,中立法修正案忽在提交众院复议的前夕遭遇意外的阻碍,这实在是令人无限扼腕的事。 
  我们不知道一部分原来赞同政府政策的议员,何以突然改变立场,转而与政府为难。如果说这是在最后关头阻止美国牵入战祸的努力,还不如说是轴心国威胁政策的一大胜利。假如中立法所给予美国自由行动的障碍,将因此辈议员的“叛变”而无法摆脱,则受其直接影响者固为亟需美国援助的各国,而间接受其影响者将为美国自身,因为美国目前即使牵入战争,尚可取得主动的有利地位,而在缩回孤立圈内以后,终必被迫采取被动的防势,以抵拒较目前更形强大的侵略势力的包围。 
  美国所需要的,是内部意志的统一与团结,所必须克服的,是分歧错杂的言论与行动。除非美国人民不信任他们的政府,否则在此非常时期中,实应赋以更大的权力,使之能不受任何阻碍,以执行其保卫民治的国策。 
 

驻沪美军撤退在即
(1941年11月16日) 
 
  美国海军陆战队将自本市撤退,已成无可避免的事实。一向视美防军为租界内一大安定势力的中外人士,因此而发生种种惶恐不安的心理,也是不容讳饰的。我们除了希望在此环境中的中国人民,力持镇静,并认识从整个远东局势看,美军撤退是美国对日坚强的一个象征,也是太平洋阴霾行将开展的预兆,而无所用其惶恐外,更愿就本市前途来观察,而以下列三点唤起读者诸君的注意: 
  1、租界治安由外国驻军协助维持,本来是一种特殊现象,故美军的撤退,并不表示租界现状行将变更。我们相信租界负责当局于美军撤退以后,必能采取更周密的警戒措施,以保障界内市民的合法权益。 
  2、租界局势的是否恶化,并不系于美军的撤退,而系于美日谈判的结果。事实证明目前亟谋妥协者,是日本而非美国,故日本为避免谈判破裂起见,当不致在美军撤退以后,立即图谋破坏租界的现状。 
  3、租界现状在短期间内虽尚可苟安于一时,惟美日谈判僵局既绝少打开的希望,则对于万一决裂以后的局势,不能不在现时赶紧准备起来。尤其是工商界人士,我们过去曾反复劝告他们速将资产内移,现在虽然已经到了最后的五分钟,但赶快着手,还可以避免全部毁灭的命运。时乎不再,幸勿因循自误! 
 

风雨泥泞中的德军
(1941年11月17日) 
 
  除开克里米亚以外,苏联军队在各线的形势,都在积极好转中。 
  德国无线电台以德军“进展的迟缓”,归咎于“异常恶劣的天气”,暴雨、泥泞、还有“通常在一月中旬以往所不经见的狂风”,老天是在和希特勒捣蛋。 
  然而德军如能实践诺言,早早于六星期内打下莫斯科,则风雨泥泞,其如予何?毕竟还得自悔把苏军的抵抗力量估计错了。 
  德国的军事批评家说,“最后胜利将完全依赖于德国军士的士气上”。坚兵利甲已经失去效用,现在却要在“衣服二月未换,遭虱咬及患皮肤病”的军士身上找寻“士气”之为物,那么胜利的希望真太渺茫了。 
 

技术以外的观点
(1941年11月18日) 
 
  日本东乡外相在国会特别会议演说中,除了把“东亚新秩序”“三国盟约”“和平”“共荣”这一套看家符咒吹擂了一番,对“满洲国”“江宁组织”这两个活宝极尽轻怜痛惜之能事,并向中英美荷澳的“包围”戟指中申而詈外,说了两句颇有意思的话: 
  “两国(指美日)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