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亚非文学史 >

第2部分

亚非文学史-第2部分

小说: 亚非文学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内容及其发展情况。但多数文学作品至今仍无法知道作者是谁,传统上把这种荣誉归于虚构的或半神话式的古代智者的名字。 
  古代埃及文学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在艺术上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就其形式来说,先有诗歌,后有散文。诗歌包括世俗诗、宗教诗、赞美诗、宗教哲理诗等等。散文方面则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体作品以及比较丰富的故事和旅行记等。但是,由于年代久远,保存不易,许多作品都已荡然无存,流传至今的,只是极少的一部分。就各个时期保存下来的材料看,文学体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主要的却是以上所列的几类。古埃及文学无论在题材上或在体裁上,都长期地影响了古代希腊文学、科普特文学和中世纪东方文学。它的传统,在这些文学中得到了发扬光大。 
  公元前332年希腊马其顿国王亚历山大征服埃及后,修筑了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亚历山大城。这里不仅是后来希腊化世界商业中心之一,也是一个著名的文化中心。公元前30年,埃及被罗马皇帝奥古斯都·屋大维征服,成为罗马领土的一部分。公元395年罗马帝国分为东西两部,埃及成为东罗马帝国的一个行省,巴比伦城便是罗马人统治时期建立的一座名邑,是当时的埃及首都。公元641年该城为阿拉伯人所攻占,自此埃及由阿拉伯人统治,埃及文学开始成为阿拉伯文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古代埃及文学的成就和影响举世瞩目,不论是埃及的或其他国家的专家、学者都对它作了充分的肯定。古代埃及文学之所以值得提起,不仅由于它是世界上最古老的世俗文学,而且由于现代文化也是通过希腊罗马而继承了古代埃及的遗产的;古代埃及文学激励了希腊人,使他们在诗歌和散文方面得到了辉煌的成就。同时,通过现代的研究工作也发现了古埃及文学给予《旧约》的影响,以及通过《旧约》而给予现代文学的影响。具有悠久历史的埃及人自豪地注视着他们的祖先创建的这座伟大的纪念碑,并激励着他们奔向更美好的明天;到尼罗河流域访问的人士,可以领略、鉴赏古埃及人的伟大杰作,会对它产生赞赏、景仰之情。 
上一页    回目录    下一页 
(C)中国作家协会版权所有          
第二节 诗歌和箴言   
  诗歌是古代埃及文学的最早形式。从内容上说,可以分作世俗诗、宗教诗和赞美歌等。其中许多是对神和国王的颂歌,有的则是下层群众的吟唱,以反映他们喜怒哀乐的感情。 
  古代埃及人以善于歌咏而著称,广大的下层农民、奴隶、城市下层贫民、穷苦手工业者和家奴等人,往往一面劳动,一面唱歌。我们不妨把他们唱的歌曲称作劳动歌谣。他们认为吟唱可以消除身心劳顿,排遣胸中的烦闷。如: 
  庄稼人的歌谣 
  赶快,领队的人, 
  快驱打那群公牛! 
  瞧,王爷正站在那儿, 
  正望着我们呢。 
  搬谷人的歌谣 
  难道我们应该整天搬运大麦 
  和小麦吗? 
  仓库已经装得满满, 
  一把把谷子流出了边沿; 
  大船上也已经装得满满, 
  谷子也都滚到了外面, 
  但还是逼着我们搬运, 
  好象我们的心是用青铜铸成! 
  这些歌谣语言朴实,含义隽永,是广大劳动者的心声,是他们思想、生活的真实写照,也反映了那个时代的阶级关系。当时处于奴隶制之下的埃及社会,它的结构象是一座巨大的金字塔。塔顶是高高在上被奉为神的法老,法老之下是由官吏、祭司等组成的奴隶主集团。中间为中等自由民,即商人、富裕手工业者、中小官吏以至富裕的农村上层分子。塔底则为被压迫被剥削的奴隶以及被奴役的农民;贫苦农民担负着国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庄稼人的歌谣》是写农业奴隶在看到前来监工的“王爷”时的紧张心理,要工头快领着大伙儿干。王爷当然是拥有土地、生产资料、包括农业奴隶本身在内的奴隶主。这里已经明显地可以看出奴隶和奴隶主的对立。《搬谷人的歌谣》是奴隶们愤怒的抗议,既然仓库已经装得往外溢,大船也装得不能再装,为什么还要没完没了地搬呢? 
  用笛子和竖琴伴唱的情歌,情侣们往往以兄妹相称,写得非常优美。例如有这样一首: 
  男:我没病装病, 
  为的是邻居——我的妹妹 
  好来看望我。 
  她见到为我治病的医生, 
  将会嘲笑我, 
  因为她知道我的病根。 
  这是妹妹的家, 
  但愿我是她的看门人。 
  即使这会使她生气, 
  听到她的嗔怪我也感到惬意。 
  我在她面前, 
  敬畏地如同孩童站立。 
  但愿我是伴侍她的女奴, 
  整天形影不离, 
  目睹韵华,幸福无比。 
  ………… 
  女:我的的确确惦记着你, 
  我的心在急剧地跳动。 
  爱情搅乱了我寻常的生活, 
  我不知道该怎么穿衣, 
  怎么收拾东西, 
  怎么抹上眉黛, 
  怎么遍身搽香水? 
  心儿啊,平静一些吧! 
  跳动不要这样急速, 
  否则别人说我疯疯颠颠。 
  心儿啊,平静一些吧! 
  在思念情人时应能自持, 
  不要这般心烦意乱、焦躁不宁。 
  这首远古时代的情歌,用男女对唱的形式表达了热恋者互相爱悦的纯真感情。青年男子为了能与钟爱的领居姑娘相见,无病装病;为了能和她一起,他甚至愿作守门人,愿变成女奴。女子也被爱情牵扰着,心神不定,又想使自己平静下来,又难以做到。这种内心独白的对照写法,过了几千年,仍然让人感到它的魅力,感到一对情侣的心的跳动。 
  古代埃及盛行图腾崇拜,即对某种动物崇拜。各地都有地方神。中央法老政权强化以后,在埃及兴起了统一的对太阳神的崇拜,太阳神赖(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有许多不同的称呼,如“赖”,“拉”,“阿孟”,“阿芒”,“普塔”等,因时期而异。这些称呼有时也指创造天地万物之神。太阳神的译音也不统一,如“阿吞”,“阿顿”,“阿登”,“阿通”等。)被奉为最高神。中王国时期《阿通太阳神颂诗》是古代颂歌中的名篇。这些颂歌是法老埃赫那通时期宣布太阳神是国家崇拜的唯一最高之神时写成的,其中的一首写道: 
  他创造出世界上所有的一切, 
  从他的眼里出来了人类, 
  从他的嘴里出现了诸神, 
  为牛群,他创造了青草, 
  为人类,他创造了果树。 
  他把生命赋予河中的游鱼, 
  以及空中的飞鸟, 
  他给蛋壳中的小鸡以呼吸, 
  还保存了虫卵的生命。 
  ………… 
  把太阳神作为万神之王,作为万物的创造者来崇拜和歌颂,实际上是对人间的法老的绝对权力的神化。事实上,法老正是被看作是太阳神之子的。这是古埃及人的一种君权神授的思想。这里还可以看出文学是怎样和古埃及的宗教祭祀活动联系在一起的。另一首太阳神的颂诗开头是这样写的: 
  阿顿(太阳神)颂诗 
  在天涯出现了您美丽的形象, 
  您这活的阿顿神,生命的开始呀! 
  当您从东方的天边升起时, 
  您将您的美丽普施于大地。 
  您是这样的仁慈,这样的闪耀, 
  您高悬在大地之上, 
  您的光芒环绕大地行走, 
  走到您所创造的一切的尽头, 
  您是“拉”神,您到达一切的尽头, 
  您使一切为您的爱子服役。 
  您虽然是那么远,您的光都照在大地上, 
  您虽然照在人们的脸上, 
  却没有人知道您在行走。 
  当您在西方落下时, 
  大地象死亡一样地陷在黑暗之中。 
  全诗汉译文共一百二十七行。它热烈地赞颂使大地产生生命的太阳神的伟大力量,代表了古代埃及宗教诗方面的成就。通过它使我们了解到,古代埃及人所以崇拜太阳,正是因为太阳的光芒普照人类,给万物带来生机。是太阳神即阿顿神主宰了一切,由阿顿神进而产生了阿顿教,对阿顿教的信仰显然是向一神教的方向发展(埃及考古学家艾哈迈德·费克里教授认为,伟大的阿顿颂诗对古代希伯来文学肯定有影响,特别是与《旧约·诗篇》第一○四篇对照,两者非常相象。这首颂诗以及其他文学作品,西亚的人是非常爱好的。)。 
  赞颂尼罗河历来是埃及文学的重要主题之一,在古埃及就不乏这方面的名篇。古希腊历史家希罗多德说“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古代埃及人对此更有亲切的感受,他们对尼罗河充满了热爱与崇敬之情。他们编成长诗,用夸张的词句赞颂它,其中有一节说:“呵!尼罗河,我称赞你,你从大地涌流而出,养活着埃及……一旦你的水流减少,人们就停止了呼吸。” 
  古代埃及有名的尼罗河颂诗首推拉美西斯二世之子麦尔纳普塔(又译美楞普塔)时期的《尼罗河颂》。据埃及学者推论,该诗约为公元前十三世纪的作品。《尼罗河颂》共十四节,下面是它的第一节: 
  尼罗河颂 
  万岁,尼罗河! 
  你在这大地上出现, 
  平安地到来,给埃及以生命: 
  阿孟神啊,你将黑夜引导到白天, 
  你的引导使人高兴! 
  繁殖拉(拉是太阳之神,被认为是很爱花的。)神所创造的花园, 
  给一切动物以生命; 
  不歇地灌溉着大地, 
  从天堂降下的行程(尼罗河神跨在天上,他的行程和在地上的河相同。), 
  食物的爱惜者,五谷的赐予者, 
  普塔(普塔是创造埃及之神,宇宙的建筑师。)神啊,你给家家户户 
  带来了光明! 
  尼罗河每年定期泛滥,两岸土地肥沃,宜于耕种,开发很早。古埃及辉煌的文化艺术的发展,是与尼罗河两岸的开发、农耕的发展分不开的。尼罗河是埃及文明的摇篮,人们和它关系密切,向它讴歌礼赞,用美好的词句凝成绚丽的诗章,是很自然的。 
  早在古王国时期,法老陵墓中就已经有了关于死后世界的种种符箓。在中王国时期,宗教符箓种类增多,而且连中等居民阶层也在死者棺中放入符箓。新王国时期便产生了《死者之书》(一译《亡灵书》),它是写在长卷纸草上的各种咒文、祷文、颂歌等的汇集。 
  古代埃及人相信,人死后要先经历一段冥国的生活,在那里通过诸门的考验以后,才能获得再生的机会。贵人死后用香料涂抹尸体,制成木乃伊,用麻布包好放在石棺里,还要放进供死者阅读的书。这类书有三种:《死者之书》,《下界书》和《诸门书》。它实际就是死者去冥国的旅行指南,保护亡灵在冥国中生活幸福,避免各种困厄,顺利地应付审判,平安地到达“真理的殿堂”,可以在五谷丰登,凉风习习的上界与神同往;倘若得到机会,也可以和大神奥西里斯(一个具有全埃及意义的神,最初是植物与水之神,人们从植物每年生长中得出奥西里斯死而复活的观念,又把他奉为死者之神。)一样地再生。《死者之书》包罗了古埃及人的思想信仰及其各种细节。从中也可以看到古埃及人酷爱生命、向往欢乐的生活;古埃及人的神学、他们的圣典以及关于来世的概念。这一切都基于一种朴素的信念:以永久地活着的形象来表明永恒的生命。《死者之书》无疑为我们了解古埃及人对生命的想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显然,在奴隶制社会,绝大多数穷人和奴隶是无力来购置这种《死者之书》的。这本书实际是奴隶主企图把生前的富贵荣华延续到身后世界这一思想的反映。 
  《死者之书》由二十七篇组成,每篇长短不一,各有题目,下面是第一篇开头的几个小节: 
  死人起来,向太阳唱一篇礼赞 
  礼赞你,啊拉,向着你的惊人的上升! 
  你上升,你照耀!诸天向一旁滚动! 
  你是众神之王,你是万有之神, 
  我们由你而来,在你的中间受人敬奉。     
  你的司祭们在黎明时出来; 
  以欢笑洗涤了心; 
  神圣的风带着乐音,吹过了你黄金的琴弦。 
  在日落时分,他们拥抱了你,犹如每一片云 
  从你的翅膀上,闪现着反照的色彩。     
  你航过了天顶,你的心喜乐; 
  你的清晨与黄昏之舟,在阵阵清风中相遇; 
  在你面前,女神玛脱高举她决定命运的“羽片”, 
  阿努的殿堂,响遍了语声,说着你的名字。 
  ………… 
  诗句写得庄严典雅,气象宏阔,表现出古埃及人对太阳神拉(赖)的无限崇拜。他不仅能把生命和欢乐带给生者,也将把生命和欢乐带给死者,人们生前礼赞他,死后也礼赞他。太阳神既是古埃及人的理想,也是他们的宗教。古埃及的宗教是奴隶主的宗教,是为奴隶主服务的。奴隶主生前死后对太阳神的礼赞,是为了使他们建立在奴隶血泪和苦难之上的幸福能永远延续。 
  古代埃及诗歌中有许多是赞颂国王的,下面这一节诗是对拉美西斯二世的赞美: 
  他的一双眼啊,看穿了一切生物。 
  他就是拉神,他用光线观看, 
  他比太阳更亮地照耀着埃及, 
  他比尼罗河更能使国家繁荣, 
  他给信徒以粮食, 
  追随他的人他都养活。 
  这里值得注意的是把国王比作拉神,比作太阳,比作尼罗河。国王是人化了的神,而神呢?则是神化了的人。对太阳神的礼赞和对人间君王权力的礼赞,在古埃及奴隶主统治者眼里是一致的。 
  古埃及人的诗是有节奏的押韵诗,诗句较短,长短相等,有时不只押一个韵,它们往往三四行成为意思完整的一组。诚然,经过几种文字的转译,这些特色还不易被我们领会。 
  古代埃及每个时期都有训言、箴言之类的教谕文学。箴言之类作品多出自统治者之手,甚或出自法老之手,是奴隶主训示其子弟、臣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