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 >

第14部分

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第14部分

小说: 现代国际关系史教学大纲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结束冷战的国际运动》一书中详细考察了国际核物理学家阻止核战争运动等国际和平运动、裁军运动在斯大林死后近40年东西方冲突及结束冷战中的作用,认为这些运动“在帮助苏联领导人米哈伊尔·戈尔巴乔夫结束冷战的努力中获得了最大的成功。”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一词即源自国际和平运动。4、认为核武器在结束冷战中起了重要作用。威廉·弗格勒在《向后退:核武器控制与冷战的结束》一书中认为核武器谈判是结束冷战的历史性转变的中心,“没有这些军备控制成就冷战的结束也是难以想像的。”5、认为“冷战的结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外交和军事行动以及苏联集团内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剧变的结果。这是一种把冷战的结束看作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的观点。冷战的结束是一个错综复杂的外交和军事行动以及苏联集团内所发生的社会和政治剧变的结果。这是一种把冷战的结束看作是诸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的观点。此外,还有学者强调了第三世界在结束冷战中的作用。如托马斯·G·帕特森在《冷战为什么结束:拉丁美洲的作用》一文中指出拉美国家通过使美苏认识到他们对世界事务的主宰正在下降,对外冒险的代价太高,国际体系更加危险,核武器必须削减,帮助结束了冷战。冷战结束的原因是冷战史研究的重要内容,对它的研究只是刚刚起步。由于这一时期冷战双方的档案尚未大量解密,对它的深人研究、揭开庐山真面目还有待时日。
(5)揭露美国对苏联的秘密战。近年来美国冷战史研究最引人注目的或许便是对一些最隐秘东西的揭露了。冷战结束苏联解体后,美国政府认为已无大忌,逐渐将一些冷战时期制订的如何破坏、瓦解苏联集团、以期在冷战中获胜的绝密文件解密。一些参与过这类活动的当事人也敞开长期紧闭的双唇,或撰写回忆录,或向别人讲述“那过去的事情。”这就使冷战史学者能够深人冷战一方的心脏,通过对那些绝密档案的研究和采访当事人,揭露那深埋的最隐秘的东西,有关研究成果也便如泉喷涌。这些成果主要包括以下三类:
1、揭露冷战初期及80年代美国对苏联集团采取的政治战、准军事行动等颠覆破坏苏联东欧的隐蔽行动。如格雷戈里·米特罗维奇的《破坏克里姆林:美国颠覆苏联集团的战略,1947—1956》一书详细考察了战后初期美国颠覆破坏苏联集团的战略,指出“美国的冷战政策远比迄今为止学者们理解得复杂得多,不能被认为只是遏制的延伸。”“美国的目标并非单纯地与苏联谈判,而是要采取心理战和隐蔽行动破坏苏联政府,迫使它放弃扩张野心,或引发共产主义集团的彻底崩溃。”“结果是,隐蔽行动和心理战成为美国对外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美国最高层进行战略决策的一个基本因素”。彼得·格罗斯的《反击行动——美国在铁幕后的秘密战争》深人探讨了美国遏制政策之父乔治·凯南如何又为美国政府制订了对苏联集团进行秘密政治战战略,以及这一战略的实施与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的破产。约翰·普拉多斯的《总统的秘密战——二战至海湾战争期间中情局与国防部的隐蔽行动》早在1986年出第一版,10年后经修改扩充再版。作者在书中全面揭露了冷战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和国防部对苏联集团以及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隐蔽活动,特别是准军事行动。约翰·雅各布·纳特的《中央情报局的黑色行动一隐蔽活动,对外政策与民主》详细揭露和深刻剖析了中央情报局自1947年建立以来对苏联集团及其他国家采取隐蔽活动的类型,成功与失败的范例,冷战期间美国如何迷恋隐蔽行动,如何经常用“黑色行动”替代对外政策,中情局如何发展成政府所依赖的一个决策者。詹姆斯·杰伊·卡拉法诺的《动员欧洲流亡者:美国建立冷战军的计划》一文则对冷战初期美国政府企图创建一支由来自苏联东欧流亡者组成的“自由志愿军’,以对苏联东欧进行颠覆破坏活动的计划予以深刻揭露。
2、揭露美国政府对苏联集团及其他国家采取的心理战,宣传战。如斯科特·卢卡斯的《自由的战争一美国反对苏联的圣战》详细考察了二战后至50年代后半期美国通过建立反共的“国家——个人网络”,对苏联集团进行的心理战、宣传战,以期瓦解苏联集团,捍卫西方的民主自由。该书作者认为冷战首先是不同文化及意识形态的对抗,美国所进行的冷战也是其“为了确立美国的生活方式优于其对手的文化的战斗。”战斗的核心是要加强美国“自由和民主”卫道士的地位。阿尔文·A·斯奈德的《假情报斗士:美国的宣传、苏联的谎言与冷战的胜利…一个知情人的阐释人》。作者1982-1988年曾任美国新闻署影视部主任。该书集中揭露了这一时期美国对苏联集团的重大宣传战,作者称之为“一个影响国内外公众的态度和削弱对苏联制度支持的战争”。沃尔特·L·希克森的《撕破铁幕:宣传、文化与冷战,1945-1961》集中考察了杜鲁门、艾森豪威尔政府时期美国对苏联东欧的冷战宣传与文化渗透。作者认为,虽然这些努力在美国的冷战战略中处于次要地位,却比一般人所认识得更为重要。华盛顿企图首先通过心理战,然后通过最终更为有效的——尽管更长期的——逐渐的文化渗透计划动摇苏联东欧共产党的统治。尽管这些努力没有获得应有的重视和理解,到艾森豪威尔执政末期,华盛顿还是成功地撕开了铁幕。”米歇尔·纳尔逊的《黑色天国的战争…冷战期间西方的广播战》。作者长期在国际新闻机构路透社工作,曾任该机构总裁,基金会主席等职。该书深人探讨了冷战期间西方对苏联东欧的宣传战,及其在结束冷战中的作用,认为西方之所以赢得冷战,不是通过使用武器,而是通过无线电广播“不战而屈人之兵。”阿奇·普廷顿的《广播自由…自由欧洲电台与自由电台的冷战凯旋》。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是美国对苏联集团进行宣传战的两大支柱。该书依据保存在华盛顿两个电台联合总部的大量文件,以及作者与上百位当事人的访谈,集中、详细地探讨了从1949年自由欧洲电台的筹建到1991年苏联解体、冷战结束40余年间两电台的活动,它们在美国冷战战略中的角色,与美国情报机构的关系。作者认为“两电台成功地完成了它们的使命,虽然它用了近40年时间,比当初预计长得多。”需要指出的是,冷战期间美国不仅对苏联集团进行心理战,也对西欧国家的人民进行心理战和宣传战。对此弗朗西斯·斯托纳·桑德斯的《文化冷战:中央情报局与艺术和文字世界》予以深刻揭露,指出1947—1967年期间,美国中央情报局在美国会支持下,通过在西欧设立机构,印制宣传品,举办展览,召开会议等各种形式,对西欧国家人民进行文化冷战,即心理战、宣传战,以使他们免受或脱离共产主义的影响,适应美国“方式”。
3、揭露冷战期间美国对苏联的秘密空战与海战。在空战方面,最具代表性的有柯蒂斯·皮布尔斯的《隐蔽飞行——美国反对苏联的秘密空战》。作者长期从事美苏在空间的竞争及美国对苏联的秘密空战研究,著述颇丰。本书是最新力作,详细考察了美国从二战后即开始的对苏隐蔽飞行到U—2飞机事件的秘密空战。此外,还有罗伯特·杰克逊的《高空冷战:战略空中侦察与电子情报战》,米歇尔·哈斯的《阿波罗斗士:美国空军在冷战中的特别行动》等。海战方面,主要有约翰·克雷文的《静静的战争:海下冷战》;戴维·F·温克勒的《海上冷战…美苏海上冲突》。该书作者为美国海军历史基金会计划与发展部主任,从80年代末起即开始这一课题的研究。他在本书中利用大量解密资料,详细探讨了美苏在海上的冲突。书末附有美苏海上冲突大事记。此外还有基特·博纳的《海上冷战:图解史》。该书用大量图片反映了冷战期间美苏海军军备竞赛。作者认为美苏海上冷战始于1945年9月二战结束,终于 1991年 12月苏联解体。称之为“没有传统海战,但是险恶的、代价高昂的战争。”此外,还有不少论著揭露了冷战期间美苏双方的情报战。如雷蒙德·L·加特霍夫在《冷战早期最高级会谈中的情报收集(1959-60)》一文中坦承1959年他作为中央情报局官员陪同尼克松副总统访苏期间搜集关于苏联核舰艇等情报的活动。戴维·墨菲《在柏林的间谍:一个鲜为人知影响冷战的关键》一文考察了1945—49年柏林危机之前和柏林封锁期间美苏双方情报收集活动的作用,指出双方间谍的报告在决定官方的行动中起了重要作用。
(6)探讨冷战对美国文化、教育、科技的影响。探讨冷战对美国国内的影响,特别是对文化教育科技的影响,是近年来美国冷战史研究的又一热点。关于冷战对美国文化的影响,早在1991年斯蒂芬J·怀特菲尔德就出版《冷战文化》一书,1996年再版。该书被认为是“对战后美国文化的杰出考察。”作者在书中详细考察了战后反共产主义思潮对美国政治、宗教、文化、电影、小说等的影响。认为“共产主义对美国是一个威胁……但它并非来自美国国内。而后者常常被人们大大夸张了”。1998年佛罗里达国际大学教授里查德·施瓦茨出版《冷战文化…媒体与艺术,1945-1990》一书,以百科全书的形式,详细探讨和介绍了冷战影响下的美国文化,包括文学、艺术、音乐、舞蹈、戏剧、语言、杂志、体育、动画、消费商品、玩具以及有关人物、事件、运动等各个方面。2001年美国首都华盛顿史密森学院出版社出版了彼得·库兹尼茨克和詹姆斯·吉尔伯特合编的《反思冷战文化》。该书实际上是由美国大学历史系和史密森学院的美国历史博物馆主办的“冷战文化”学术讨论会的论文集。书中收集的9篇论文从不同角度探讨了冷战对儿童、工人、性、电影等社会文化的影响,并对一些传统观点提出挑战。此外,戴维·锡德的《美国科幻小说与冷战:文学和电影》、爱德华·布鲁纳的《冷战诗歌》分别探讨了冷战对文学、电影和诗歌的影响。艾伦·沃尔德《马克思主义文学对冷战的抵抗》一文探讨了马克思主义作家在麦卡锡主义时代所遭受的镇压,指出他们虽然被列入黑名单并经常遭到监禁,但顽强生存下来,并播下了极端思想的种子,使其在10年后发芽开花。南希·E·伯恩哈德的《美国电视新闻与冷战宣传,1947—1960》探讨了冷战对这一时期美国电视新闻宣传的影响。该书揭露了在电视媒体的早年,电视网与政府紧密勾结,成为非官方的宣传家,传送被白宫、国务院、国防部制作、编写或同意的消息和节目,将冷战有效地“卖”给了美国公众。 关于冷战对美国教育和科学的影响,南佛罗里达大学教授雅各布·诺斯纳的《杰出的代价:冷战冲突中的大学》以亲身经历和长期研究揭露了美国政府如何支配大学和学院,把他们拖人冷战的行列,扭曲了他们自古以来的神圣天职。戴维·蒙哥马利等合著的《冷战与大学…战后知识分子史》深人探讨了冷战对政治学、历史学、人类学、语言学、地球科学等学科及大学的影响。克里斯托弗·辛普森编辑的论文集《大学与帝国:冷战时期社会科学中的金钱与政治》所录10篇论文,对冷战时期金钱和政治对美国社会科学及一些研究人员的影响进行了深人考察。2001年最新出版的罗恩·西奥多·罗宾所著《冷战敌人的形成:军事——知识分子综合体中的文化与政治》更进一步深人探讨了冷战中知识分子与政府的结合及其后果。该书提出“军事——知识分子综合体”一词,指出冷战的大部分时期关于一个敌人的传闻纠缠着美国,学院术士应对这些传闻的产生负责,特别是行为学家。“冷战军事——知识分子综合体把理论与政策混为一谈,造成混乱,最终毁坏了科学的声誉。”也有学者探讨了冷战对自然科学的影响。如沃尔特·麦克杜格尔在《科学的冷战之旅》一文中探讨了冷战期间美国的科学技术在政府资助下的发展历程。丹尼尔·李·克莱曼和马克·索洛韦的《热科学与冷战:二战后的自然科学基金会》一文揭示冷战期间美国政府为加强国家安全,刺激经济增长,于1950年创建自然科学基金会,从此冷战成为科学家们要求政府给基金会大量拨款及扩大基金会在联邦科学政策制订中作用的基础。约翰·H·帕金斯在其所著《地缘政治与绿色革命:小麦、基因与冷战》中,考察了二战后发生在美、英、印度、墨西哥的“绿色革命”,把它和这些国家的安全政策及对外交换政策联系起来,揭示美国把促进本国的绿色革命和支持印、墨的绿色革命作为遏制苏联的冷战政策的组成部分。
(7)加强冷战史研究的资料建设与普及工作。近年来美国冷战史研究还值得一提的是它的资料建设和普及工作。
  资料建设与普及工作是学术研究繁荣的一个重要标志,也是进一步提高学术研究水平的重要条件。美国学术界同行深谙此道,一贯重视本学科的资料建设与普及工作,近年来这方面的成就尤为突出。在资料建设方面,首先是出版了不少文件资料集。如多纳德P·斯图瑞编辑的《在冷战前线:柏林间谍战文件,1946—1961》;欧内斯特·R·梅与菲利普·D·泽利柯合编的《肯尼迪录音带:古巴导弹危机时的白宫内幕》。 该书是古巴导弹危机时肯尼迪总统与特别执行委员会开会讨论危机处理的录音记录。克里斯托弗·辛普森编辑的《里根与布什政府时期的国家安全指令——被解密的美国政治和军事史,1981—89》,收集了已解密的里根与布什政府的全部国家安全指令文件,长达1000多页。本杰明I·菲希尔编辑的《冷战的结束:美国关于苏联和东欧的情报,1989—1991》,收集了冷战末期中央情报局关于苏联东欧内部局势及发展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