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老子道德经校释 >

第21部分

老子道德经校释-第21部分

小说: 老子道德经校释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成疏曰:“将为学道之先,父亦本也。”是成亦作“学父”。成疏引顾欢曰:“其

■学之本父也。”则顾本作“■”,“学”为“■”省。说文曰:“■,觉悟也。”
各本作“教父”。
谦之案:“教父”即学父,犹今言师传。方言六:“凡尊老,南楚谓之
父。”“将”字与庄子德充符“丘将以为师”之“将”义合。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
右景龙碑七十三字,敦煌本、河、王本同,傅本七十九字,范本八十

字。河上本题“道化第四十二”,王本题“四十二章”,范本题“道生一章第
四十二”。

第四十三章


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

罗振玉曰:敦煌本无“骋”字。

彭耜曰:叶梦得无“骋”字,达真子“坚”作“刚”。

谦之案:诸河、王本及傅本同此石。范本作“天下之至柔,驰骋于天
下之至坚”,并云:“淮南子有‘于’字,与古本合。”案淮南子原道、道应
二篇今本引此均无“于”字,与范所见不同。又御览木部一亦引“坚”作“刚”。

无有入于无闻。

严可均曰:御注、河上、王弼无“于”字,傅奕、淮南子作“出于无
有,入于无间”。

魏稼孙曰:“无有入于无闻”,“闻”疑碑误。“闻”释“间”,严误。

焦竑曰:古本淮南子并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

范应元曰:间,隙也。傅奕、严遵同古本。案今严本作“无有入于无
间”。

刘师培曰:案淮南原道训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此老子古本也。
王本亦有“出于”二字。王弼上文注云:“气无所不入,水无所不出于经。”
注文“无所不出于经”,当作“无所不经”,与上“无所不入”对立。“出于”
二字必“无有”上之正文。

盖王本亦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而“出于”二字误入注文也。傅
奕本与淮南同。

刘文典曰:今本老子河上公章句“偏用第四十三”作“天下之至柔,
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无有”上敓“出”字,可据淮南子引文增。
道应篇引作“出于无有,入于无间”,疑后人改之也。老子注:“无有,谓道
也。道无形质,故能出入无间。”是所见本尚未敓“出”字。

王道曰:无间,无隙也。寻丈之水,能浮万斛之舟;六尺之辔,能驭
千里之马。至柔驰骋至刚者,此类是也。天地之气,本无形也,而能贯乎金
石;日月之光,本无质也,而能透乎蔀屋。无有入于无间者,此类是也。

是以知无为有益。

严可均曰:御注作“是以知无为之有益益”,河上、王弼有“之”字,
不重“益”字。魏稼孙曰:严举御注“之”字“益”字,失校御注“是”上
“吾”字。

罗振玉曰:景龙本、敦煌本均无“吾”字、“之”字。

谦之案:诸河、王本均作“吾是以知无为之有益”,景福、室町、范本
同,“无”作“无”。顾欢作“吾是以知无为有益”,彭耜作“是以知无为之
有益也。”不言之教,无为之益,天下希及之。

谦之案:傅本“希”作“稀”,下有“矣”字。范本、景福本“无”作
“无”。此所云即七十章“吾言甚易知,甚易行;天下莫能知,莫能行”之
旨。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无韵。高本汉、奚侗:坚、间为韵。按坚,真
部,间,元部,此元、真通韵。薛蕙曰:“堅猶剛強,不曰剛曰強,變文■
韻也。”右景龙碑三十八字,敦煌本三十七字,河、王本三十九字,傅本四
十四字,范本四十二字。河上本题“遍用第四十三”,王本题“四十三章”,
范本题“天下之至柔章第四十三。”


第四十四章

名与身熟亲?身与货熟多?得与亡熟病?谦之案:“熟”,各本作“孰”,
“孰”,“熟”古通用。“亡”字,李道纯、张嗣成作“失”,马叙伦曰:“后
人妄改也,亡与病韵。”“孰多”之“多”训重。奚侗曰:“说文:‘多,重也。’
谊为‘重叠’之重,引申可训为‘轻重’之重。汉书黥布传‘又多其材’,
师古注:‘多犹重也。’”是故甚爱必大费,多○必厚亡。

严可均曰:“是故甚爱”,河上无“是故”。

谦之案:景福、柰卷、室町、顾欢均无,诸王本、敦、遂及韩诗外传
九引有。吕氏春秋侈乐篇高注引老子曰:“多藏厚亡。”碑本“○”即“藏”
字之别构。

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严可均曰:“故知足”,各本无“故”字。

罗振玉曰:此句之首,景龙本、敦煌本皆有“故”字。

谦之案:遂州、严本亦有“故”字。又罗卷“辱”作“厚”,误。

李翘曰:韩诗外传九引老子自四十四章至四十六章止,中文字稍有不
同。“知足不辱”句,淮南道应训引同。汉书疏广传:“受曰:‘吾闻知足不
辱,知止不殆。功遂、身退,天之道也。’”后汉书张霸传引一句同。“知足
不辱,知止不殆”,韩非子六反篇引二句同,淮南子人间训引三句同,惟“长”
作“修”,淮南书讳父名也。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身、亲韵(真部),货、多韵(歌部,货,平
声),亡、病韵(阳部,亡,平声、病音旁)。爱、费韵(脂部,爱音懿),
藏、亡韵(阳部),足、辱韵(侯部),止、殆、久韵(之部)。姚文田分足、
辱为一韵(六屋入声),止、殆、久为一韵(四之上声)。邓廷桢:“久”字
无韵,云:“以上七句,皆本句五字四字中自为韵,如诗‘于嗟乎驺虞’,‘日
居月诸’之例。”江有诰曰:“货”,呼卧切。

按古有平声,当与戈部并收。老子立戒篇“身与货孰多”为句中韵,“不
贵难得之货”与过为协(唐韵四声正三十九过)。又曰:“病”,皮命切。按
有平声,读皮羊切,当与阳部并收。老子立戒篇“得与亡孰病”,亡、病为
句中韵(四十三映)。又古韵总论曰:古人有一句一转韵而韵在句中者,如
老子“名与身孰亲”七句,“我无为而民自化”四句。马叙伦毛诗正韵后序
引此章曰:身、亲、货、多、亡、病、爱、费、藏、亡、足、辱、止、殆、
久,皆句中韵也。

右景龙碑本四十字,敦煌本同,河上本三十七字,王、傅、范本三十
九字。河上本题“立戒第四十四”,王本题“四十四章”,范本题“名与身孰
亲章第四十四”。

第四十五章


大成若■,其用不弊。

谦之案:“■” ,各本作“缺”,意林卷一引经及河上公注均作“鈌”,
宋刊河上本作“■”。马叙伦曰:“‘鈌’‘■’并‘缺’之讹,六朝俗书‘缶’
旁与‘垂’旁往往相乱。‘缶’写成‘○’,因复误为‘金’也。”“弊”字,
傅奕、彭、赵及韩诗外传九均作“敝”。韵会小补曰:“敝,笔别切,老子云
云。”是方日升所见本作“敝”。

毕沅曰:“‘敝’,河上公、王弼作‘○’。”是毕所见河、王本作“○”。
今诸河、王本皆作“弊”,同此石。

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谦之案:敦煌、遂州、傅、范本及文选魏都赋注、赠陆机出为吴王郎
中令诗注、一切经音义五一“盈”均作“满”。傅、范“冲”作“盅”。范应
元曰:“‘大满若盅’,郭云、王弼同古本。”是范所见王本亦作“满”。

案作“盈”是也。“满”字以避汉惠帝讳而改(蒋锡昌说)。各本作“盈”,
“盈”字是故书(马叙伦说)。“冲”,从傅、范本作“盅”,是也。字亦作“冲”。
准南原道“冲而徐盈”,注:“虚也。”此“大盈若冲”,即大盈若虚也。

又案“大盈”与上文“大成”相对成文,“成”即“盛”字。盛与盈皆
从皿,为饮食用古器物。马叙伦曰:“案‘成’为‘盛’省。说文曰:‘盛黍
稷在器中以祀者也。’引申谓器曰盛,礼丧大记‘食粥于盛’是也。此文‘盛’
‘缺’相对。说文:‘缺,器破也。’”谦之案“盈”亦器也,说文:“○,满
器也,从皿○。”引申谓满贮为盈。

“大盈若冲”,“冲”宜作“盅”,说文皿部:“○,器虚也,从皿,中声。
老子曰:‘道盅而用之。’”器虚对器满而言,言大盈之器,有如虚中之器,
则其用不穷也。

大直若屈,谦之案:诸河、王本同,傅、范“屈”作“诎”。罗卷“直”
作“真”,误。

范应元曰:诎音屈,枉曲也。太史公司马谈同古本。

马叙伦曰:各本及淮南道应训、后汉书荀爽传注引并作“屈”。说文:
“屈,无尾也。”“诎,诘诎也。”“■,头颉■也。”“○,蛣○也。”是诘诎
为屈曲之义。古书“屈申”字亦多用“诎”。又案此下当有“其用不屈”一
句。

孙诒让曰:案韩诗外传九引老子“屈”亦作“诎”,与傅本正同,“大
巧若拙”句在“大辩若讷”下,下又有“其用不屈”四字。以上文“其用不
弊”、“其用不穷”二句例之,则有者是也。韩所据者,犹是先秦、西汉古本,
故独完备。魏、晋以后本皆挩此句矣。

大巧若拙,大辩若讷。

罗振玉曰:“讷”,敦煌本作“吶”。

谦之案:李道纯本、楼正本“辩”作“辨”。庄子胠箧引“大巧若拙”
句,淮南道应训引上二句,并与此同。韩诗外传九引作“大辩若讷,大巧若
拙,其用不屈”,牟子理惑论引作“大辩若讷,大巧若拙”,二句倒置。

易顺鼎曰: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篇“大巧若拙”下又云“是以赢而若
诎”,疑所据本有“大赢若诎”一句,无“大辩若讷”一句。

躁胜塞,静胜热,魏稼孙曰:“躁胜塞”,御注“塞”作“寒”,严失校。

谦之案“塞”,诸本作“寒”,此误字。“静”,傅本作“靖”,下同。又
“躁”字,马叙伦曰:“‘躁’,说文作‘趮’,疾也,今通作‘躁’。此当作


‘燥’。”案:马说是也。释名:“躁,燥也,物燥乃动而飞扬也。”释言语:
“燥,焦也。”说文:“燥,干也。”严遵道德指归论大成若缺篇曰:“故阴之
至也,地裂而冰凝,清风飂冽,霜雪严凝,鱼鳖蛰伏,万物宛拳。当此之时,
一处温室,临炉火,重狐貉,袭毳绵,犹不能御也;及至定神安精,动体劳
形,则是理泄汗流,捐衣出室,暖有余身矣。”此以“动体劳形”释“躁”
字,虽有见地,然欲以此说明“处温室,临炉火,重狐貉,袭毳绵”,不足
以胜寒,则与常识所见不同,此盖误于以“躁”为“趮”之说。实则“躁”
者燥也,“燥”乃老子书中用楚方言,正指炉火而言。诗汝坟释文曰:“楚人
名火曰燥,齐人曰毁,吴人曰■。”老子楚人,故用“躁”字。“躁胜寒”与
“静胜热”为对文。

“静”与“■”字同,楚辞“收潦而水清”,注作“■”。说文:“■,从
水,静声。”意谓清水可以胜热,而炉火可以御寒也。

清静以为天下正。

严可均曰:“以为天下正”,各本无“以”字。

谦之案:景福、邢玄、室町、顾欢、傅、范本均有“以”字。范“清”
上有“知”字,云:“古本有‘知以’二字。”“清静”,严本与文选扬雄解嘲
注引作“能清能静”。

“正”,遂州本作“政”,敦煌本作“正”,不作“政”,武内误校云:“敦、
景、遂三本作‘政’。”马叙伦曰:各本及文选东征赋注引作“清静为天下正”。

祝Ш由献⒃唬骸澳芮迥芫玻蛭煜鲁ぁ!笔呛由献鳌澳芮迥芫玻
下正”。成疏曰:“清虚宁静,可以自利利他,以正治邪,故为天下正。”则
成作“清静以为天下正”。史记老子传曰:“李耳无为自化,清静自正。”盖
节文。

【音韵】此章江氏韵读:缺、敝韵(祭部,敝音蹩),冲、穷韵(中部),
屈、拙、讷、热韵(脂、祭通韵,屈音缺,拙协音梲,讷协奴月反)。静、
正韵(耕部)。邓廷桢:缺、弊韵,云:“‘弊’音在祭部,‘缺’则祭部之入
声也。”谦之案:姚文田与江同,邓廷桢、高本汉、奚侗、陈柱均不以“热”
字为韵。李道纯曰:“弊”协韵作“鳖”。顾炎武唐韵正十六屑:“缺”去声
则苦惠反,亦作“■”。老子:“大成若■,其用不○。大盈若冲,其用不穷。”
右景龙碑本四十一字,敦煌本、河、王本四十字,傅、范本四十二字。河上
本题“洪德第四十五”,王本题“四十五章”,范本题“大成若缺章第四十五”。

第四十六章

天下有道,却走马以○;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

罗振玉曰:“粪”,敦煌本作“○”,乃“粪”之别构。

谦之案:碑本同。又罗卷“戎”误作“我”,罗失校。“粪”,傅本作“播”。
毕沅曰:“‘粪’‘播’古字通用。”玉篇:“播,种也。”疑老子此处或有播种
之义。

彭耜曰:“朱文公本‘粪’下有‘车’字,谓以走马却粪车也。顷在江
西见有所谓粪车者,方晓此。”吴澄曰:“‘粪’下诸家并无‘车’字,惟朱


子语录所说有之,而人莫知其所本。今按张衡东京赋云‘却走马以粪车’,
是用老子全句,则后汉之末,‘车’字未阙,魏王弼注去衡未远,而已阙矣。
盖其初偶脱一字,后人承舛,遂不知补。

车、郊协韵,阙‘车’字则无韵。”谦之案:车、郊无韵,说见下。

易顺鼎曰:按文子精诚篇云:“惟夜行者能有之,故却走马以粪,车轨
不接于远方之外。”或以“车”字连上读,亦可为吴说作证。然淮南览冥训
云:“故却走马以粪,而车轨不接于远方之外。”“粪”下有“而”字,则“车
轨”当连读矣。高注云:“‘却走马以粪”,老子词也,止马不以走,但以粪
粪田也。一说:国君无道,戎马生于郊,无事走马以粪田也,故兵车之轨不
接远方之外。”淮南有许慎、高诱两注,此一说疑许注,而与高义同。东京
赋薛综注亦引老子“却走马以粪”,是汉末传老子者皆无“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