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1909拉格洛夫: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

第30部分

1909拉格洛夫:尼尔斯骑鹅历险记-第30部分

小说: 1909拉格洛夫:尼尔斯骑鹅历险记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一块地散布在那里,看上去显不出比那灰色的粗麻布要好看。
    但是人类在这块大平原上过日子肯定很惬意,因为它既慷慨又善良,人类想尽办法
去打扮它。男孩子飞在高高的空中,觉得城市和农庄,教堂和工厂,城堡和火车站,像
大小不一的装饰品散布在大平原上。瓦房屋顶闪闪发光,窗子上的玻璃像宝石一样在闪
烁。黄颜色的道路、锃亮的火车轨道以及蓝色的运河像丝带一样在城市和村落间蜿蜒向
前,林切平市围绕着大教堂铺展开来,就像珍珠饰物围着一块宝石,而乡间的院落则像
小巧的胸针和钮扣。这种没有规则的布局看上去却富丽堂皇,令人百看不厌。
    大雁们离开了奥姆山区,沿着耶特运河向东飞行。这里也在为春天的到来做着准备。
工人们在加固运河的堤岸并在巨大的闸门上涂刷沥青。
    为了接待好春天,到处呈现出一派繁忙的景象,城市里也不例外。油漆工和泥瓦匠
站在屋外的脚手架上装修房屋,女仆们爬在打开的玻璃窗上擦洗窗户。码头上的人们正
在清洗着帆船和汽船。
    大雁们在诺尔切平附近离开了平原地区向北朝考尔毛登飞去。他们沿着一条在荒凉
的峭壁上蜿蜒向前的古老山道飞了一阵,这时男孩子突然喊了起来。原来是他坐在鹅背
上,一只脚晃来荡去,把一只木鞋给甩掉了。
    “雄鹅,雄鹅,我的鞋掉了!”男孩子喊道。
    雄鹅掉过头来向地面飞去,这时男孩子看见正在这条路上行走的两个孩子已经把他
的鞋子捡了起来。
    “雄鹅,雄鹅,”男孩子急忙喊道,“向上飞!已经晚了。我再也拿不到我的那只
鞋了。”
    而在下面的路上,放鹅姑娘奥萨和她的弟弟小马茨站在那里正在打量着刚从天空中
掉下来的小木鞋。
    “这是大雁们掉的,”小马茨说。
    放鹅姑娘奥萨默默地站了很久,思索着他们刚刚拾到的东西。最后她慢慢地、若有
所思地说道:“小马茨,你还记得吗?我们路过鄂威德修道院时曾听说过,有一个农庄
上的人曾看见过一个小精灵,他身穿皮裤,脚登木鞋,跟一个普通的干活汉子一模一样。
你还记得吧?我们到威特朔夫勒的时候,有一个小姑娘曾说,她看见过一个脚穿木鞋的
小精灵骑在一只鹅的背上飞了过去。我们自己回到老家的小屋那里时,小马茨,我们不
是也看见了一个穿着打扮一模一样的小人儿,爬到鹅背上飞走的吗?可能就是同一个小
人儿,刚才骑着鹅从这里飞过时把这只木鞋掉了。”
    “对,肯定是的,”小马茨说。他们拿着小木鞋翻过来倒过去,仔细地端详着,因
为在路上拾到精灵的木鞋是极少见的。
    “等一等,等一等,小马茨!”放鹅姑娘奥萨惊奇地叫道,“你看,鞋的一边还写
着字呢。”
    “怪了,还写着字呢,可是这些字太小了。”
    “让我看看!对,上面写着——写着:西咸曼豪格的尼尔斯嚎格尔森。”
    “我还从来没有听说过这等奇妙的事哩!”小马茨说。





22.卡尔和灰皮子的故事

考尔莫顿
    在布劳海峡以北,东耶特兰省和瑟姆兰省交界的地方有一座山,长有几十公里,宽
有十多公里。要是它的高度能够同它的长度和宽度相适应的话,它必定是一列气势雄伟
的山脉,而其实却不是如此。
    有时候会有这样的事情,人们会看到一座建筑物,起初规模过于宏大以至于屋主始
终未能把它建成。当人们走到它面前,所见的只是厚厚的墙基、坚实的拱形梁架和很深
的地窖,但是既未竖起墙壁更未铺上屋顶。整幢房屋只高出地面两三英尺。看到过那山
脉的人不由得会联想到这样一幢半途而废的房屋,因为它的样子几乎不像是一座完整的
山,而只是山的底部。它从平原上拔地而起,岩壁陡峭,山上遍地都是峥嵘的高大石柱,
它们仿佛是已经竖起来的梁柱,要撑起高大的岩石大楼。整座山脉方圆很大,也很有气
势,可惜就整体而言既不是巍巍高耸,也没有奇峰崛起。建筑工匠似乎还没有等到把重
峦叠蟑、险峻山峰和起伏峁坳修造起来就已经疲劳得半途而废了,而恰恰正是这些峰峦
才构成一座完整的山。
    但是,仿佛是弥补缺少奇峰怪峦的美中不足,那一大片山区自古以来一直是佳木葱
茏、古树参天。山脚四周和山谷里长着槲树和椴树;海滩上长着桦树和梢树;陡峭的山
坡上长着松树;凡是有土的地方都长着云杉。所有这些参天古树共同组成了考尔莫顿大
森林。这个大森林使人们如此望而生畏,以至于有些不得不穿越过森林的人往往求助于
上帝保佑,并且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
    考尔莫顿这一带怎么会长起这一大片茂密的森林,这是一件岁月悠悠、叫人无法说
清楚的事。起初要在濯濯童山的山崖上抽枝拔芽大概决不是容易的事情,况且还要在坚
硬的岩石缝中扎根,从贫瘠的砾石满地的山坡上吸取养分。这座森林也像许多人一样,
在年轻的时候历尽千辛万苦,但是长成的时候却变得身体魁梧、背阔腰圆。在大森林长
成的时候,这里的树木都要三人合抱,树枝交错纵横组成了一张钻不透的密网,地面上
绽起了盘根错节的树根。这样一来,它就成了毒虫猛兽和绿林大盗的最佳隐匿藏身之地,
因为他们熟谙怎样匐匍穿行、攀缘前进和掩身出没在这座大森林里。不过对其他人来说
它是令人望而却步的。大森林里一片黑黢黢、阴森森,既难辨别方向也没有道路可走,
到处是刺人的荆棘,那些古树树干上挂满了长须一般的藤萝,树干上披了一层苔藓,样
子活像妖魔鬼怪。
    在人类起初迁徙到瑟姆兰省和东耶特兰省来定居的时候,那里满山遍野全是绿树覆
盖。可是不消多久,肥沃的山谷和平原上的森林都被砍伐殆尽。长在贫瘠的山崖上的考
尔莫顿大森林人们却不屑于去光顾。它在那里愈是没有受到刀斧砍伐,就愈长得茂密。
它渐渐变成了一座保垒,它的墙壁日复一日地加厚。有人想要穿过这垛森林墙壁就不得
不带上斧头。
    别的森林都是害怕人类的,然而考尔莫顿的森林却使人感到害怕。那个大森林里黑
得可怕,树木又茂密得叫人进去了出不来,所以猎人和樵夫一次又一次迷失在里面,找
不到走出来的方向,待到费尽周折终于脱身出来的时候,多半又惊又饿得快要丢掉半条
性命。至于对那些必须途经东耶特兰省和瑟姆兰省的交界处的行人来说,穿越这座森林
真是拿性命去冒险。他们当时不得不沿着野兽踩出来的小道探路向前,因为边界地带的
居民还没有能力打通一条穿越森林的通路。那一带溪流上没有桥梁,湖面上没有舟揖,
沼泽地上没有漂浮木板。在整座森林里都找不到一间居民太平居住的棚屋,不过野兽的
洞穴和盗匪的贼窝却多不可数。平平安安、毫不受损而通过森林的人真是寥寥无几。大
多数人不是失足滑下绝壁或者陷入泥潭,就是遭到强盗抢劫或者野兽追袭。还有些人就
居住在这大片高山森林底下,却一辈子不敢跨进森林半步。森林那样茂密是野兽隐匿藏
身的良好所在,因此想要彻底消灭野兽也是不可能的。
    不消问得,东耶特兰省人和瑟姆兰省人都打算要把考尔莫顿森林砍伐掉,但是只要
别的地方还有可以耕种的土地,这里就开发得十分缓慢。不过大森林毕竟有点束手就范
了。在大森林四周的山坡上渐渐出现了农庄和村落。大森林里面也有了一些通路。而且
在克鲁凯克附近还造起了一个修道院,这使得过往行人有了一个安全的落脚地方。
    大森林仍旧是威势汹汹,非常可怕的。可是有一天,有个长途跋涉而来的远客一头
扎进了密林深处,并且在那里发现了矿苗。消息一传开,矿工和矿业主们就如蚁附膻般
纷纷赶来寻找地下宝藏。
    大森林的威势终于被打下去了,人们在那片自古以来就是密林覆盖的地方挖起了坑
道,建起了铸铁炉和工场。这一切本来也不见得非要使大森林遭殃受祸的。可是开矿却
花费了令人难以相信的大量木材和木炭。烧炭工和砍伐工一拥而上,在这一大片古老阴
森的原始森林里大肆砍伐起来,险些儿把它统统砍了个精光。矿场周围的树木无一幸免,
被夷成了一片片耕地。许多垦荒者迁徙到了那里。就在此前不久还是除了熊窝之外什么
也没有的地方,很快就出现了几座有教堂和牧师宅邸的新村落。
    即使在那些还没有把大片森林全部砍伐的地方,参天的古树也被砍倒,茂密的灌木
丛被砍得一干二净。一条条道路兴建起来,可以四通八达。野兽和强盗都统统被赶走了。
人们在征服大森林之后,便对它毫不留情地下手了:无止无休地砍伐、放火烧荒和烧木
炭。他们似乎要把牢牢记在心中的对这片森林的新仇旧恨一齐发泄出来,非要把它葬送
掉不可。
    这片大森林还算走运,因为考尔莫顿地下矿藏储量并不十分大,经过了一段时间之
后,采矿和冶炼都逐渐减少了。这样一来,烧木炭也就停了下来,森林获得了喘息的机
会。许多在考尔莫顿的那些村落里定居下来的人们失掉了工作,日子很难熬。可是森林
却又开始茂密起来,并且扩展它的地盘,结果农庄和矿场成了绿色林海中的点点孤岛。
考尔莫顿的居民们也曾试图耕作务农,但是却没有多少收成。那古老的森林地带宁可长
出大槲树和大杉树,却不大乐意长出萝卜和谷物来。
    人们走过大森林的时候总是目光忧郁地瞅上几眼,因为他们自己愈变愈贫穷,而森
林倒愈来愈葳蕤茂密。到了后来,他们灵机一动,想到也许这片森林说不定有什么好处。
也许森林就是自救之道?不妨来试试看能不能靠森林养家糊口。
    于是他们就从森林里采伐圆木和木板,运出来卖给平地上的居民,因为平地上早就
把森林砍光了。他们不久就发现,倘若他们经营得法的话,森林同耕地或者矿藏一样,
也照样可以维持生计的。于是他们就用一种不同于过去的眼光来看待森林了。他们渐渐
学会照料和爱惜它了。人们忘掉了对森林的仇恨,并且把森林看成了自己最好的朋友。

卡尔
    大约在尼尔斯·豪格尔森开始跟随大雁外出遨游的十二年前发生过这么一回事:考
尔莫顿有个矿业主想要把自己的一条猎狗处死。他把森林看守人找来,对他说那条猎狗
有见到鸡羊就追咬的恶习惯而且屡教不改,因此无论如何留不得。他关照森林看守人把
那条猎狗牵到森林里去开枪打死算了。
    森林看守人用一根皮条圈住猎狗的颈脖,牵着它朝森林里的一个地方走去,那里常
常处死和掩埋庄园里老年无用的狗。森林看守人并不是一个心地狠毒的人,但是他却很
乐意亲手枪杀那条猎狗,因为他知道那条猎狗非但经常追逐鸡羊,而且还时常到森林里
去叼兔子和小松鸡。
    那是一只小黑狗,腹部有黄色肚毛,前腿也是黄颜色的。他非常有灵性,能够听得
懂人的话。当森林看守人牵着他往森林深处走的时候,他心里已经明白自己将会落得一
个什么下场。但见他一点不露声色,一路上既没有低垂下脑袋,也没有耷拉下尾巴,样
子就像平常那样无忧无虑。
    那么,为什么猎狗偏要装得非常镇定从容,不让人看出来他内心的难过伤心呢?那
是自有道理的,原因就是他们所穿越的这片森林。那个古老的矿场四周环绕着大片森林。
那片森林是为人们和动物所称道的;因为多少年来矿场主人都一直精心养护它,甚至几
乎舍不得砍掉一棵来当柴烧。他们也不忍心去把森林里的灌木丛修剪或者刨掉,而是听
凭森林衍育成长。这样一片不遭到侵犯的森林当然就成了生活在森林里的动物的安乐窝,
因此这里动物多得不计其数,成群成队地出没。在动物之间,他们惯常把那座森林称为
“平安林”,并且还认为是全国最好的栖息场所。
    当那只猎狗被牵着穿过那座森林的时候,他想起了他往昔曾经怎样穷凶极恶地欺凌
居住在这里的弱小动物。“唉,卡尔呀卡尔,倘若树林里的那些小东西晓得你竟然落得
如此下场,他们个个都会喜笑颜开的。”他思忖道,在此同时,他不由得晃动尾巴,若
无其事地吠叫了几声,这样让别人看不出来他内心的焦急和痛苦。
    “要是我连有时候出去追捕猎食一下都不行的话,那么活着还有什么乐趣呢?”他
自言自语道,“谁想改悔就让他改悔去吧,反正我是不会的。”
    正当他在这样嘀咕的时候,他的神情忽然异样大变。他伸长颈脖,扬起脑袋,似乎
要放声狂唁一番。他不再跟在森林看守人的身边,而是缩到了他的背后。显而易见,他
大概是想到了哪件不痛快的事情。
    那时正好是夏天刚开始不久。母麋鹿们都在不久之前生下了鹿崽。就在前一天晚上,
这条猎狗把一只刚刚生下来才五天的鹿崽追逼得离开了他的母亲,而且走投无路逃到了
一块沼泽地上。这条猎狗还不肯罢休,赶过来在草墩之间来回追逐鹿怠,他倒并不真心
要逮住这只鹿崽,只是想要吓唬吓唬鹿崽来开开心而已。那只母麋鹿知道开春刚解冻的
沼泽地是无底的泥潭,像她那样大的动物踩上去的话难保无虞,所以她一直站在岸上观
望着。当猎狗卡尔把鹿崽越来越朝沼泽地的深处追逼,她突然窜进沼泽地,把猎狗赶跑,
带着鹿崽转身跑向陆地。麋鹿素来要比其他的动物更擅长在沼泽地和危险地带择路而行。
她缓慢而谨慎地行走,看起来是能够安全回到陆地上去的。可是就在她马上就要跨到陆
地上去的时候,脚下踩着的那块草墩突然在泥潭之中陷了下去。她也跟着陷了下去,虽
然她竭力挣扎想要拔身出来,但是终因找不到可以站脚的地方而愈陷愈深。猎狗卡尔一
直站在旁边看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