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集注(朱熹)-第1部分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子集注
朱熹 著
… 页面 2…
孟子集注 ·1·
目 录
孟子集注卷一梁惠王章句上 …………………………………4
孟子集注卷二梁惠王章句下…………………………………16
孟子集注卷三 公孙丑章句上…………………………………30
孟子集注卷四 公孙丑章句下…………………………………45
孟子集注卷五滕文公章句上…………………………………55
孟子集注卷六滕文公章句下…………………………………69
孟子集注卷七 离娄章句上……………………………………80
孟子集注卷八 离娄章句下……………………………………94
孟子集注卷九 万章章句上 …………………………………107
孟子集注卷十 万章章句下 …………………………………119
孟子集注卷十一 告子章句上 ………………………………130
孟子集注卷十二 告子章句下 ………………………………143
孟子集注卷十三 尽心章句上 ………………………………154
孟子集注卷十四 尽心章句下 ………………………………171
孟子集注 附录………………………………………………184
… 页面 3…
孟子集注 ·1·
孟子序说
史记列传曰:“孟轲,赵氏曰:“孟子,鲁公族孟孙之后。”
汉书注云:“字子车。”一说:“字子舆。”驺人也,驺亦作邹,
本邾国也。受业子思之门人。子思,孔子之孙,名急。索隐云:
“王劭以人为衍字。”而赵氏注及孔丛子等书亦皆云:“孟子亲
受业于子思 。”未知是否?道既通,赵氏曰:“孟子通五经,
尤长于诗书。”程子曰:“孟子曰:‘可以仕则仕,可以止则止,
可以久则久,可以速则速。’‘孔子圣之时者也。’故知易者莫
如孟子。又曰:‘王者之迹熄而诗亡,诗亡然后春秋作。’又曰:
‘春秋无义战。’又曰:‘春秋天子之事’,故知春秋者莫如孟。”
尹氏曰:“以此而言,则赵氏谓孟子长于诗书而已,岂知孟子
者哉?”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 ,梁惠王不果所言,
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按史记:“梁惠王之三十五年乙酉,
孟子始至梁。其后二十三年 ,当齐愍王之十年丁未,齐人伐
燕,而孟子在齐。”故古史谓“孟子先事齐宣王后乃见梁惠王、
襄王 、齐愍王。”独孟子以伐燕为宣王时事,与史记、荀子等
书皆不合。而通鉴以伐燕之岁 ,为宣王十九年,则是孟子先
游梁而后至齐见宣王矣。然考异亦无他据,又未知孰是也。当
是之时,秦用商鞅,楚魏用吴起,齐用孙子、田忌。天下方务
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
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
七篇。”赵氏曰:“凡二百六十一章,三万四千六百八十五字。”
韩子曰 :“孟轲之书,非轲自着。轲既没,其徒万章、公孙丑
相与记轲所言焉耳 。”愚按:二说不同,史记近是。
… 页面 4…
孟子集注 ·2·
韩子曰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
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
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荀与扬也,择焉而不精,语焉而不
详 。”程子曰“韩子此语,非是蹈袭前人,又非凿空撰得出,
必有所见。若无所见,不知言所传者何事 。”
又曰 :“孟氏醇乎醇者也。荀与扬,大醇而小疵。”程子
曰“韩子论孟子甚善。非见得孟子意,亦道不到。其论荀扬则
非也。荀子极偏驳,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扬子虽少过,然
亦不识性,更说甚道 。”
又曰 :“孔子之道大而能博,门弟子不能遍观而尽识也,
故学焉而皆得其性之所近。其后离散,分处诸侯之国,又各以
其所能授弟子,源远而末益分。惟孟轲师子思,而子思之学出
于曾子。自孔子没,独孟轲氏之传得其宗。故求观圣人之道者,
必自孟子始 。”程子曰:“孔子言参也鲁。然颜子没后,终得
圣人之道者,曾子也。观其启手足时之言,可以见矣。所传者
子思、孟子,皆其学也 。”
又曰 :“扬子云曰 :‘古者杨墨塞路,孟子辞而辟之,廓
如也 。’夫杨墨行,正道废。孟子虽贤圣,不得位。空言无施,
虽切何补。然赖其言,而今之学者尚知宗孔氏,崇仁义,贵王
贱霸而已。其大经大法,皆亡灭而不救,坏烂而不收。所谓存
十一于千百,安在其能廓如也?然向无孟氏,则皆服左衽而言
侏离矣。故愈尝推尊孟氏,以为功不在禹下者,为此也 。”
或问于程子曰:“孟子还可谓圣人否?”程子曰:“未敢便
道他是圣人,然学已到至处 。”愚按:至字,恐当作圣字。
程子又曰 :“孟子有功于圣门,不可胜言。仲尼只说一个
仁字,孟子开口便说仁义。仲尼只说一个志,孟子便说许多养
气出来。只此二字,其功甚多 。”
… 页面 5…
孟子集注 ·3·
又曰 :“孟子有大功于世,以其言性善也。”
又曰 :“孟子性善、养气之论,皆前圣所未发。”
又曰 :“学者全要识时。若不识时,不足以言学。颜子陋
巷自乐,以有孔子在焉。若孟子之时,世既无人,安可不以道
自任。”
又曰 :“孟子有些英气。纔有英气,便有圭角,英气甚害
事。如颜子便浑厚不同,颜子去圣人只豪发闲。孟子大贤,亚
圣之次也 。”或曰:“英气见于甚处?”曰:“但以孔子之言
比之,便可见。且如冰与水精非不光。比之玉,自是有温润含
蓄气象,无许多光耀也 。”
杨氏曰 :“孟子一书,只是要正人心,教人存心养性,收
其放心。至论仁、义、礼、智,则以恻隐、善恶、辞让、是非
之心为之端。论邪说之害,则曰 :‘生于其心,害于其政。’
论事君,则曰 :‘格君心之非’,‘一正君而国定’。千变万化,
只说从心上来。人能正心,则事无足为者矣。大学之修身、齐
家、治国、平天下,其本只是正心、诚意而已。心得其正,然
后知性之善。故孟子遇人便道性善。欧阳永叔却言‘圣人之教
人,性非所先’,可谓误矣 。人性上不可添一物,尧舜所以为
万世法,亦是率性而已。所谓率性,循天理是也。外边用计用
数,假饶立得功业,只是人欲之私。与圣贤作处,天地悬隔。”
… 页面 6…
孟子集注 ·4·
孟子集注卷一 梁惠王章句上
凡七章
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魏侯罃也。都大梁,僭称王,溢
曰惠。史记:“惠王三十五年,卑礼厚币以招贤者,而孟轲至
梁 。”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叟,
长老之称。王所谓利,盖富国强兵之类。孟子对曰 :“王何必
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仁者,心之德、爱之理。义者,心之
制、事之宜也。此二句乃一章之大指,下文乃详言之。后多放
此。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
‘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万乘之国弒其君者,
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弒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
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乘,去声。
餍,于艳反。此言求利之害,以明上文何必曰利之意也。征,
取也。上取乎下,下取乎上,故曰交征。国危,谓将有弒夺之
祸。乘,车数也。万乘之国者,天子畿内地方千里,出车万乘。
千乘之家者,天子之公卿采地方百里,出车千乘也。千乘之国,
诸侯之国。百乘之家,诸侯之大夫也。弒,下杀上也。餍,足
也。言臣之于君,每十分而取其一分,亦已多矣。若又以义为
后而以利为先,则不弒其君而尽夺之,其心未肯以为足也。未
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此言仁义未尝不利,
以明上文亦有仁义而已之意也。遗,犹弃也。后,不急也。言
仁者必爱其亲,义者必急其君。故人君躬行仁义而无求利之心,
… 页面 7…
孟子集注 ·5·
则其下化之,自亲戴于己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重言之 ,以结上文两节之意 。此章言仁义根于人心之固有,
天理之公也。利心生于物我之相形,人欲之私也。循天理,则
不求利而自无不利;殉人欲,则求利未得而害已随之。所谓毫
厘之差,千里之缪。此孟子之书所以造端托始之深意,学者所
宜精察而明辨也。太史公曰 :“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
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
利,常防其源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 ’。自天子以至于
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程子曰“君子未尝不欲利,但
专以利为心则有害。惟仁义则不求利而未尝不利也。当是之时,
天下之人惟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故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
所以拔本塞源而救其弊,此圣贤之心也 。”
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鴈麋鹿,曰 :“贤者亦
乐此乎?”乐,音洛,篇内同。沼,池也。鸿,鴈之大者。麋,
鹿之大者。孟子对曰 :“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
也。此一章之大指。诗云:‘经始灵台,经之营之,庶民攻之,
不日成之。经始勿亟,庶民子来。王在灵囿,麀鹿攸伏,麀鹿
濯濯,白鸟鹤鹤。王在灵沼,于牣鱼跃 。’文王以民力为台为
沼。而民欢乐之,谓其台曰灵台,谓其沼曰灵沼,乐其有麋鹿
鱼鳖。古之人与民偕乐,故能乐也。亟,音棘。麀,音忧。鹤,
诗作翯,户角反。于,音乌。此引诗而释之,以明贤者而后乐
此之意。诗大雅灵台之篇,经,量度也。灵台,文王台名也。
营,谋为也。攻,治也。不日,不终日也。亟,速也,言文王
戒以勿亟也。子来,如子来趋父事也。灵囿、灵沼,台下有囿,
囿中有沼也。麀,牝鹿也。伏,安其所,不惊动也。濯濯,肥
泽貌。鹤鹤,洁白貌。于,叹美辞。牣,满也。孟子言文王虽
用民力,而民反欢乐之,既加以美名,而又乐其所有。盖由文
… 页面 8…
孟子集注 ·6·
王能爱其民,故民乐其乐,而文王亦得以享其乐也。汤誓曰:
‘时日害丧?予及女偕亡。’民欲与之偕亡,虽有台池鸟兽,
岂能独乐哉?”害,音曷。丧,去声。女,音汝。此引书而释
之,以明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之意也。汤誓,商书篇名。时,是
也。日,指夏桀。害,何也。桀尝自言,吾有天下,如天之有
日,日亡吾乃亡耳。民怨其虐,故因其自言而目之曰,此日何
时亡乎?若亡则我宁与之俱亡,盖欲其亡之甚也。孟子引此,
以明君独乐而不恤其民,则民怨之而不能保其乐也。
梁惠王曰 :“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
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
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寡人,诸侯自称,言寡德之人也。河内河东皆魏地。凶,岁不
熟也。移民以就食,移粟以给其老稚之不能移者。孟子对曰:
“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
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曰:“王如知此,则
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好,去声 。填,音田。填,鼓音也。
兵以鼓进,以金退。直,犹但也。言此以譬邻国不恤其民,惠
王能行小惠,然皆不能行王道以养其民,不可以此而笑彼也。
杨氏曰 :“移民移粟,荒政之所不废也。然不能行先王之道,
而徒以是为尽心焉,则末矣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
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
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
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胜,音升。数,音促。罟,
音古。洿,音乌。农时,谓春耕夏耘秋收之时。凡有兴作,不
违此时,至冬乃役之也。不可胜食,言多也。数,密也。罟,
网也。洿,窊下之地,水所聚也。古者网罟必用四寸之目,鱼
… 页面 9…
孟子集注 ·7·
不满尺,市不得粥,人不得食。山林川泽,与民共之,而有厉
禁。草木零落,然后斧斤入焉。此皆为治之初,法制未备,且
因天地自然之利,而撙节爱养之事也。然饮食宫室所以养生,
祭祀棺椁所以送死,皆民所急而不可无者。今皆有以资之,则
人无所恨矣。王道以得民心为本,故以此为王道之始。五亩之
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
七十者可以食肉矣