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伤寒杂病论 >

第15部分

伤寒杂病论-第15部分

小说: 伤寒杂病论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右三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眼。寒多者加生姜成一斤;痛多而呕者,加橘皮二两,白术一两;加生姜者,亦加水五升,煮取三升二合,分温三服。

  寒疝,腹中痛,手足不仁,若逆冷,若身疼痛,灸刺诸药不能治者,乌头桂枝汤主之。

  乌头桂枝汤方

  乌头五枚

  右一味,以蜜二升,煮减半,去滓,以桂枝汤五合,解之,

  令得一升,初服二合,不知即服三合,又不知加至五合,其知者如醉状,得吐者为中病。

  病人睾丸,偏有大小,时有上下,此为狐疝,宜先刺厥阴之俞,后与蜘蛛散。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 桂枝一两

  右二味,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再服,蜜丸亦可。

  寸口脉浮而迟,浮则为虚,迟则为劳;虚则卫气不足,劳则荣气竭。

  趺阳脉浮而数,浮则为气,数则消谷而大坚,气盛则溲数,溲数则坚,坚数相搏,即为消渴。

  消渴,小便多,饮一斗,小便亦一斗者,肾气丸主之。

  肾气丸方

  地黄八两 薯蓣四两 山茱萸四两 泽泻三两 牡丹皮三两 茯苓三两 桂枝一两 附子一枚(炮)

  右八味,末之,炼蜜和丸,如梧子大,酒下十五丸,渐加至二十五丸,日再服,白饮下亦可。

  消渴,脉浮有微热,小便不利者,五苓散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去皮) 泽泻一两六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

  右五味,为末,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

  消渴,欲饮水,胃反而吐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泽泻田两甘草二两桂枝二两白术三两生姜

  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消渴,欲得水而食饮不休者,文蛤汤主之。

  文蛤汤方

  文蛤五两麻黄三两甘草三两生姜三两石膏五两杏仁

  五十枚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汗出即愈,若不汗,再服。

  小便痛(门C必),下如粟状,少腹弦急,痛引脐中,其名曰淋,此热结在下焦也,小柴胡加茯苓汤主之。

  小柴胡加茯苓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二两 半夏半升(洗) 甘草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茯苓四两

  右八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辨霍乱吐利病脉证并治
  问曰:病有霍乱者何?答曰:呕吐而利,此名霍乱。

  师曰:霍乱属太阴,霍乱必吐利,吐利不必尽霍乱。霍乱者,由寒热杂合混乱于中也。热气上逆故吐,寒气下注故利,其有饮食不节,壅滞于中上者,竟上则吐,下者,竟下则利,此名吐利,非霍乱也。   

  问曰:病有发热,头痛,身疼,恶寒,吐利者,此属何病?答曰:此非霍乱,霍乱自吐下,今恶寒,身疼,复更发热,故知非霍乱也。

  霍乱呕、吐、下利,无寒热,脉濡弱者,理中汤主之。

  理中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右四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先吐,后利,腹中满痛,无寒热,脉濡弱而涩者,此宿食也,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主之。

  白术茯苓半夏枳实汤方

  白术三两 茯苓四两 半夏一升 枳实一两半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

  胸中满,欲吐不吐,下利时疏,无寒热,腹中绞痛,寸口脉弱而结者,此宿食在上故也,宜瓜蒂散。

  瓜蒂散方

  瓜蒂一分 赤小豆一分

  右二味,杵为散,以香豉七合,煮取汁,和散一钱匙,温服之,不吐者少加之,以快吐为度而止。

  霍乱呕、吐,下利清谷,手足厥冷,脉沉而迟者,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一两半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人参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眼。

  吐、利,发热,脉濡弱而大者,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主之。

  白术石膏半夏干姜汤方   

  白术三两 石膏半斤(棉裹) 半夏半升(洗) 干姜二两

  右四味,以水六升,煮取三升,去滓,分温三服。渴者加人参二两,黄连一两。

  呕吐甚则蚘出,下利时密时疏,身微热,手足厥冷,面色青,脉沉弦而紧者,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主之。

  四逆加吴茱萸黄连汤方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人参二两 吴茱萸半升 黄连一两

  右六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服。

  霍乱吐、利,口渴,汗出,短气,脉弱而濡者,理中加人参括蒌根汤主之。

  理中加人参括蒌根汤方

  人参四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括蒌根二两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饮水即吐,食谷则利,脉迟而弱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

  理中加附子汤方

  人参三两 白术三两 甘草三两 干姜三两 附子一枚

  右五味,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

  腹中胀满而痛,时时上下,痛气上则吐,痛气下则利,脉濡而涩者,理中汤主之。(方见前)

  霍乱证,有虚实,因其人本有虚实,证随本变故也,虚者脉濡而弱,宜理中汤;实者脉急而促,宜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理中汤方见前)

  葛根黄连黄芩甘草汤方

  葛根半斤 黄连三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右四味,以水八升,先煮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去滓,分温再服。

  霍乱,转筋,必先其时已有寒邪留于筋间,伤其荣气,随证而发,脉当濡弱,反见弦急厥逆者,理中加附子汤主之。(方见前)

  霍乱,已,头痛,发热,身疼痛,热多,欲饮水者,五苓散主之;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主之。

  五苓散方

  猪苓十八铢 白术十八铢 茯苓十八铢 桂枝半两 泽泻一两六铢

  右五味,捣为散,以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多饮暖水,汗出愈,将息如法。

  理中丸方

  人参三两 干姜三两 甘草三两 白术三两

  右四味,捣筛,蜜和为丸,如鸡子黄大,以沸汤数合和一丸,研碎温眼,日三服,夜二服,腹中未热,可益至三四丸。

  伤寒其脉微涩者,本是霍乱,今是伤寒,却四五日,至阴经上,若转入阴者,必利;若欲似大便,而反失气,仍不利者,此属阳明也,便必鞕,十三日愈。所以然者,经尽故也。

  下利后,便当鞕,鞕则能食者,愈;今反不能食,到后经中,颇能食,复过一经亦能食,过之一日当愈,不愈者,不属阳明也。

  伤寒脉微而复利,利自止者,亡血也,四逆加人参汤主之。

  四逆加人参汤方

  甘草二两(炙) 附子一枚(生用去皮破八片) 干姜一两半 人参三两

  右四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吐、利止,而身痛不休者,当消息和解其外,宜桂枝汤。

  桂枝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劈)

  右五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将息禁忌如太阳法。

  吐、利,汗出,发热,恶寒,四肢拘急,手足厥冷者,四逆汤主之。(方见前)

  既吐且利,小便复利而大汗出,下利清谷,内寒外热,脉微欲绝者,四逆汤主之。(方见前)

  吐已下断,汗出而厥,四肢拘急不解,脉微欲绝者,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主之。

  通脉四逆加猪胆汁汤方

  甘草二两(炙) 干姜三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猪胆汁半合 人参二两

  右五味,以水三升,先煮四味,取一升,去滓,纳猪胆汁搅匀,分温再服。

  吐、利后,汗出,脉平,小烦者,以新虚不胜谷气故也


辨痉阴阳易差后病脉证并治
  太阳病,发热,无汗,而恶寒者,若脉沉迟,名刚痉。

  太阳病,发热,汗出,不恶寒者,若脉浮数,名柔痉。

  太阳病,发热,脉沉而细者,名日痉,为难治。

  太阳病,发汗太多,因致痉。

  风病,下之则痉,复发汗,必拘急。

  疮家,不可发汗,汗出则痉。

  病者身热足寒,颈项强急,恶寒,时头热,面赤目赤,独头动摇,卒口噤,背反张者,痉病也。若发其汗,寒湿相得,其表益虚,则恶寒甚,发其汗已,其脉如蛇,暴脉长大者,为欲解;其脉如故,及伏弦者,为未解。

  夫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

  痉病,有灸疮者,难治。

  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儿儿然,脉反沉迟,此为痉,括蒌桂枝汤主之。

  括蒌桂枝汤方     

  括萎根三两 桂枝三两(去皮) 甘草二两(炙) 芍药三两 生姜二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六味,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日三服。

  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气上冲胸,口噤不得语,欲作刚痉者,葛根汤主之。

  葛根汤方   

  葛根四两 麻黄三两(去节) 桂枝二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麻黄葛根减二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覆取微似汗,不汗再进一升,得汗停后服。   

  痉病,手足厥冷,发热间作,唇青目陷,脉沉弦者,风邪入厥阴也,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主之。

  桂枝加附子当归细辛人参干姜汤方

  桂枝三两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当归四两 细辛一两 附子一枚(炮) 人参二两 干姜一两半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十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四升,去滓,温服一升,日三服,夜一服。

  痉病,本属太阳,若发热,汗出,脉弦而实者,转属阳明也,宜承气辈与之。

  痉病,胸满,口噤,卧不著席,脚挛急,必介齿,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方

  大黄四两(酒洗) 厚朴半斤(去皮) 枳实五枚(炙) 芒硝三合

  右四味,以水一斗,先煮枳实、厚朴取五升,去滓,纳大黄,煮取二升,去滓,纳芒硝,更上微火一两沸,分温再服,得一服下者,止后服。

  伤寒阴阳易之为病,其人身体重,少气,少腹里急,或引阴中拘挛,热上冲胸,头重不欲举,眼中生花,膝胫拘急者,烧裩散主之。

  烧裩散方

  右剪取妇人中裩,近隐处,烧灰,以水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即利,阴头微肿则愈,妇人病取男子裩裆烧,和服如法。

  大病差后,劳复者,枳实栀子豉汤主之;若有宿食者,加大黄如博棋子大五六枚。

  枳实栀子豉汤方  

  枳实三枚(炙) 栀子十四枚(劈) 香豉一升(棉襄)

  右三味,以清浆水七升,空煮取四升,纳枳实、栀子煮取二升,纳香豉更煮五六沸,去滓,温分再服,覆令微似汗。

  伤寒差已后,更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脉浮者,以汗解之;脉沉实者,以下解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八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炙)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切) 大枣十二枚(劈)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更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牡蛎泽泻散方

  牡蛎 泽泻 括蒌根 蜀漆(洗去腥) 葶历(熬) 商陆根(熬) 海藻(洗去腥)

  右七味等分,异捣,下筛为散,更入臼中治之,白饮和服方寸匙,日三服,小便利止后服。

  大病差后,喜唾,久不了了,胸上有寒也,当以丸药温之,宜理中丸。(方见霍乱)

  伤寒解后,虚赢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汤主之。

  竹叶石膏汤方

  竹叶二把 石膏一斤 半夏半升(洗) 人参三两 麦门冬一升 甘草二两(炙) 粳米半升

  右七味,以水一斗,先煮六味,取六升,去滓,纳粳米,煮米熟,汤成去米,温服一升,日三服。

  大病已解,而日暮微烦者,以病新差,人强与谷,脾胃之气尚弱,不能消谷,故令微烦,损谷则愈。


辨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并治
  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默,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欲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灵者,身形如和,其脉微数,每溺时头痛者,六十日乃愈。若溺时头不痛,淅淅然者,四十日愈。若溺时快然,但头眩者,二十日愈。其证或未病而预见,或病四五日始见,或病至二十日,或一月后见者;各随其证,依法治之。

  百合病,见于发汗之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

  百合知母汤方

  百合七枚 知母三两

  右二味,先以水洗百合,渍一宿,当白沫出,去其水,另以泉水二升,煮取一升,去滓,别以泉水二升,煮知母取一升,去滓,后合煎取一升五合,分温再服。

  百合病,见于下之后者,百合滑石代赭汤主之。

  百合滑石代赭汤方

  百合七枚 滑石三两 代赭石如弹丸大(碎棉裹)

  右三味,以水先洗,煮百合如前法,别以泉水二升,煮二味,取一升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