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十月 2006年第06期 >

第40部分

十月 2006年第06期-第40部分

小说: 十月 2006年第06期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9月21日,肺部仍有杂音,体重下降,126克。挺住啊绿地! 
  9月22日,间歇供氧,食欲有所恢复,体重回升,132.5克。又成功啦! 
  9月23日,食欲正常,供氧继续,体重153 
克,首次超过初生体重。欣喜若狂! 
  …… 
  17个日日夜夜,无数个大悲大喜,出生入死,水里火里,也只有科学家的心脏才能担得起。 
  可是,到了180天,绿地终于“因吸入性肺炎及肺严重气肿及萎缩,造成呼吸困难,心跳加快,最后导致心力衰竭死亡。” 
  绿地活了6个月,刷新了全世界全人工哺育大熊猫幼仔的记录,却没有成年。绿地永远活在人们的心里。绿地也给后来刘维新创造的另一个世界第一提供了经验和教训。 
  在随后的岁月里,在卧龙人的精心呵护中,白云成活了,成长了,成为卧龙人工繁育大熊猫的开国元勋。 
  转眼就到了1999年,白云也当上了母亲,生下一个健康的小宝宝,为卧龙中心带来了圈养熊猫的子二代,也带来了三代同堂的喜庆。 
  2000年是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的丰收年。自1991年,白云、绿地的诞生,卧龙中心便一年年地喜得贵子,这一年是大丰收。人工繁育存活11只幼仔。而且,从这一年起,卧龙中心就迎来了大熊猫繁育的辉煌时代。 
  这期间,王鹏彦也从美国回来了,张和民如虎添翼,他的小团队翅膀硬了,要鲲鹏展翅了! 
  恰好这一年,我第一次去卧龙中心,第一次见到张和民,看上去一副书生气,说起话却快人快语,行动起来更是雷厉风行。 
  我问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我五个字:“以熊猫为本。” 
   
  以熊猫为本 
   
  以熊猫为本?我不懂。我问张和民。他回答得倒也痛快: 
  “你不懂。从前我们也不懂。是观念的转变,是在国外开了眼界,是在卧龙慢慢摸索,才开了窍。” 
  怎么开窍? 
  “你知道吗?大熊猫的人工繁育有三难:配种难,怀孕难,幼仔成活难。” 
  为什么难? 
  “因为熊猫在野外很自由,食物随便吃,配偶随便选,环境随便挑,幼仔随便养。那是他们几百万年生存下来的环境,也是它们祖祖辈辈延续下来的习惯。但是卧龙中心不同,全都改变了,没有山水自由来往,没有竹林可供挑选,没有雄性之间用战争的方式争夺配偶,也没有隐蔽的产仔空间。它们能适应吗?不适应。结果就是内分泌紊乱,就是交配、生产和存活的困难。” 
  那怎么办? 
  “以熊猫为本啊!尽可能按照它们的习惯,满足它们的要求。在野外,它们平时有自己的领地,交配季节又能自由来往。每到春天,我们就让它们串笼子,自己选配偶。在野外,它们的食物要自己去找。我们也把食物藏起来,让它们去找,多活动,多锻炼。在野外,它们一天到晚都在吃。我们就改变了8小时工作制,实行‘24小时熊猫’,不间断供餐。在野外,雌熊猫生产是在树洞或山洞里。我们就把树洞搬回来,铺上树叶。嘿,它们一怀孕就住进去,直到分娩。” 
  雄性大战呢?他们怎么打?怎么打得开? 
  “这就需要现代科技了。我们把野外的五雄大战,六雄大战,用录像机录回来,放给他们看。打得头破血流,叫得惊天动地,打赢了才有交配权。熊猫有灵性,一看就懂。我们的种公兽盼盼,就是这样,越看越勇,不战而胜,才有了三宫六院七十二妃,才有了家族兴旺的子孙后代。” 
  厉害!到底是年轻的海归派! 
  不过,说到解决“弃子”行为,那才叫一个绝。 
  如果说当年的刘维新是步步为营的试验派,今天的张和民就是别出心裁的“调包派”。那情景不像科研,更像游戏,让人忍俊不禁。 
  你看,熊猫妈妈分娩了,老大老二,又是两只,残酷而又无奈的“弃子”行为又开始了。 
  你看,老大在妈妈怀里吃奶,老二在地上爬着叫着。怎么办? 
  别着急。一个人——当然是科研组的人——出现了。一根长竿,一个网兜,把可怜的老二轻轻地网出来。熊猫妈妈看了一眼:拿走吧,我实在是养不活它了。 
  老二被放进恒温恒湿无菌的育幼箱。别叫了,别爬了,省省力气吧。等着我们变魔术,肯定让你活。 
  一个钟头过去了,熊猫妈妈睡着了,猫仔老大也吃饱了。那个人又来了,那个网兜又伸进去了,把猫仔老二,轻轻地放到熊猫妈妈的身边,再给它抹上一点妈妈的尿,盖住人类的气味。再把猫仔老大兜出来,放进恒温恒湿无菌的育幼箱。老大也不叫,反正吃饱了,在哪儿都一样。 
  老二可饿着呢,急着呢,爬啊拱啊,就找到了妈妈的奶头,吸啊吮啊就吃上了妈妈的初乳。世上只有妈妈好,吃奶的孩子是个宝! 
  熊猫妈妈终于睡醒了,怎么还没吃完?闻一闻,是自己的气味,看一看,是自己的猫仔。吃就吃吧,真是一个大肚皮! 
  老二吃饱了,再把老大换进去。老二饿了,再把老大换出来。瞒不了天,瞒不了地,唯独瞒住了爱睡觉的熊猫妈妈。 
  度过危险期就不怕了,两个小宝宝就都保住了。张和民他们“阴谋”得逞,熊猫妈妈也喜出望外。双赢! 
  一点没变,还是当年那些敢想敢干的年轻人,居然异想天开!可又变了,有理论有实践,开思路,省力气,这叫巧夺天工! 
  在办公室里说得挺开心,到院子里走一走,看一看,我就发现,并不尽如人意。 
  每只熊猫一间小屋,连着一个院子,小屋只有几平方米,院子也就十几平方米。可野外的熊猫,领地是三到七平方公里,怎么比? 
  院子里没有大树草坪,只有一条小水沟,还是硬邦邦的水泥。可野外的熊猫要爬树,要打滚,还要戏水,去哪里?竹子是人砍来的,牛奶、苹果、窝头、胡萝卜,是人送来的。可野外的熊猫是边找边吃,自由选择,自得其乐。何处觅?看录像倒是新奇,可是山野之战,真刀真枪,那才叫真本领。调包哺育固然有效,可是,越来越多的后代,住在一起,也会越来越拥挤。以熊猫为本也好,巧夺天工也罢,还不是你在揣摩你在分析你在观察你在摸索,又怎么比得没有约束没有干涉也没有窥探的野外生活? 
  怪不得,一个个会趴在地上不起来,没地儿去!怪不得,一个个表情麻木两眼空洞,没得看! 
  自1990年始,圈养大熊猫的野外放归,就是《中国保护大熊猫及其栖息地工程》的重点项目,却一直无法实行。 
  1997年和2000年,前后有两个国际研讨会在卧龙保护区召开,专门研讨“大熊猫放归野外的可行性”。 
  有人说,野外栖息地的保护是前提,否则,得不到自己的领地,放出去也活不成。 
  有人说,圈养大熊猫繁殖难,要参与野外种群的繁殖更难。 
  有人说,1983年,野外箭竹大面积开花死亡,需要时间恢复,最好的放归时机是2002年以后。 
  有人说,最大的危险是,圈养的大熊猫是否会给野外种群带去新的疾病。 
  有人说,最大的难题是,温室里长大的大熊猫放归野外,有没有定向的能力,会不会躲避天敌,能不能找到食物。 
  纸上谈兵固然需要,行动才会有结果。所以,2003年,中国政府投资近千万元人民币,在卧龙研究中心,建造了半放养式的“中华熊猫园”。不再是水泥小屋和水泥小院,而是一面有树有草的野山坡,一方一方地用围墙隔开,让第一批半放养的熊猫各得其所。 
  但是,我看了之后,还是感觉遗憾。有树,就那么几棵。有草,就那么一片。能活动,还是跑不起来,打不开滚。尤其是,藏得了脑袋就藏不了屁股,还是没有隐私。我站在山坡下,就能把山坡上的每一只熊猫,一览无余。这算什么野外?这有什么自由?这样的环境怎么培养野性? 
  但是,我没有问张和民。我在想,凡事都有个过渡,只要中国人民在努力,整个人类都在努力,就有希望。 
  中国卧龙保护大熊猫中心的碧峰峡熊猫基地,就是对中华熊猫园的又一次过渡。 
   
  美好的前景 
   
  碧峰峡是一个美丽的旅游风景区,美得就像它的名字,绿浪起伏,峰峦叠翠。绿得泛蓝,翠得透亮,碧得醉心! 
  2003年,雅安市政府无偿提供土地上千亩,国家林业总局投资几千万,就有了园中园——碧峰峡熊猫基地。2005年,我来到基地时,就看到了20多只熊猫共享的高山峡谷。 
  这里的熊猫都有自己的别墅,更重要的是,还有自己的山野,虽然只有几亩十几亩,却是原生态森林的一部分,够他们尽情地打滚,攀爬,戏水,进餐。比起卧龙的小小庭院和中华熊猫园的邻里相望,这里是更加广阔的天地。 
  我在碧峰峡的山水间徜徉,一边走一边看,这里的熊猫,个个都迷人,只只有个性。 
  你看这位菊笑,天亮了,下树了,一天的工作也开始了。不就是陪人照相吗?咱奉陪。只要你给我苹果胡萝卜,只要你别摸我耳朵。肚子吃饱了,咱也陪够了,一溜小跑就上了树。叫去吧,喊去吧,千呼万唤就是不下来!你看那位兰香,趴在高高的树枝上,吊着四条腿,打呼噜。趴累了就翻个身,仰面朝天晒太阳。有人喊:多惊险!赛过马戏团的耍狗熊!耍狗熊?爷就耍给你们看,抬后腿,挠肚皮,弯前腿,抓后背,三滚两滚站起来,走个钢丝给你瞧。树干晃一晃,树枝抖一抖,树叶纷纷舞起来。怎么样?狗熊哪有我神气!你再看…… 
  我一看就看到了白熊坪,一个精精悍悍的小伙子,正大步流星去送餐。整洁的米色制服,笔挺;锃亮的不锈钢托盘,上肩。沿着五彩缤纷的花坛,穿过绿荫如盖的丛林。 
  哪位大首长?这么有派头!我举着相机往前追。 
  穿过浓浓的绿荫,看见了,是鲜灵灵的水果,鲜红的,碧青,诱人。登上水泥的山坡,看见了,上面有一幢别墅,神秘,宁静,安全。用钥匙开门,怎么没有门铃?怎么没人应声?保密?急急忙忙跟进去,“咔嚓咔嚓”抢镜头。拍完了再仔细看。哎呀,眉清目秀,整洁潇洒的送餐人,是饲养员刘小强。伺候的不是大首长,是大熊猫! 
  西屋的龙飞站起来,眼睛放着光:刚好饿了你就来,红的绿的挺新鲜,赶紧拿过来!东屋的鹏鹏却不在。屋里的竹子都没动,鹏鹏又是一夜没回来。鹏鹏这几天不舒服,怕吵怕闹怕游客,待在山里躲清静。山上的竹子少,吃不饱。刘小强拿起食物就上了院墙。 
  院墙蜿蜒通上天,刘小强一路走一路找一路喊。终于找到了,停下了,蹲下了,投过食物去,耐心等,耐心看。吃完了?再来点儿?还是耐心等,耐心看。 
  别着急,慢慢来,多吃点,要吃饱,心静了,就回屋,铁门锁上了,游客不会来,几时高兴了,咱再打开。 
  …… 
  我在碧峰峡的山水间徜徉,走走停停,听听看看,我就品出了味道: 
  这是一个贵族的世界,是你,是我,甚至是千万富翁亿万富翁也无法企及的世界。 
  这里有蓝天白云丛林蓊郁,溪流瀑布高山峡谷,上千亩的人间仙境,恭请主人享受。这里的道路房屋水电设施,一应由中国政府投资,多达几千万,无需主人埋单。这里有营养厨房,每天每顿的套餐,都有专家研制,专人配备,还有专门的伺者送到面前。还要观察你吃多吃少,对不对口味,以便随时调整。这里有专门的医院,随时观察,随时检查,一旦生病,就有医生诊治,专车接送,专人照顾。要是碰上疑难病症,还能调动全国的专家,招之即来,随时会诊。这里有专业的保姆,从清晨到傍晚,洒扫庭除,精心伺候,保证舒服。这里有专职的保安,从傍晚到清晨,检查门窗,驱车巡逻,保证治安。 
  在这个世界里,主人是熊猫,它们的全部生活,就是健康成长,生儿育女,尽情享受。不必考虑成本支出。在这个世界里,仆人是人类,他们的全部工作,就是照顾主人,察言观色,恪尽职守。还要竭尽全力倾囊相助。所以,在这里才演绎了一系列有趣的故事。所以,在这里才看到了天地企盼,人类寻求的和谐共处天人合一的美好前景。 
  30年过去了,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一滴水花,但是,在大熊猫的研究史中,却是一个艰难的认识过程。胡锦矗从一个研究鸟类和鱼类的专家成为大熊猫研究的权威,不仅桃李满天下,还在老骥伏枥。张和民从一个敢想敢干的毛头小伙儿成长为著名的大熊猫繁育专家,他的小团队——王鹏彦、张贵权等也都成了卧龙大熊猫研究中心的核心人物。还有远在美国的夏勒,也曾来过卧龙中心,非常高兴地见到了大熊猫人工繁育的成就,回到美国后,还给张和民寄来了有关大熊猫野外放归的研究资料。 
  听说,在卧龙中心人工繁育的环境中出生长大的大熊猫祥祥,正在成为世界上第一只放归野外的圈养大熊猫,而祥祥放归的地点就在五一棚附近,就是当年珍珍的领地。 
  沧海桑田,濒危的大熊猫物种前景如何?科学界众说不一。但是,人类为保护大熊猫做出的努力将一如既往。大熊猫的保护和研究,任重而道远。 
  责任编辑 晓枫 
一位传奇女作家的跨国采访
      张雅文 
    她出生在只有一户人家山沟里,只读过五年书,十五岁不顾父母的强烈反对,从家里偷走户口和行李,跑到体工队当了一名专业速滑运动员。在她三十五岁最痛苦、最彷徨的时候,丈夫的一句玩笑,使她把后半生的赌注全部押在文学的赌桌上,玩命地赌起文学来。她不会一句外语,却独闯俄罗斯、乌克兰、欧洲、韩国,连车臣都去过,从而推出一部又一部颇具影响的国际题材作品。她屡经生死磨难,却对文学一直痴心不改。 
  这位颇具传奇色彩的著名女作家,到底有着怎样的人生经历? 
   
  寻访韩国总统的中国御医 
   
  不放过任何机会 
  事情发生在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