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北京假大空-第22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顿饭竟然花了不到一百元钱。这是张丙哥几个在北京请人吃饭花钱最少的一次。但是,很实诚,尤其是小刚叔叔说了好几句:咱们北京人!更是让哥几个感到舒坦。
有了自己的公车
春暖花开的时候,张丙他们的工作基本上结束了,把剩余书款全部办到位,跟郑直的杂志社也有了令双方都满意的交待。杂志社对张丙哥几个这一年多来的成绩非常满意,张丙能感觉到,杂志社的满意程度已经超出了对张丙哥几个预期的设想。这项工作的结束,恰恰意味着新的工作的开始,有了良好的基础,双方都早有打算了,还要开展大的项目,以期更上一层楼。确实需要买部车了。春节刚过去的一段时间里,关于车市的行情就已经开始了解,当时之所以没有马上买车,张丙和王甲感觉新的项目不能马上落实,且有一部分款项没有落实到位,所以暂时把全部精力放在落实书款上。现在到了谈大项目的时候,认识到有车的重要性了。
买车哥几个又动了一番脑筋。要买还不能买太好的车,也不能买档次太低的,高档车太扎眼,家用轿车当然不行。李乙这方面有经验,就建议买一部二手的中高档车。这正合张丙王甲的心意,刚下线的新车放哪儿都显眼。二手车看起来不是特别的招摇。最后哥几个选定了一辆八成新3。0威君。办好手续张丙哥几个开着车到了郑直周路的杂志社,郑直周路见了都说很合适。通过买车这事,也能看出张丙他们办事仔细有心计,并不是说有了钱盲目地瞎买。
这辆车不是很豪华很显眼,但作为机关公用车或者说商务用车,开到任何一个地方也不能算掉价。跟部门的同事讲起来,甚至能说是人家哥几个以前早就有车,一直没开过来。
看到郑直和周路很满意,张丙哥几个也都舒心了。就像又给郑直周路办了一件实事一样,脸上很有面子。因为办一件实事就证明了一次自己的能力。
周路说:张丙你们很会办事情!这车价能买辆崭新的奥迪1。8了!你们很会计划。
郑直说:你们出门办事也更方便了。
王甲直接了当地说:郑主编周主编,我们这主要是为了领导出行方便,按您们的级别早该配车了,咱们自己配,实际上是公车。
既然王甲说出来了,张丙也只好跟着说了句:早应该配公车,还真是啊!一直没有找到从心里满意的车。
李乙也赶忙答腔:我是专门给领导开车的。
郑直和周路都笑了,笑得很坦然。
重要的是为了工作。张丙说:工作是第一位的。
张丙说的是大家的心里话,郑直和周路也是这么想,不是为了工作方便,没必要买车。
既方便了工作,又能撑起面子,这不是两全齐美吗?这样的事情以后还要多做。
王甲甚至说:等以后事业发展了,郑主编周主编咱们一人弄一辆。
郑直说:这话说得早点,但不是不能实现!
周路说:到时候一人弄一辆家用轿车就行,现在家用微型车很便宜了。
张丙也笑着说:我们朝这方向努力吧!到时候不能买家用车,还得买上档次的,起码是广本一级的!
周路说:现在坐别克也说得过去。
郑直说:这就很好了。
王甲打趣地说:那现在咱们就得准备好,学开车啊,两位主编也得抽时间练练,学会自己开车,要不然等买了车还得雇司机可就麻烦了。
于是大家都说:对对对,得先学会开车。
实际上王甲不说,大家心里也明白,这车主要是为了郑直和周路买的,你像郑直和周路这种级别的,中直机关和国务院各部委管事的小官吏,大部分都能摸到自己的车。这车当然不是个人买的,更不提是私家车,多数是地方上为了好办事跑项目送的,单位领导也没心思细究这种事,就是领导问起来,一句话:开的是朋友的车,我哪有钱买车啊!但这车就跟私家车一样,可不就是我的车吗?看北京大街上跑的好多中档的所谓的私家车,好多归于此道,这也是北京与外地相比的又一特色。这是非常正常的现象。地方上求北京所在的各部委办事送钱送礼品,就不如弄辆车送上去,说:您开着玩去吧!
早些日子周路说的,等事业发展了先弄部车,就是基于这个道理。绝不是脑子发热脱口而出的,周路确实有些关系在各部委,眼看着年龄相仿,级别相等的公务员都开着公车或私车,没车的人脸上挂不住,在一起碰面不掉价吗?自己买得起车还不得十年以后的事了。所以利用自己工作的有利条件,也就是所谓的我有权你有钱,这是对等的交换,而且这种交换又比受贿来得合理和高明,一点风险也没有,一点负面影响也没有。所以说:没有真正的清水衙门,如果真正是清水一池,根本就不是衙门了。
有权就有利。和地方上比起来,哪怕是像副处级这样在中直机关国务院各部委随手一抓一大把的小官僚,只因为身居高位或者是要害部门,即便是给地方上办了一件应该办或者是提前办成一件事没有拖沓,就会有相应的回报。
应该办的事太多了,全国各地那么多地方上的事都应该办,那先给谁办后给谁办,甚至不给你办也能说出充足的理由,这时候你要是急得破口大骂一点用也没有。唯一的成功范例就是跟他们增进友谊,加深情感,别无他途。
郑直周路在这之前之所没能成为有车一族,是因为他们从没有给外地人直接办成过一件象模象样的实事,顶多就是经常被人请出去吃几顿饭,也就是这么巧,中央机关杂志社这样的高位能被张丙哥几个所用,这方面周路比郑直更率真,既然办成了一件比较大的实事,这不也有相应的回报了吗?而且这种实事纯粹是利国利民的,没有一点负面影响,遗憾的是早先没有掌握住这种契机。
张丙几个从郑直他们杂志社出来,开车上了三环,都有些新鲜,有了自己的车。这新鲜劲恐怕每一个刚拥有了自己私车的时候都会有的心情。想起哥们所说,一个工薪族好容易凑钱买了车,当天那兴奋劲一直亢奋不下,等到半夜睡不着觉,叫上老婆走!我带你到长安街兜兜风去!这样的事例此刻张丙哥几个能认识到,细节是完全真实的。那种微型车已经走入百姓家的报道纯粹是车商的诱导,要想真正让家用轿车进入寻常百姓家消费起码得十年以后。
张丙提议,沿着北京几个主要商圈看看。哥几个心想,有了车张丙兄是否更注重商务了,就咱哥几个这份聪明才智,干点实业未必不行。谁也说不准,多少年以后他们其中会产生大的商家。有了资金还想获取更大的资金这是每个人正常的心理,有了这个心理,就会很自然地注意城市的每一处变化,这个变化主要是指雄厚的资金堆积起来的东西,比如说东方广场。
李乙开着车载着张丙哥几个,仿佛又回到他们初次驾车在长安街上来回驰骋观景的那一刻,李乙不由得感慨万千,既激动又惆怅。
李乙说:仿佛回到从前,恍如隔世。
王甲说:昔非今比,这是咱自己的车。
张丙说:自由,自由不是每个人追求的最高人生境界吗?好好地把握住自己的命运吧!
赵丁也来了情绪,竟然背起了张丙的诗。
昨日的星辰已泛在天空
没有辉煌,遗恨却夹杂在平淡中留恋已坠落的流星不能熨平的心
……
王甲大叫起来,好小子,你怎么把张丙的诗背得这么熟,我的诗你连看也没看过吧!
张丙也一阵感动,赵丁什么时候读过我的诗啊!这孩子已经成熟得和我们一样知道怀旧了?
赵丁却大笑起来,怎么样,这心境,我谈的是李乙现在的心情,心绪的起伏是不能熨平的。
李乙说:不对,我现在只是有了四九年的感觉,什么意思知道吗?
赵丁来的很快,说:解放了!就这感觉。
哥几个都笑了,这种快乐是真正的无拘无束。
车沿着中关村转了一圈,然后往南直奔上地。那片新耸立起的所谓新生态商务楼绕了一遭,哥几个感觉新奇,这些新的建筑物从构造到建材都有别与传统的建筑物,这就是新时代的典型产物,已经区别于八九十年代的中国现代文学馆,更甚至于五六十年代的北京火车站。就像人们着装一样,每一座建筑物的营造者最突出的观念也应该是有别于过去的时代感。
再一个大的商圈就是金融街,在王甲的感受中,北京的金融街靠东侧是一处最有魅力的建筑群,它的震憾力能超过王府井的东方广场和现在的CBD国贸那一片,透着商务的贵族气。
车穿过金融街,路过百盛和中央工艺美术馆又上了长安街,北京的第三个大商务圈应该说是东方广场的群体建筑,它把西单东单,金街银街连为一体,这片应该算中西文化,古老和现代结合的最好的北京的一处商圈。东方广场,张丙哥几个进去转过几次,每次都有进入迷宫的感觉,这个硕大的宫殿在北京目前是最具有整体感的商圈。
第四个商务圈,也是最大的区域就是CBD,它已经有了规划且正在实施过程中,但眼下不免零乱,混杂,这里更像是当今的中国大陆的一个缩影,以与日俱增的趋势将成为全北京最具生命力和朝气的商务集中地,最大的工地就会变为最大的市场。
几处全北京最具活力的地方,张丙哥几个逛了个遍,再次尝到自驾车出行的乐趣,这次跟上次比起来,哥几个已经少了激动,更多的是想参与其中建设的愿望,但这种愿望是此涨彼消的,冷静下来只剩下空洞的联想。
近来北京竟然有了“新北京一日游”项目,组织市民或来京的游览者,统一乘大巴沿北京最繁华的地段一日游,感受北京近年来的变化,这种变化最主要就是让游览者见一见北京新兴的建筑群体,这几处著名的商务圈,最能体现北京的繁荣和日新月异的城市变化,所谓新,组织者大概就是直指最新的高耸入云的大厦,反映北京的建设成就,这就是新北京的概念。
这种走马观花式的“新北京一日游”,除了让游览者满足暂时的新奇感觉之外,剩下的就是更不满足。对于八成以上的游览者来说,那些贵气,高档的商务酒店,他们一辈子也没有机会涉足其中,这绝对是中肯的预言。因为每到圣诞节前后,这些酒店的住宿使用率差不多只占到20%,可见,还甭说是一般的游览者,北京市的市民,有几个能真正置身过这些代表新北京的大家伙当中呢!
一过圣诞节,五星级酒店至少有一半是空置的,这真是感受新北京激情中的空落情怀。
张丙哥几个驾驶着自己的公车,畅游北京,也算是体验到“新北京一日游”的主题。
虽说是公车,是为了郑直和周路的杂志社添置的,但车是属于张丙他们自己的,这方面从心理上比郑直和周路还有优势,这就是财富的力量。
相比乘坐大巴游览新北京的百姓,几个商务圈游下来,张丙哥几个更有理性的分析和心态的成熟。
我们自己的新北京!才是真正的新的开始。
来北京办事的老家人
现在张丙他们老家的熟人已经时常同他们联系了。以前的亲朋好友也恢复了彼此的往来,来北京办事或旅游。抽时间或者特意来跟张丙哥几个见见面。赵书记已经去了省里,这不再是重要的事情,偶尔谈及一句:赵书记是个好人。重要的是张丙哥几个已经今非昔比了,事业有成,关键是“中央有人”。寒喧中老家来人免不了露出仰慕的神情。张丙哥几个根据来人的不同角色也有不同的谈话内容,对于哥几个从事的工作从不深谈,主要介绍郑直他们杂志社,中直机关的一些内幕和小道消息,或者还是张丙经常提到的,正在策划大型的电视连续剧,或是正与国务院各部委合作,或是中直机关搞得电视政论片,说的这些都是一般人触及不到或者说是听起来感觉很新鲜的东西,来人了解得或深或浅,但没有一个真正听明白的,从北京回到老家逢人便说的一句话就是:张丙他们几个真有本事。
也有抱着目的直奔张丙来办私事的。当年张丙一个旧友,现在老家市里一个区任工商局长,打听到了张丙的手机号,到北京跟张丙联系上了,说是见面叙叙旧。
等张丙跟工商局长见了面,因为以前关系比较熟。工商局长直接了当地说,来北京找找关系,想弄个副区长当当。此时的张丙对官场上的升迁迂迥已经很厌恶了,但碍于情面,或者对老熟人的态度上多少有些虚荣心。就答应帮忙托托关系。张丙心想,我他妈的现在纯粹是一个体户,多么轻松啊!竟然还想能通过我提官的!人当了小官就想当大官,官迷心窍啊!
张丙想到了孙良,因为钱科的关系,张丙跟孙良也有了多次接触。上次钱科答应了书号的事,实际上过了几个月以后,真正的书号才让张丙拿到手。这期间,张丙哥几个还请钱科和孙良吃过几次饭。每次孙良都会说那句话:有事您说话。而且态度很认真,有时态度诚恳得竟像吃过张丙的几次请,不办点事有些说不过去。实际上张丙请吃饭多数是为了钱科,钱科和孙良经常在一起聚聚,所以通过钱科张丙跟孙良也热乎起来,有时张丙哥几个跟老家的熟人闲聊时也会吹牛B说:有个哥们儿中组部很有关系。
张丙先跟孙良电话联系了一下,说是老家的一个熟人想托他跑跑关系,跟孙良见面认识认识吃顿饭。
孙良很痛快地答应说:行啊!叫上钱科。
老家的工商局长自己带车来的,他让张丙上了自己的车。张丙明白这种场合当事人不喜欢更多的人参与,张丙一个人陪着就行。
吃饭的地点还是选在上次的娱乐城。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