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假大空-第15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周路说:也没那必要,不用挂牌子!
张丙和王甲也只能默许,自尊心多少都受到一点伤害,连牌子也不允许挂,不挂就不挂吧!
郑直和周路走后,张丙哥仨怎么也想不通,挺好的一件事,很正常的一项工作。而且的的确确是一项上级领导同意了的可以开展的业务,郑直和周路对牌子的态度未免太夸张了吧!
哥仨冷静下来,仔细分析了一下,站在郑直和周路的位置上考虑了一会,在中直机关养成的惯性,各部门之间也是勾心斗角,容不得一点庇漏,别说庇漏,只是多少有些招摇都不合适。
王甲说:那咱也得有块牌子啊!
赵丁说:我再做一块去,只写“编委会”。
张丙说:那就没劲了!
王甲说:老郑是怕让他们单位的人看见,怀疑怎么这写字楼里又跑出来个杂志社。可他妈的哪会这么巧让他们单位的人瞧见!
张丙说:巧不巧谁也说不准,保不齐还真有他们单位的人来呢!关键是,张丙加重了语气。不能听老郑的!虽然现在暂时不挂,以后肯定能用得着,牌子非常重要!
听这话赵丁又从沙发底下把牌子抽出来,哥仨捧着牌子又端详了半天,那神态像看自己的作品,“中共中央”几个字真是提精神啊!
王甲嘴里还念叨着:“中共中央杂志社”
赵丁说:老郑就是嫌咱们这里也成杂志社了!
王甲忽然忍不住大笑起来:他那是中央杂志社,咱这也是中央杂志社,哈哈!这是另立“中央”啊!可咱这牌子也一点不假啊!
张丙也笑了:另立“中央”。
张丙理直气壮地说:妈拉个B咱这全是真的!
牌子的号召力
在挂牌子这件事上,张丙感到郑直和周路的作法有些迂腐。虽然不挂牌子,可是你与外地联系,不还得印信封印信纸,不都得用“中央”字头的召牌吗?在这个问题上,张丙和王甲没有跟郑直和周路打招呼,直接就印了。印了也就印了,郑直他们连问也没问,看来什么事情只要不让他们看到。听到,也只当是没发生,这也是郑直他们工作的惯性。你干什么事不让我知道不让我看到至于你做什么那是你自己决定的事,但凡让我知道看到了,我就要负起责任了。郑直和周路把这所谓的“责任感”是看的很重的。
郑直和周路的心里,考虑张丙他们怎样利用他们提供的平台来干出一项有效益的工作,这个工作过程,“平台”越隐性越好,他们非常清楚平台的重要性,正因为郑直他们自身感觉在这个平台上有些项目他们自己来做太招摇才愿意把平台交给张丙他们来运作,这样的方式,郑直他们不显山不露水,其他部门的人也就不闻其详了。甚至对此毫不知情,这才是郑直周路最理想的局面。
郑直和周路的意思,张丙哥几个已经明白过来了。他们的想法是对的,对郑直他们单位来说,招牌越无声无息就越好,这点张丙遵循着做了。但是跟下面地方上联系,必须得突出“中央”的牌子,这点张丙再清楚不过了,张丙这些年在市委大院的工作经验,身体力行,各地的党委政府什么都不怕,就怕上级,官大一级压死人。老百姓上访实际上不可怕,可怕的是老百姓上访闹事越级上访这才是地方官员最担心的。最要命的就是有上访者直接跑到北京甚至天安门滋事,那自上而下一级一级的官员等着挨收拾吧!
当官的怕当官的,小官怕大官,真是一绝。
所以张丙深知“中央”这块牌子的重要。在印信封信纸的时候,尽管跟铜牌一样,字数太多显得挤,但张丙还是坚持,印两行!字小一点也得全印上。假如只印上“编委会”,肯定会受到被收信人直接扔到垃圾筒里的待遇。这都是经验啊!
按照张丙王甲赵丁制订好的计划,信分别寄给各地市委的老干部局。这也是张丙熟悉的领域。至所以要搞“学习邓小平理论领导干部诗书画文集”,哥仨有个长远的打算,因为眼下“三个代表”搞的正红火,实际上张丙他们想以“邓小平理论”为引子,然后再重点搞“三个代表”。况且工作刚一开始,他们对信函发出去的效果怎样并没有十分的把握,但他们反复分析过,第一,老干部对“邓小平理论”尤其信仰,是划时代的理论指导思想,第二,老干部尤其是退居二线的老干部百分之百都喜欢闲暇时练练书画,修身养性。第三,老干局直属市委,是个有钱的单位。有了这三点最基本的把握,张丙他们才横下心来尝试一番,如果效果好,再接着搞在职领导人的“三个代表”更有把握,更顺理成章了。
这时,王甲想到一个关键的问题,信函发到老干部局,寄给谁呢?我们不知道各市地老干局局长的名字。这问题张丙没想到,就说:直接寄到老干局,他们一看“中央”的信就会重视。
王甲说:那不行!寄给单位不写清楚哪个人收不行!只有寄给局长,写清楚局长的名字他们才会真正的重视,局长甚至会想:“中央”直接寄给我的信。
张丙和赵丁也感觉王甲说的有道理,不由得赞叹:王甲这么怕麻烦的人此时也精细起来了。
可一想,全国各地那么多的老干部局局长的名字谁能知道他们叫什么啊!
那只能查,上网、上国图查去。张丙说:
王甲又后悔了,说:那可麻烦死了。
赵丁倒是遇事有激情的人:没事!我去查!
张丙和王甲同时说:我们都得查,就你一个人哪查得过来,等你全部查清楚又该换人啦!
上网太慢,且资料不全,张丙哥仨都去了国家图书馆。查这种资料,张丙又有经验了。他清楚各省市都办有“党刊”,而这类杂志上经常会刊登各地党委政府人事任免的消息,并且各个部门的一把手名字刊登的非常清楚。
哥几个在国图查了几天,非常顺利。每当找到一个自己想找的人的名字时,心里一阵喜悦,竟然有一种满足感,就感觉像自己的一个熟人的名字一下子出现在“党刊”上,名字一下子亲切起来。
当然也有一小部分确实查不到,张丙有主意就说:实在查不出来,就把信寄给当地的组织部长,因为老干局的局长很多是组织部的一二把手兼职的,让组织部把信转给他们也行。
本来哥几个打算把对方的地址和姓名打出来然后贴到信封上,后来细想还是手写吧。老干部喜欢这样,岂止老干部,多数人还是喜欢手写的信封,这有亲切感。既然写当然是张丙来写,好孬张丙练过几年的钢笔书法速成,练得还真不错。王甲和赵丁的字写得太差,而且近段时间连笔几乎没摸过,全是坐在电脑前敲字。
一开始张丙忙活,你想全国各地一直到市级县级得不少信呢,张丙也从来没写过这么多字,权当是练练字吧,写着写着张丙还有点上瘾了,越看自己的字越美观。真有标准行楷的味道。王甲和赵丁在一旁瞧着不住地夸奖说,张丙不仅有思想,字也字得好,让人看着舒服,咱看着舒服,老干部也得舒服这不就是目的吗?
接下来把提前准备好的给老干部的征稿信整理好,一份一份的装进信封。哥仨好像流水线作业。张丙写信封,王甲装材料,赵丁忙着给信封粘口。仨人并没感觉到紧张。而且分工明确反而有一种趣乐,这些信函载着哥仨的希望发到了全国各地。
信函发出后,张丙哥仨像完成了一件作品,急切等待着收信人反馈的音信。
王甲说:用不了一个星期就有结果了。
赵丁说:用不了。离北京近的地方两天后就得有回音。老兄等着胜利的消息吧!
赵丁真说对了,刚刚过了两天,他们就接到了第一个电话。
张丙第一个抢着拿起电话。
对方说:你好!你是“中共中央《红灯》杂志社领导干部诗书画文集编委会”吗?
张丙强忍住激动,沉稳而不失热情的答道:是!事过几年张丙至今还很清楚地记得当时第一个电话,对方说话的语调和每一句话。
对方说:我是黄岛市委老干部局啊!你们的征稿函我们收到了!我们局长让我给你先去个电话,首先对你们表示感谢,局长很高兴你们邀请他参加这项工作。他说很有意义,我们局长平时就喜欢书法,字写得很好,现在正想加入省书法家协会。希望过几天他把作品寄给你们,能入选。只要能入选,我们局长答应买几本书。
张丙并没有插话,只是诚恳的回答:好好!
放下电话,哥仨大笑起来,这么快就有回音了!对方还十分感兴趣,一个完好的开局。
张丙也很激动,说:我连解释也没跟他解释,我想强调一下这是“中央”机关的一项重要活动,希望你们积极参加,他把电话就挂了。
王甲说:不用你解释,咱信上说的很清楚。
赵丁还有些好奇,问张丙:他电话里问咱们是哪里了吗?只听见你说是、好。
张丙说:他第一句话就问,你们是“中共中央”什么编委会,他特别强调了“中共中央”几个字。
王甲说:还真管用,咱成“中央”的了。
哥仨一致认为信封上多印几个字是多么的重要,你只印上“编委会”,对方肯定不会这么热情。
第一个电话的余兴未尽,电话又打进来了。
这次是王甲接的电话,王甲拿起电话。对方说:你好!这次对方是个慢性子的人。说完你好,停顿了有几秒种。
气氛有些尴尬,王甲赶忙说:喂!你好!我是“中共中央《红灯》杂志社领导干部诗书画编委会”。
对方笑了说:我是某某市老干部局的局长。接到你们的信我很高兴,我正好在参加市里的书法培训班,准备写几幅自己满意的作品给你们寄去,希望你们多提宝贵意见。谢谢你们!
等对方挂了电话,王甲说:对方说话一点不慌乱,是局长亲自打来的,这当官的当的时间长了就是有点底气,弄得我倒有些紧张。
张丙和赵丁哈哈大笑起来,说:你刚才主动说“中共中央编委会”那句话的时候,是一口气说出来的,声音还有些颤抖呢!
张丙说:碰到局长打来的电话,一定要沉稳,大大方方的。他虽然是局长,但我们是“中央”的,位置比他高,我们的口气要当然居高临下。
赵丁也笑着说:王甲就怵当官的。我就一点感觉没有,下一个电话我来接。
话音未落,真有电话打进来。赵丁赶忙拿起电话,也没等赵丁自我介绍,对方像第一个电话一样,先询问你们是“中共中央编委会吗?”赵丁回答是。想不到对方竟问:你们单位在哪?把赵丁吓了一跳,赵丁怎么也没想到对方问这个。
好在赵丁聪明反应快,答道:单位在万寿寺附近。赵丁说的是郑直和周路他们的办公室。
实际上对方并没有怀疑的意思,就热情地说,我们局长过段时间到北京开会,我是办公室的,他让我给你们打个电话,到北京时去看望你们,谢谢啊!然后对方就挂了电话。
放下电话赵丁有些回不过神来,对方的电话也让张丙和王甲有些吃惊,没有这思想准备。毕竟郑直他们那里才是真正的杂志社,这让张丙哥仨有些发慌。张丙心想,怎么把这事没提前想好呢!幸亏赵丁机灵,要么未免会出现尴尬局面。
王甲有点着急,对赵丁说:傻B,你怎么没问清楚他们参不参加征稿活动。
赵丁说:我还没来的及问呢!对方没别的想法,很热情,说到北京来看咱们。
啊!张丙和王甲说:来看咱们,把咱们当成“中央领导”了,真可乐哎!
张丙说:这是个问题,凡以后来电话询问办公地点就说郑直他们的地方,要真来人咱们就把他们往郑直杂志社领不是很合适吗?
张丙哥仨这才意识到,郑直和周路不让挂牌子的道理,这写字楼是不太像“中央杂志社”的机关办公地点。
尴尬了一阵后,奇怪的是沉寂了好长时间也没有电话再打进来,哥仨又有些失落。
张丙分析道:这很正常,这几个电话是离北京较近的地方,收到咱们的信快,拆开信就打的电话。
王甲和赵丁就说:这电话也论一拨一拨的。
正当快下班的时间,哥仨想要回到地下室吃饭的时候,电话铃又响起来了。
张丙赶忙拿起电话,这次也是对方先问是“中央编委会”吗?然后异常兴奋地说:局长安排办公室打的电话,局长对这次征稿态度非常积极。局长说了,不只是他要参加,他要组织全局的老干部都来参加,这是“中央”第一次搞这样的活动,要像完成上级交给的任务一样认真去落实。
当张丙很委婉地提到书出来后要买书时,对方竟很痛快地答应:买!当然要买!凡是参加征稿的都买!作品能入选“中央”的书是崇高荣誉啊!
张丙接完电话,“编委会”里又充满欢声笑语。哥仨确确实实切身感受到了“中共中央”这块牌子的无穷魅力。
李乙来的正是时候
这天晚上张丙的手机响了,先看了一眼来电显示,张丙忍不住低声说:嘿!李乙的电话。
李乙在电话里说,这么长时间了也没联系。张丙的手机现在换成北京的号码,是问了赵书记才给张丙联系上的。非常想念,哥几个发财了吗?张丙就在电话里说,眼下不愿让老家的一些熟人知道,跟谁也没联系,赶忙问李乙现在干什么呢,来北京玩两天吧!
李乙的工作也有了变化,他现在在市委保卫处上班,整天无所事事。照李乙的话说:市委有什么可保卫的?老百姓对市委都是敬而远之。
李乙在保卫处工作得并不顺心,那真是个养老的地方,虽说按时发工资,但年轻力盛的谁不愿意多挣点钱啊!就有个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