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喜电子书 > 文学名著电子书 > 地球的红飘带 作者:魏巍 >

第76部分

地球的红飘带 作者:魏巍-第76部分

小说: 地球的红飘带 作者:魏巍 字数: 每页4000字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意志和私欲,使数万男女红军战士不得不重新陷入饥寒交迫的困境之中。然而这些都是以“革命”的名义,“战略”、“策略”、“进攻路线”的名义被奉行着。人们的情绪是大大地低落了。在卓木碉会议之前,人们的疑向只是“为什么和一方面军分开?”“为什么要南进?”而现在却增加了新的疑问。这个疑问,正好是对他们信任的“张主席”本身:“他这样做对吗?”“符合党章要求吗?”“有利于一致对敌吗?”这一点大大超出张国焘的意外:本来是要造成自己的权力和树立自己的形象,事实却恰恰相反,群众的盲目信任变成了怀疑和动摇。他想不到挖空一尊塑像基础的,正是他自己。尽管部队中有保卫局人员的暗中监视,还有一些不识大体的人来些小报告之类,但窃窃私议之声愈来愈大。这些私议开始不过象潇潇细雨,慢慢地就变成了威胁统治力量的狂涛。可惜的是,多数的统治者都不能明察这些潇潇细雨而有所自省,而总是觉得自己比群众高明。这正是许多自以为是者的悲剧。至于张国焘,他本来就是一个肉团团包裹起来的野心,压根儿就把群众当成玩物,那就另当别论了。

  但是,只要具有最大权威的历史老人一天不拿出答案,一切都只能处在浑浑沌沌之中。对于英勇无比的红色战士说来,眼前的道路,一切都朦胧不清,甚至迷茫难测,就跟这梦笔山、夹金山无边的雪雾一般。“ 


(七十五)
 
  打开腊子口,部队就进入那窄窄的深井般的山谷迤逦而行,不远处就是岷山。岷山,是长征途中最后的一座高山,上二十里下三十里,飞机不断前来滋扰。但是一听前面部队占领了哈达铺,人人情绪昂扬,也就不觉得吃力了。

  毛泽东披着他那件旧大衣骑在马上,随队缓缓而行。山谷越来越开阔了,漫山遍野的谷子已经黄了,正待开镰收割。山坡上出现了一片一片的羊群。路边不远几个儿童骑在牛背上,正在嬉耍。远远一座村舍,正升起几股蓝色的炊烟。这些亲切熟悉的景物,都告诉人们,已经回到汉族区域来了。气候也和暖了许多,路旁的柳叶才刚刚发黄。毛泽东望望周围的景物,不禁心旷神怡,若有所思,吟吟哦哦地哼起诗来。他身前身后的警卫员们,也都笑吟吟地望着下地归来的农夫农妇指指划划。这时,正好从旁边金黄的谷子地里走来一对农民夫妇,红军战士们从心里感到亲热,没话找话地纷纷问道:

  “老大哥,前面是什么村子呵?”

  “大草滩。”那个农民和气地笑着说。

  “离哈达铺还有多远哪?”

  “还有二十五里。”

  “好极了,快到了!”人们纷纷兴奋地叫。

  “大嫂,你们这个大草滩,欢迎我们住吗?”有人调皮地问。

  “看你说的,怎么会不欢迎?”那位妇女也笑着说。

  “你们为什么欢迎?”

  “你们把鲁大昌的队伍打跑了么!那些东西可糟害人了。”

  红军战士们轰地笑起来。笑声里,那种长期不见老百姓的可怕的孤寂之感消融了,人们感到无限的快意。

  毛泽东在马上也笑了。警卫员小沈看见路边山坡下有几株大柳树,下面是平坦坦的一块草地,就指着说:

  “毛主席,我们也该大休息了,你看在这里休息一下好吗?”

  “好,好。”毛泽东仰起脸看了看太阳,笑着点了点头,就下了马;一面回过头去望望博古、洛甫,还有坐担架的王稼祥,说:“反正离哈达铺不远了,咱们都歇歇吧!”

  博古、洛甫都欣然同意,下了马,王稼祥下了担架,一起来到几株大柳树下。有的铺上大衣,有的铺上雨布,休息起来。

  警卫员们纷纷摘下水壶,打开饭盒。饭盒里还是从俄界等地带来的炒青稞麦。人们正待要吃,一个警卫员喊道:

  “看,周副主席来了!”

  大家仰起脸一看,见周恩来拄着一根小棍儿在大路上缓缓走来。他的脚步还不是太稳,后面跟着小兴国和一副担架。

  “恩来,这边来!”毛泽东招着手。

  “来,歇歇吧!”博古、洛甫和稼祥也纷纷喊道。

  周恩来停住步子,望着这边笑了笑,就走过来了。来到近处,才看清楚他仍然颜色憔悴,满脸病容。

  “快坐下来吧!”毛泽东拍拍他身边的大衣,关切地问,“你走得动吗?”

  “觉得好了些,就想试试。”周恩来笑着说,“不然就成废人了。”

  说着,他坐在毛泽东身边的大衣上。

  “要依着他,早就要下来走了。”小兴国说。

  毛泽东侧过脸,望着周恩来脸色清癯的样子,说:

  “恩来,你这一病,可真苦了我了!”

  周恩来叹了口气:

  “我平生以来,没有害过这样大病,要不是同志们,我早完了。”

  “也怪你平时总是不肯休息,结果来了个大休息。”

  大家都笑了起来。

  这时,有两个骑兵通讯员从北面大路上奔驰过来。他们看见领导人都在这里休息,就下了马,跑过来打了一个敬礼。

  “报告毛主席,聂政委说有张报纸很重要,叫我们赶快送来。”

  通讯员说着,递过来一张报纸。毛泽东接过来一看,是张国民党的《山西日报》。他翻了翻,就在一个消息上停留住了。不一时就笑逐颜开,满脸喜色地对大家说:

  “我们快到家了!”

  “什么?”大家惊问,“你说的是什么家呀?”

  “一个真正的家。”毛泽东笑着说,“我们的长征快结束了。”

  他把报纸递给了周恩来。其他人也都跑过来围在后面观看。原来这是一则国民党部队的“剿赤”消息,从中透露出,陕北有一个颇大的赤区。刘志丹和徐海东领导的红军都在那里。过去在江西就听说有一个陕北苏区,长征以后就不知道它是否存在了。今天,这个地地道道现成的家就在眼前,再不要伤透脑筋地讨论在什么地方建立根据地了。

  “太好了!太好了!”人人眉开眼笑,乱纷纷地说。

  这时,另一个通讯员走上来,从背上解下一个沉甸甸的白包袱,笑嘻嘻地说:

  “还有这个!也是聂政委叫我们送来的。”

  说着,打开一看,警卫员们都惊讶地欢叫起来。原来这是一种谁也没见过的雪白的大饼,足有半寸厚,每一个都象小车轮似的。他们乱纷纷地嚷道:

  “这是什么?”

  “这叫锅盔!”周恩来笑着解释道,“我以前在天津、北平都吃过,很好吃,用它做羊肉泡馍更好吃了。”

  毛泽东伸手拿起一个,想掰开来给大家吃,掰了掰没掰动,就叫:

  “警卫员!快拿刀子来割!不要吃那个青稞麦了。”

  警卫员象分割月饼似地一牙牙割开,大家纷纷拿起大嚼起来,都大叫好吃。

  毛泽东一面吃,一面招呼那两个通讯员:

  “你们也来吃呀!”

  “我们都吃过了。”背大饼的通讯员说。

  毛泽东笑着问:

  “哈达铺大不大?”

  “从懋功以后,没见过这样大的镇子。”

  “老百姓欢迎你们吗?”

  “昨天,我们一到,老百姓就可街筒地围着我们看,把我们都看臊了。……那里的东西蛮便宜的。”

  “猪肉多少钱一斤?”

  “一百多斤的大猪才五块光洋,一只肥羊才两块钱,花一块就能买五只鸡,一毛钱就能买十几个鸡蛋。另外,鲁大昌还丢下了很多大米、白面……”

  那个通讯员简直把哈达铺说得象天国,毛泽东又笑着问:

  “你们改善了一下没有?”

  “给我们每个人发了一块光洋。聂政委还提出,'每个连都要吃得好'。我们一天三顿饭,顿顿三荤两素,吃得嘴里流油,每个人都心满意足了。”

  “长期挨饿,也不能一下吃坏了。”毛泽东提醒说。

  “可不是么!我们通讯连就有几个撑得不能动了。”

  人们轰然大笑起来。

  两个通讯员打了敬礼,然后骑上马返回去了。

  大家正在谈笑,警卫员又叫,说徐老他们过来了。人们抬起头一看,果然几个老人走了过来。徐老还是穿着那身过于宽大的古铜色长袍,下面露出极扎眼的红裤子,拄着的棍子上挂着一双草鞋。谢老的脚步仍然十分疲惫,一手拄着棍子,一只手提着马灯。林老的眼镜在太阳下反着光,那身军服显得过于长大,几乎达到膝盖上了。只有董老武装整齐,身披大衣,挎着手枪,绑腿打得很标准,很象一个精神奕奕的军人。毛泽东见他们不远了,连忙站起来,笑着打招呼道:

  “徐老、董老、谢老、林老,你们都过来歇一歇吧!”

  其他人都纷纷站起来。

  几位老人刚刚坐下,毛泽东就捧过来一个车轮式的锅盔,随后又把那张《山西日报》递给他们,笑着说:

  “你们几位老人走过来多不容易呀,现在真的有希望了!”

  几位老人对这天外飞来的喜讯感到意外,笑得连嘴都合不拢了。谢老摘下他那只断了腿儿的只用一根线勉强系着的眼镜,擦着眼泪,说:

  “确实的,我真没想到能活着走过来!”

  大家沉浸在一片深深的欢乐之中。董老感慨地说:

  “今天这样的喜事,岂可无诗!毛主席,我知道你是写了诗的,你就把它拿出来念念吧!”

  毛泽东粲然一笑,说:

  “诗倒是有几首,不过随写随丢。今天在马背上哼了一首七律,也不甚好。”

  “好!快念一念!”大家纷纷叫道。

  毛泽东不慌不忙地念道:

  “红军不怕远征难,

  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

  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

  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

  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念过,大家不禁鼓起掌来,似乎浸沉到深深的回忆之中。董老慨叹道:

  “我们这次长征,的确太伟大了。在人类历史上是从来没有过的。这是中国共产党的骄傲,也是中华民族的骄傲!”

  “董老,你是诗家,你来评评我这首诗如何?”“很有气魄!”董老笑着说,“这首诗不仅对仗工整,更重要的是气象宏伟。你比如,乌蒙磅礴走泥丸,那就不是一般的诗句。把磅礴的乌蒙山看得象走泥丸一样,那么走泥丸的人,走泥丸的红军,也必然是顶天立地的巨人!没有这样的气魄,我们党怎么能把长征引到胜利呢!”

  大家点头称是。毛泽东微微笑着说:

  “董老过奖了!过奖了!”

  说话间,走在后面的彭德怀、叶剑英、李富春、杨尚昆、邓发、罗迈等都来了,听到了陕北的消息,也都欢喜不尽。

  部队继续出发。毛泽东等人纷纷上马。不到两个半小时,就抵达哈达铺了。哈达铺不过五百多户人家,只有一条长长的小街,店铺很多,然而对于长期跋涉在荒凉地域的红军来说,已经是繁华的大城市了。大部队的到来,引得群众争相围观,把这条不到一丈宽的街道,挤得满满荡荡的。毛泽东等人早已下马,在街上挤拥着,走得很慢,心里却感到格外欢快。不一时,林彪、聂荣臻、左权等人都来迎接,把他们迎到一个很大的中药铺里。中药铺有一个后院,放着不少凳子,大家就坐下来喝水、休息。毛泽东点着一支烟,望着聂荣臻笑吟吟地说:

  “老聂,你从哪里搞来的那张报纸,可真解决大问题了。”“这里有个邮局,局长跑了。”聂荣臻笑着说,“什么《天津益世报》、《大公报》多了。”

  “你多拿些来我看看,这几个月象是与世隔绝,什么也不知道了。”他接着又问,“这里离陕北根据地还有多远?”

  “大约七百多里。”

  毛泽东搕搕烟灰,笑着说:

  “我们已经走了两万四千多里,那七八百里还算什么!”

  正谈笑间,只听外面嘁嘁喳喳,一片女同志说笑的声音,接着蔡畅、邓颖超、贺子珍、刘英,还有樱桃都进来了。毛泽东笑着说:

  “你们这些女将怎么都来晚了?”

  “我们让这里的妇女们拉到家里去了。”贺子珍细声细气地笑着说,“她们没见过女兵,待我们可亲热了。”

  刘英笑着说:

  “亲热是亲热,就是有点不相信我们是女的,还摸了我们一把。”

  “你说什么?”毛泽东没有听清楚。

  “你问问樱桃,一个妇女看见她头发短,不象个女的,就朝她的胸脯上摸了一把,才相信了。”

  樱桃涨红着脸。毛泽东望着樱桃笑着,说:

  “人家也要搞调查研究嘛!”

  人们轰地笑起来。毛泽东又瞅着刘英说:

  “刘英,我的任务快完成了吧?”

  “什么任务?”刘英笑着问。

  “促进委员会主任哪,你就忘了!”毛泽东抽了口纸烟,“洛甫同志一再向你发出信号,你硬是不理,非要长征结束。

  现在怎么样,长征快结束了吧?”

  刘英抿着嘴只是笑,最后说:

  “到时候,我自然会处理的。”

  “是嘛,我就是要你这句话嘛!”毛泽东笑着说,“可是到时候,可别忘了请客哟!”

  鲁大昌新败,周围的敌人对红军还摸不清楚,所以部队安安静静地在哈达铺休息了几天。在这有限的时间里,部队理发,洗澡,擦拭武器,还按俄界会议的决定,进行了整编。由于部队人数过少,彭德怀主动提出撤消三军团番号,中央批准了这一建议。这样全军统编为陕甘支队,由彭德怀任司令员,毛泽东任政治委员,林彪为副司令员,叶剑英任参谋长,王稼祥为政治部主任。下编为三个纵队。第一纵队林彪兼司令员,聂荣臻任政治委员;第二纵队彭雪枫兼司令员,李富春任政治委员;第三纵队叶剑英兼司令员,邓发任政治委员。全支队约七千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你可能喜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